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133、江陵定策

三国志廖化新传 133、江陵定策

作者:烽岳键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3:38 来源:笔趣阁

孙权面带狐疑,笑了笑,“没想到,大都督的消息这么灵通,我刚下令,让吕岱接替步骘,担任交州刺史。”

“步骘麾下的一万交州勇士也才刚刚进驻长沙,你就已经知道了。”

陆逊摇了摇头,“交州兵北上的事情,我还真不知情,提建议的时候,也没想过会动用交州兵。”

孙权笑了起来,“不用紧张,我就开个玩笑,你说的对,咱们虽然从江陵和宜都两路出兵,但都是从北方南下,叛兵可以集中兵力在北线部署防御。”

“加上交州兵,大军三路进攻,叛军即使再不愿意,也得分兵,哪怕他廖化有三头六臂,也没有招架余力。”

陆逊认可孙权的判断,叛军虽然夺下了临沅、沅南、汉寿三地,但是防御纵深却很浅。

陆逊的部队可以直接从宜都出兵,陆路南下,进攻临沅城。

孙权的部队沿着水路南进,首当其冲的,就是汉寿县。

如果步骘再从长沙出兵,经益阳城北上,江东军可以从南面威胁沅南。

江东军三路行动,而且,每个方向都是精兵,武陵叛军捉襟见肘的兵力,根本无从抵抗。

陆逊知道自己的统兵能力,对于自己这一路并不担心。

步骘的能力同样得到了陆逊的认可,步骘不仅是外戚,更是一位江东军新星,在夺取交州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才能。

陆逊最不放心的,其实是孙权这一路。

不论是用人,还是行政,孙权的能力都很强,但唯独用兵上,他却总是没有长进。

最关键的是,孙权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能力的短板。

孙权的部队也是江东军精锐,常年在合肥战场作战,将士们也算身经百战。

但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陆逊和步骘都走陆路,行军更慢,孙权走的是水路。

不出意外,孙权将会带领部队最先赶到武陵郡战场。

陆逊担心孙权会一时兴起,不等其余两路江东军的协助,独立对武陵叛兵展开作战。

廖化麾下的士兵,虽然不是逍遥军死士这样的精锐士卒。

但是,主将军事才能上的差距,很可能再次让江东军饮恨败退。

陆逊:“我军三路进兵,分进合击,叛军必败,比起战场上的兵事,我更担心战后的安置工作。”

“连番战斗,武陵郡恐怕剩不了多少粮食了,咱们集结重兵平叛,需要大量粮食。”

“无论是我,还是交州兵,随军携带军粮的消耗都会远远大于水路调粮。”

“我希望主公在江陵筹措充足的粮食后,再启程南下。”

看到孙权有些迟疑,陆逊继续趁热打铁,“等我回到宜都,立即组织部队南下,步骘接到命令,必然同样及时带兵北上。”

“主公押运粮草进入武陵的时候,咱们三路大军同时动手,叛军必然无力招架。”

陆逊知道孙权是一个机灵的人,又好面子,所以,没有直接提议让孙权按兵不动,等待其余两路江东军出兵武陵,而是提出了筹措粮食的这个概念。

通过让孙权进行更充分的战斗准备,拖延孙权出兵的时间。

孙权点点头,“你放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和步骘仅仅需要带兵进入武陵,粮食的问题,交给我来解决。”

孙权笑了笑,“这一次,我务必要让武陵叛军付出代价,也得让荆州军民明白,背叛我的下场。”

……

从孙权处离开,陆逊没有立即返回西荆州。

派出亲信先一步出城,前往宜都动员部队,陆逊直接拜见了朱然。

根据陆逊的了解,汉寿县兵败之后,朱然没有立即逃回江陵,而是沿途收拢残兵,带回了不少军队。

朱然亲身经历过武陵郡战事,而且,他和廖化亲自交手过,他的看法,更具有参考价值。

朱然似乎很疲惫。

陆逊没有询问战事的过程,自己了解的情报,或许不详细,但已经够用了。

陆逊:“对廖化这个人,你有什么看法?”

听到‘廖化’这个名字,朱然的眼神有了一丝变化。

朱然的眼睛里,带着四分怒气,三分迷茫,两分忧愁,还有一分恐惧。

朱然:“他的统兵能力,只怕跟大都督不相上下,但他的带兵作战能力,却远远超过大都督。”

大概是看到了陆逊的古怪表情,朱然又连忙解释,“我不是说廖化比大都督更强,我其实想说,他比周都督厉害。”

朱然的这番解释,看上去照顾了陆逊的情绪,实际上,抬高了廖化的评价。

周瑜不仅仅是江东首任大都督,还是一个改变历史轨迹的重要人物。

如果不是周瑜当机立断,说服孙权,带兵西进,在荆州赤壁和曹操决战。

利用稍纵即逝的东南风,周瑜发起火攻,以少胜多,摧毁了曹军一统天下的梦。

等到曹军消灭了刘备,消化了荆州的武装,在准备更充分的时刻南下。

只怕哪怕每天都刮东南风,也不会改变孙家覆灭的结局了。

朱然给廖化的评价很高,但这对陆逊来说没有参考意义。

陆逊需要的,是更实际的情报,“武陵叛军怎么样,很强吗?”

朱然表情一松,“那倒没有,我带着我的兵,和武陵兵打了两仗,他们的优势在于士气高昂和兵力充足,除去这两点优势,相同的条件下,叛军根本打不过咱们。”

“汉寿县兵败之后,我也派人打听过,廖化似乎孤身来到武陵郡,没有带部队,武陵叛兵多是由蛮兵和流民组成,这些人的战斗力,明显比不上正规军。”

“如果不是潘濬在战场上做出了错误决策,我军即使不胜利,也不会败的那么快。”

虽然没有去过武陵郡战场,但是,综合了手上掌握的情报,陆逊倒也认可朱然的判断。

抛开朱然和廖化的两次对决,单单提起江东军和汉军的三场大战。

临沅城外的战斗,汉军并没有取得决定性作用,廖化单人独骑砍伤潘濬,才导致了江东军指挥系统混乱。

临沅城内的江东军全军覆没,同样输在了统兵将领的决策上。

汉寿县的失守,纯属运气不好,汉军抓到了江东军内讧的机会。

陆逊点点头,“你放心,这一次咱们南下,我一定为朱将军报仇雪恨。”

朱然恨恨的说道:“不劳大都督费心,在哪跌倒了,就得在哪爬起来,我已经派人去召集旧部了。”

“这一次,我不仅要辅佐主公消灭武陵叛军,还要活捉廖化,告慰潘将军的在天之灵。”

陆逊:“我会带领大军从宜都南下,直接进攻临沅城,朱将军有什么建议?”

朱然笑了笑:“大都督,你还真的问对了人。”

“武陵蛮是武陵叛兵的主力,我建议,大都督在南下的时候,多跟武陵蛮接触一下。”

陆逊疑惑的看着朱然,对方很快做出了解释。

“武陵蛮的老王刚刚过世,现在,武陵蛮人心动摇,不少五溪族的老人不服沙摩柯,也不是所有蛮兵都愿意追随汉军作战,这部分人,可以成为大都督你的助力。”

朱然提供的这个情报很重要,如果能够把本属于敌人的兵力转换成自己的部队,等于间接消灭了两份敌人。

陆逊瞪大了眼睛,“消息可靠吗?”

问完之后,陆逊才意识到自己提出了一个愚蠢的问题。

果不其然,朱然立即进行补充,“放心吧,武陵蛮曾多次给潘将军传递情报。”

“是他们主动找的咱们,”朱然停顿了片刻,“只要大都督释放出善意,我相信,那些给咱们送过情报的武陵蛮,一定还会联系大都督。”

不管靠不靠谱,朱然说的,总归是一个好建议,陆逊记下了这件事。

陆逊:“如果我能得到武陵蛮的帮助,我的部队必然可以迅速到达临沅城下。”

“攻打临沅城的事情,朱然将军怎么看?”

朱然的眼睛里恢复了神采,“大都督不必攻城,你可以直接收买守军,约定好时间,让对方打开城门。”

陆逊提出质疑,“如果我没记错,潘将军派人攻进临沅城的时侯,已经使用了一次内应。”

“汉军一定对此有防备,只怕这个方法行不通了。”

朱然哈哈大笑,“如果大都督收买夷将,确实有可能失败,但是,咱们的目标不应该是守城的夷将,而是樊胄。”

陆逊眼睛一跳,很快掩饰住了自己的惊讶。

樊胄是武陵叛兵起事的元凶,这人是注定得不到谅解的,对方不可能重新投诚江东军。

朱然继续解释,“潘将军曾经说过,樊胄这人喜欢卖弄唇舌,其实,不仅仅是他,樊胄身边的亲信也大多是只会夸夸其谈的无能之辈。”

“潘将军进攻临沅城的时候已经有人送出降书,约定了日期投降,只不过,夷将提前打开了城门,我军没有动用这个内应而已。”

“既然大都督准备进攻临沅城,这封降书放在我这里,就远远没有放在大都督那边有价值。”

陆逊点点头,“麻烦朱将军把书信给我。”

三国志廖化新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