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166、孟达之计

三国志廖化新传 166、孟达之计

作者:烽岳键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3:38 来源:笔趣阁

诸葛亮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曹魏,接连取胜。魏兵退到渭水一带。一天,诸葛亮正在寨中商议军情,忽然接得报告:曹魏的新城太守孟达,愿意起兵配合蜀军,直取洛阳。原来,孟达是刘备的部下,在荆州失守后降了曹魏,奉派镇守新城、上庸、金城,因受嫉妒,日夜不安,想反戈报效西蜀。正在这时,又传来司马懿复职的消息。诸葛亮马上派人连夜通知孟达:“举事要十分机密谨慎,不可泄漏,道防司马懿率军先到。”孟达见诸葛亮的信后,笑道:“诸葛亮真是顾虑太多!”他回信说:“司马懿今在宛城,距洛阳八百里,离新城一千二百里远,等他奏明魏主再领兵前来,往返得花一个月。到那时,我已准备充分妥善,还怕他什么!”诸葛亮读完,气得把这信丢在地下。叹息道:“司马懿既然复职了,他不一定要先奏准才行动,看来孟达会死于他手里的。”

孟达准备起事的情况,被金城太守申仪探得。申仪听说司马懿复职,便派人把这个情报送去。司马懿在宛城果然不等圣旨批准,立即下令军队出发,规定一天要走两天的行程,迟误者斩,向新城进军;同时又派人通知孟达,要孟达准备一齐会师长安,使孟达不致生疑。孟达向来人询问司马懿情况,来人故意说:“他已经往长安方向去了。”申仪按照司马懿的盼咐,假装答应支持孟达。孟达信以为真,时机成熟时,便约申仪等人第二天举事。忽听哨兵报告:“城外尘土飞扬,来了一支人马。”他上城一看,见是魏军旗号,急令扯起吊桥。来将原是司马懿派来的先锋徐晃。徐晃冲到嚎边,高叫“反贼孟达,早早投降!”孟达开弓射去,把徐晃射倒。正要开门去追,只见四面连旗遮日,司马懿亲领大军到啦!

第二天,新城被围得如铁桶一般,孟达非常焦急。忽见申仪等人率两路人马赶来,孟达以为是来救他的,忙大开城门,引兵杀出。谁知申仪早已向司马懿告密,大叫:“反贼别走!”孟达见势头不对,回头望城里跑,不科城上乱箭射下,他的几个心腹人早就揭发过他,这时巴把城献了。孟达进退无路,正犹豫时,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随从也都降给司马懿了。

孟达这次举事,为什么刚刚开始便失败了呢?从认识上讲,孟达在筹划起事的过程,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他没有估计到司马懿会到来这么神速。孟达并不是莽撞行事的人。他曾计算过司马懿行军需要多少时间。但他计算的标准,是从一般情况出发的。按照一般情况,司马懿要上表奏明魏主,魏主见奏章后再传旨给司马懿,司马懿领旨后又才发兵开向新城。经过这些程序,当然得花一个月时间。孟达却忽略了,处理这种紧急军情,可以不按一般情况办,可以先出军,后奏报,而且可以一天赶两天的路。因此,司马懿领兵到达新城时,孟达措手不及,完全陷入被动了。这中间,涉及一般与个别的差别。一般,是指同类事物的共同情况,具有共性;个别,是指各个具体事物,除有同类事物的共性外,还有各自的特点,也就是个性。例如,在正常情况下,出兵要奏明朝廷,得到批准之后,才调动军马,这是一般情况;但在特殊情况下,却可先发兵,再取得朝廷同意,这就是不常有的不別情况。

可见一般与个别是有区别的。一般只能反映类似事物的共同情况,但却不能完全代替个别事物的不同情况。孟达在这次事件中只了解一般,没考虑个别。只根据发兵的一般程序计算时间,忽略了个别情况会改变这种一般程序,使时间大大缩短。因此司马懿突然提前到达,孟达便措手不及了。懂得这个道理后,我们办事可不能满足于对一般情况的了解,还得再花功夫,深入了解个别的具体情况。必须把一般与个别的情况结合起来,才能把事情弄透彻,避免出差错。了解个别的具体情况之后,对一般情况的认识,也会更深刻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