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八百九十章 太上皇遇袭

梁方平军的溃败让完颜宗望和麾下金军将领意识到,郭药师口中说的都是实言。

宋军在边境上的部队还有些许战斗力,内地的军队和将官却是彻底腐化堕落了。

越靠近宋朝的京师东京汴梁城,宋军的战斗力越低下。

这下子,完颜宗望对率军打到东京汴梁城下再无疑虑,命令占据黎阳的金军立即渡河南下。

黄河南岸的滑州还驻扎有何灌的二万兵马,可是这支军队是步军为主,战斗力尚不及梁方平的七千骑兵。

见梁方平单骑逃脱,七千禁军精锐全军覆没,何灌也被吓坏了,急忙带着兵马退往东京汴梁城。

此时的何灌已经六十多岁,他在东京汴梁城中养尊处优多年,早已失去了当年在火山军独战辽军的锐气。

何灌在退军途中派人向朝廷急报黎阳和滑州的战况,把失利原因全都归在梁方平不战而逃身上。

何灌还告知朝廷,现在金军以郭药师为先锋,已经渡过黄河,眼看就要杀到东京汴梁城下。

而何灌自称领兵退回东京汴梁城,是为了拦截金军,保卫京师。

梁方平兵败的次日,也就是靖康元月三日,新登基的皇帝赵桓在李纲等主战派大臣的怂恿下,为挽狂澜于既倒,激励军队士气,下诏昭告天下,说自己准备御驾亲征。

可是诏书刚下,朝廷就得到前线情报,说梁方平全军覆灭,金军已经渡过黄河,正在继续南下。

皇帝赵桓这才知道东京城中的禁军是甚么样的货色,带着他们御驾亲征,无异于羊入虎口。

赵桓吓得面如土色,刚登基的一腔热血和勇气都化为乌有。

见势不妙,刑部尚书蒋猷率百官苦劝赵桓赶快离开东京汴梁城,向南方逃亡避难。

赵桓也不愿留在京城里替父皇当冤大头了,同意跟着太上皇一起南下,命令宫中卫士收拾行装准备逃跑。

有人希望皇帝逃走,自然也有人希望皇帝坚守东京汴梁城,保卫自家的财产。

这些人躲在暗处,将性格执拗的主战派大臣李纲推向了前台。

李纲属于那种脾气倔,一根筋的人。他对皇帝逃亡持坚决反对态度。

发现宫中在收拾行李车驾,皇帝赵桓要逃跑后,李纲拦住了赵桓,力谏他留在东京城里坚持抗金。

李纲知道新皇帝赵桓胆小怕事,没有甚么主见,就吓唬他说,金军已经渡过了黄河,前锋不日就会兵临城下。此时再走,出城不久就会被金军骑兵追上,比留在城中更加凶险万分。

赵桓被李纲的话吓住了,打消了逃跑的念头,宣布继续留在京城抗击金军。

赵桓虽然决定暂时留在京城,但太上皇赵佶却已经下定决心南逃了。

太上皇赵佶下诏说,准备到淮南东路的毫州太清宫进香。

赵佶的理由是自己前几日禅让皇位时染疾中风,现在已经康复,所以去烧香感谢上苍眷顾。

诏书下后,负责宫内礼仪的太史立即配合太上皇演戏,说第二日也就是正月初四日就是个适宜出行的日子。

于是太上皇赵佶在四日辰时天还没亮时便由东京汴梁城东北汴河水门通津门乘御船出城,沿着汴河向东南赶往毫州。

此行队伍庞大,太上皇后、皇妃,以及赵楷等皇子也都跟着太上皇赵佶一同逃离了东京汴梁城。

此外,还有童贯、蔡攸、高俅等大臣亲自带领禁卫军随护圣驾。

太上皇赵佶这一走,城内百官更是人心惶惶,许多官员都逃离京城四处避祸。

何灌为了掩饰自己望风而逃,丢失黄河防线的罪过,在给朝廷急报时夸大其实,导致东京城里朝廷误以为金军已经大举渡过黄河。

实际上,正月三日,金军东路军只是刚刚开始渡河而已。

因为河上桥梁被烧毁,金军延河岸上下寻找,勉强找到了十余艘小船,每次一只小船只能运载六七个金兵过河。

后来金军又找到几只大船,才开始安排骑兵渡河。

金军日夜不停地用船运兵,一直运到六日才把军队全都运到黄河南岸。

在这期间,黄河南岸没有见到宋军的一兵一卒前来拦截。金军身后的河北各州军马也只图自保,不敢对金军衔尾追击。

金军过河后,迅速攻占了无人防守的滑州。

金军将士对随军的宋朝使臣沈琯说,你们宋朝可真是没人了。倘若你们派一两千人沿岸巡逻封锁,凭我们这一船一船的运兵,怎么可能渡河而过?

跟随金军过河的沈琯、吕颐浩、杨信功等人面对金军的轻视与奚落,俱都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完颜宗望势如破竹地攻下黎阳,又毫无阻碍地渡过黄河,占据滑州,东京汴梁城近在眼前。

此时,完颜宗望想起当初幸得郭药师忠言相告,才让自己坚定了南下的信心。沿途宋军不战自溃,果然皆被郭药师料中。

完颜宗望自此对郭药师刮目相看,也不再怀疑他对金国的忠心。

完颜宗望视熟悉宋朝内情的郭药师为重要的参谋,就在进军东京汴梁城途中向他咨询,问自己下一步应该怎样行动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郭药师建议完颜宗望利用有利形势和宋朝谈判,以黄河为界划取两国新的边界,再索要金银作为战争赔偿。

此番金军伐宋,本就是一场惩罚性的战争,金国并未计划灭亡宋朝。因此,完颜宗望认为郭药师的建议甚为合理,决心采纳他的计策,逼迫宋朝割地赔款。

在金军还在乘船渡过黄河时,太上皇赵佶并不知道金军还在黄河岸边。他帯着嫔妃、皇子们乘船落荒而逃,顺着汴河过了陈留、雍丘,直跑到襄邑县境内方才驻足歇息。

襄邑县城狭小,哪里招待得了这上万人的庞大队伍。太上皇赵佶并未下船,当夜就在御船上就寝休憩。

童贯和高俅分别帯着自己的军队,在汴河两岸驻扎警卫,保护着太上皇一行的安全。

让赵佶和童贯、蔡攸、高俅等人都未料到的是,夜半三更时分,从北面的东明县、考城县方向突然杀来一支骑兵,直逼太上皇的船队。

听见北面的喧哗声,太尉高俅派遣禁卫军猛将“金枪手”徐宁领兵上前拦截,岂料片刻之后徐宁就败退下来。

只见徐宁一边打马狂奔,一边扯着嗓子对高俅叫道:“太尉,大事不好!金兵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