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九十二章 入东京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九十二章 入东京

作者:木木三大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5 来源:笔趣阁

“你这鸟人,还记得打我的杀威棒吗?”

“你这厮还敢收我银子么?”

“打死他,为老三报仇!”

“这厮还敢叫痛?打!打!”

“闪开!让我踢上一脚!”

……

不知是为了求生,还是这十多个配军当真与那老施管营仇怨颇深,他们围着老施管营拳打脚踢,把吃奶的力气都使了出来。

唉呀!好残忍,好可怕呀!

西门庆大官人来自文明的现代社会,实在是不忍看这落后世界里的野蛮暴行。他对焦挺、汤隆和蒋门神耳语几句后,就带着乔郓哥先去接玉兰了。

不一会儿,西门庆就回到了小树林里,见到了惊魂未定的玉兰。

那玉兰见到一身是血的西门庆后,泪水满面地扑入了西门庆的怀中,也不顾自己的衣裙沾上了许多血迹。

西门庆温言安慰了玉兰一番,方使她破涕为笑,从惊惶中摆脱出来。

一行五人出了树林,再赶到前方来时,那十几个配军和老施管营都不见了。只有焦挺、汤隆和蒋门神师徒还留在原地等候。

西门庆与蒋门神悄悄商议了一番后,带着自己的人改道向东而去,把那两个赶车人留给了蒋门神。

今日死了这么多人,虽有蒋门神与张团练他们善后,但难保不会走漏风声。

西门庆若是今日直接去黄河渡口,很难不让人把他们一行与今日之事联系起来。是以西门庆决定改向东走,找个隐秘的所在换掉这一身血衣后,再从温县那边寻个渡口过河。

剩下的麻烦,讲义气的蒋门神拍着胸脯全部承揽了下来。

蒋门神按照西门庆的计策,放掉了那些围殴杀死老施管营的配军,由得他们亡命江湖。

今日之事,越乱越好,施恩父子都不是直接死于西门庆和蒋门神之手,正好给了他们洗脱自己的机会。

蒋门神回孟州城找张团练与张都监二人商量后,不难找到方法把罪过全部推到那些逃走的配军身上。

至于具体情由怎么编排,无须西门庆费心,那张都监是个读书人出身,又是施管营的上司,想他不难操办此事。

至于追捕那些牢城营的逃犯,乃是张团练该管之事,西门庆相信精于此道的张团练必定不会走错方向。

西门庆一行人向东行了数里地,寻了个无人的河荡,都在芦苇丛里洗去身上的血腥气,换了一身新衣衫后,直奔温县而去。

两日后,西门庆等人在温县渡过黄河,乘船入汴口,经汴河向东南而行,去往东京汴梁。

这汴河乃是连通黄河和淮泗水系的一条重要河流,江南的粮食从长江入淮河,再经过汴河入黄河,运往西北地区。因此,在这个时代,汴河是一条繁忙的水道。河上千帆竞渡,船夫号子声声,呈现出一副繁荣景象。

西门庆搂着玉兰坐在客船的船舱里,看着窗外的景色,享受着难得的平静时光。数日之前,孟州的腥风血雨,已被西门庆抛在了脑后。

在路上,西门庆闲暇无事,又每日把那五弦阮拿出来拨弹,与擅长音律的玉兰彼此切磋。一路上欢歌笑语,好不惬意。

白日弹阮琴,夜里弹美人,西门大官人好是忙碌,手法愈加高明。此时,他才明白张都监送给自己玉兰小娘子之妙也。

十余日后,西门庆一行乘船沿着汴河来到了东京汴梁城外西边的金明湖畔。

西门庆穿越到北宋,终于有机会见识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他从船舱内走出来,望向前方的城市。

东京汴梁城周扩六十余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个城池组成。此时的人口达到了一百五十余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都城。

焦挺等人也站在船头,望着这高大的城池。汤隆是来过东京的,自是认为理所当然。那焦挺只在河北、山东一带闯荡江湖,从未来过东京汴梁,此时露出了乡下泥腿子的神情。

性直的焦挺瞠目结舌,口中叹道:“老天!我以为大名府就是天下最繁华的城市了,真没想到与这东京城比起来,只当得一角!哥哥,此番可要带兄弟好生见识一番!”

西门庆心想,焦挺兄弟好没见识。这百万人的城市就算大了?你是没见过北上广深!

汤麻子汤隆在一旁坏笑道:“哥哥,这一路行来,也得了不少金银。兄弟们如此幸苦,怎么也得带我们去那东西教坊走一遭吧?”

西门庆闻言笑骂道:“汤隆,你这厮好不长进!你又不是还在那武冈镇打铁度日,怎的这般小气,只想去走一遭?既然跟着哥哥我来了这东京,须得尽情享受。日日都去那东西教坊又有何妨?”

汤隆虽然被骂,面皮上的麻子却笑开了花。他搂着焦挺的肩头说道:“还是哥哥爱我等兄弟!焦挺兄弟,今夜我们就随哥哥去好生快活。哈哈哈~”

三人谈笑间,客船从西水门入了东京汴梁的外城。顺河过了西大街,只见左岸好大一片宅院,院墙里高高露出许多雕梁画栋,亭台楼阁,端的是富丽堂皇,也不知是哪家贵人的府邸。

西门庆好奇地询问船家,这岸边的宅院是何人所居。船家告诉西门庆,这就是宰相蔡京的府邸。

原来这就是书法略输于本官人的蔡宰执的府邸啊!这老家伙倒是挺会享受!

蔡京给西门庆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来自他从大学室友那里看到的《鹤林王露》。

这是蔡京同时代知识分子的笔记,上载某士人在开封买得小娘子一个,此女自言,从前曾在蔡京家做厨婢,专门负责做包子。

那位士人听后很是高兴,就命她为自己做一笼包子,意在尝尝一代名相蔡京府中的包子,究竟是什么风味。

不料,那小娘子皱了皱眉说,做不了。

士人又疑又气,说:“你刚才不是说,你从前是蔡太师家的厨婢吗?而且还是专门做包子的,怎么推托不会做呢?”

小娘子回答说:“我虽是蔡太师厨房包子局的,但分在葱丝部,只负责拣葱切丝,其他如切姜丝之类,一概不管。至于包包子,更不在行了,因为另有一波人专项负责。”

士人愧叹,蔡太师厨房内,仅包子局的葱丝小娘子就若干,整个厨房之内,又该有多少人呢?

据知,蔡京府第的厨房中,名厨就有十五人,婢女则高达数百人之多。一个私家厨房,竟然有这么多女工,可见上面那个葱丝小娘子的话不虚。

西门庆大官人想起这个典故,胸中豪气顿生,真想吼一句项羽的名言:“彼可取而代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