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八百六十八章 制衡郭药师的高招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驾崩后,夹山的辽国天祚帝残部再次被金军打败,卢龙岭的奚国萧干势力被宋军歼灭,平州的张觉也兵败被杀,曾经对大宋北方边境安全有威胁的三股武装势力都烟消云散。

在出卖张觉人头,为完颜宗望军提供粮草后,宋、金两国的关系看上去也趋于缓和。

虽然金国还时不时的派遣使者到燕山府讨要金国逃亡到宋朝的流民,燕山府也有人不断的向北逃入金国,但在宋徽宗君臣眼中,金军入侵燕山府的危险已经消失了。

北方边疆形势暂时稳定后,大宋朝廷渐渐感到郭药师的常胜军成为了新的威胁。

郭药师的常胜军军力强盛,又占据了燕山府周边大片土地。

郭药师本人也是飞扬跋扈,不受上官王安中节制。

朝中有人在宋徽宗面前将其称为又一个安禄山,认为如任其发展,常胜军早晚会成为宋朝边境的心腹大患。

为了解决郭药师和常胜军的问题,大宋朝廷首先对郭药师采取了怀柔政策。

在王安中杀死张觉之后,为了安抚郭药师,宋徽宗以郭药师屡立战功为由,加封郭药师为太尉,对常胜军的钱粮赏赐也是一直不断,欲以此防止常胜军心生不满。

于此同时,宋徽宗听了王黼、梁师成、高俅等人的谗言,认为太尉童贯在伐燕之战中损兵折将,方才造成郭药师的常胜军在燕山府一支独大。

且太尉童贯与郭药师关系莫逆,郭药师对童贯以父辈相称。正是童贯对郭药师的纵容,才让他目无朝廷,在燕山府横行无忌。

宋徽宗听了王黼等人之言,将对郭药师的不满和赎回燕京的屈辱都怪责到太尉童贯的头上,就让人暗示童贯辞职致仕。

童贯知道自己失宠了,就乖乖的上表请求辞去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的职务。

宋徽宗立即准奏,解除了太尉童贯的实权。

童贯致仕后,宋徽宗又任命另一个宠信的宦官谭稹接任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让他继童贯之后成为主持大宋北方前线防务的主帅。

宋徽宗将军国大事都交给宦官,实在是荒唐透顶。

童贯这个宦官好歹还在西夏边境打了十多年的仗,打得西夏称臣,得到西军的拥护,算得上知兵。

谭稹这个宦官却没有童贯的军事才能和军中威望,让他主持大宋北方的防务,也只有宋徽宗这个轻佻荒唐的皇帝才能如此任性妄为。

谭稹上任河东、河北宣抚使后,给宋徽宗上了一道折子,建议朝廷出钱粮在河东另创一支军队,用以节制燕山府的常胜军。

谭稹建议这支新组建的军队起名叫义胜军,兵员五万,驻扎在河东路北方边境靠近燕山府的各处州县及交通要冲,一方面用于制衡常胜军,另一方面可以保卫边境安全。

朝廷很快批准了谭稹的建议,命由熟悉燕山附近山川地形的代州守将李嗣本和辽国降将耿守忠筹备军队。

为了吸引北地汉儿中的精兵良将,朝廷在谭稹的要求下,特批义胜军的粮饷供应两倍于常胜军。

如此一来,待遇优厚的义胜军不仅吸引了大量燕山附近的流民积极参军,就连常胜军内的不少兵士都偷偷跑来加入义胜军。

郭药师对义胜军的建立非常恐慌,特别是自己部队军士偷偷转头投奔义胜军更让他头疼。

郭药师迫不得已,命所有士兵在脸上刺字,加上了常胜军的标记,以此来防止他们逃跑加入义胜军。

结果,此事弄得常胜军中人人抱怨,军心不稳。

对于宣抚使谭稹筹建制衡常胜军的义胜军,还故意提供两倍粮饷的做法,常胜军中以郭药师为首的将领们都大为不满。

谭稹的这个举措让常胜军诸将与朝廷愈加的离心离德了。

并且,谭稹费尽心思组建的义胜军,也没有成为对大宋朝廷忠心耿耿的一支武装。

这支义胜军本是宋朝为了牵制以辽东京道汉人、渤海人为核心,杂以南京道汉人组成的常胜军,而特地招募的一支纯粹的幽云汉人军队。

但是,正因为义胜军都是燕云汉人,却又遭到了宋人的白眼。

谭稹在河东招募了大约十万余人加入义胜军,全部由朝廷出钱粮养着。

然而,这么多人要吃食,河东路的仓廪很快就不足,开始欠发义胜军粮饷了。

义胜军的将士吃不饱饭,认为上了朝廷的当,都怒气冲冲的骂娘。

而这时河东路的宋军吃的军粮,皆是腐烂的陈米余粮。

这些宋军军士认为正是朝廷白养了那么多义胜军,才让他们吃不上好粮食,同样是怨气冲天,迁怒于义胜军。

河东路宋军与义胜军在道路上相逢,就对义胜军的军士辱骂道:“你们这些鸟人都是番人,怎地敢吃朝廷的新粮?

我堂堂大宋官军,却在吃陈米!难道我等汉人还不如你们这些鸟番人吗?

你们这些鸟番人等着,老爷们早晚杀光了你们!”

义胜军的将士们遭到大宋官军的辱骂和威胁后,心生恐惧,与宋军就此疏离了。

同时,义胜军的将士也发现宋人并未将他们这些燕云汉人真正的视作自己人,而是当作了与契丹人一样的北地蛮夷,以“番人”对他们进行蔑称。

河东路宋军官兵当面以“番人”来辱骂燕云汉人,可见大宋朝野,人人都视其为“非我族类”。

既然无法在宋人那里得到认同,义胜军的将士也就不对宋朝抱有甚么希望了。

继张觉被杀之后,燕云汉人因为宋军的歧视再次受到伤害,许多人心生二心,再难有效忠宋朝的决心了。

谭稹的这一番自作聪明,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不仅没有制衡住常胜军,反倒是让常胜军和义胜军这两支军队都对朝廷心生抱怨。

大宋朝又给自己埋下了一个败亡的祸根。

实际上,宋军北上伐辽收复燕地时,就不得燕地汉人之心,没有多少燕人前来迎接宋军。

至于金军攻下燕地,将其割让与宋朝之后,燕京城百姓夹道欢迎宋军之举,不过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的假象而已。

宋朝收回燕地后,针对北地的一系列施政不仅未能安抚民心,反让他们对大宋这个外来的统治者更为厌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