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九百五十七章 金军北撤

册封张邦昌为楚国皇帝后,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无心久留,决定引军北归。

金军北归时,将亡宋太上皇赵佶、废帝赵桓二人,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统统随军押送北方,大宋宣告灭亡。

金军灭宋发生在宋靖康年间,因此被宋朝的遗民们称为“靖康之变”。

太上皇赵佶这个亡国之君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却是一个合格的艺术家。据说,当他听到京中财宝等被金军掳掠时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金军抢去时,才仰天长叹几声,深感痛惜。

只是,赵佶未免还是目光短浅了。

如辽、金这种北方的异族强国,很难用武力征服。只有用中原的文化去同化契丹人、女真人,才能真正的解决北方的问题。

因此,西门庆一直不遗余力地向金国输出汉文典籍,就是要将女真贵族彻底汉化。

正因为对汉人文化有仰慕之情,金军才从东京汴梁城中带走那么多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和皇家藏书。

对于想汉化金国女真人的西门庆来说,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太上皇赵佶可没有这样的眼界和胸襟。

至于赵桓,比赵佶都不如,此时已经浑浑噩噩,但知听命于金军而已。

在金军废掉赵桓帝位,立张邦昌为楚帝时,宰相何?为了表示对赵宋皇室的忠诚,在家中自尽身亡,不做楚臣。

另一个宰相孙傅身为太子太傅,在亲手将太子送入金军大营后,为了向赵氏尽忠,也跟随到金军大营中,情愿随同废帝赵桓和太子北上。

楚国皇帝张邦昌想要救出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忠臣,写信向金军元帅完颜宗翰讨要孙傅等人。

完颜宗翰回复张邦昌,由于孙傅、张叔夜、秦桧三人死忠于赵氏,因此金军必须将他们带走。至于其他一些对宋室没有效死之心的大臣,可以放归楚国。

张邦昌已经尽力而为,此时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张邦昌哪里知道,金军准备撤离时,完颜昌就将秦桧夫妇秘密押送到了雍丘县,将他交到了西门庆的手中。

孙傅、张叔夜这种要死忠于赵宋皇室的,与西门庆没有甚么交情,西门庆大官人对他们不感兴趣,更不想留下来给自己当绊脚石,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当然要将他们带走。

张邦昌救不出孙傅等人,只得出城送他们北上。

继承皇位,并非张邦昌的心愿。当初是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下才接受金国册封,登上了楚国皇位。

但是,张邦昌登基后仍只称“予”而不称“朕”,公文称“手书”而不称“圣旨”,将自己的办公地点设在文德殿,而不是皇帝专用的紫辰殿或垂拱殿,对于金人安排的后宫嫔妃,他更是避之如瘟疫,万万不敢亲近。

当被废的太上皇赵佶和皇帝赵桓被金军押解去往北国时,已经身为楚国皇帝的张邦昌却特地身着缟素,率领文武百官前去送行。

看着二帝的惨状,张邦昌跪地痛哭不止,完全遵循了人臣之礼。

这些举动,也体现了张邦昌的无奈。

金军从东京汴梁城撤离时,依旧兵分两路。

完颜宗翰的西路军押解废帝赵桓走河东路到代州,再北上返回完颜宗翰的大本营,金朝西京大同府。

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则将太上皇赵佶一行押解北上,经过河北路返回燕京析津府。

宋俘被夹在金军大队中,以“亡宋太上皇”的旗帜为导,一路北行,招摇过市。

金军西路军中,废帝赵桓出发时,被迫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骑着黑马,由金人随押,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赵桓不但受尽旅途风霜之苦,还备受金军的侮辱。

赵桓时时仰天号泣,却被金军押送将士呵止。日暮宿营时,金兵也让他和祁王、太子、内人手足并卧”,以此防止他们逃跑。

金军西路军自巩县北渡黄河时,驾车的人对随行的同知枢密院事张叔夜说,队伍既将过界河,进入金国境内。

张叔夜闻言,悲愤难抑,仰天大呼,在宿营地自缢而亡。

赵桓听说张叔夜愤而自尽,也只敢偷偷落泪而已。

在金军撤军后,对于金国灭亡赵宋,新立张邦昌的楚国,原宋朝境内的各方势力做何反应呢?

曾经是宋军中最强的西军在金军围困东京汴梁城时曾经拼凑了十多万军队东进解围。

但是由于陕西安抚使范致虚不会用兵,结果被金军名将完颜娄室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孙昭远,王倚,王似等将退守陕州,范致虚也收残兵退保潼关。

然而坐镇洛阳的完颜娄室却趁胜追击,领兵攻克了潼关和陕州,打开了通往陕西的门户,对河中府和陕西五路构成了威胁。

王似、王倚等将顿作鸟兽散,各自引兵回到自己的辖区里据城自保。西军失去强力人物的统帅,成了一盘散沙。

因而,当金国的《行府告谕亡宋诸路立楚文字》传递到陕西五路后,西军诸将一时间难以决断,既不愿就此丢掉气节向楚国皇帝张邦昌称臣效忠,也不敢旗帜鲜明地打出反楚的旗号进京讨贼。

毕竟,完颜娄室的金军铁骑还在陕州虎视眈眈呢!

再者说,此时因为西门庆的干预,已经与原来历史上的形势不同,那就是康王赵构已死,其他地位尊崇的皇室宗亲也都被金军掳走。

即使是西军诸将想继续拥戴效忠赵宋皇室,目前也找不到效忠的对象。

此时,与范致虚意见不统一而分兵的鄜延经略使张深和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刘光世部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效忠楚国,还是杀入京城推翻伪帝张邦昌,重兴宋室?

与范致虚军的主力分开后,张深和刘光世军避开了洛阳方向的金军,引军至鲁山县,与西道都总管王襄收集的襄阳军会合。

两军会合后,王襄建议张深与他合兵共图大事。

张深见王襄所部是新败的残余部队和动员后的内地民兵,都是没有战斗力的乌合之众,就没有答应与王襄合兵。

在金军北撤时,张深和刘光世率军前出至东京汴梁城西南方的颖昌府。

此时,二帝被金军俘虏北上,金朝已立张邦昌为楚帝的消息传入了军中,鄜延经略使张深遂停滞不前,观望局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