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206、魏帝曹丕

三国志廖化新传 206、魏帝曹丕

作者:烽岳键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3:38 来源:笔趣阁

曹丕看着刘晔、司马懿二人,开口说道:“孙权不仅派人送回于禁等将领,还上表要称臣。”

“我打算册封孙权为大将军、吴侯,你们两人是我的心腹,足智多谋,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司马懿还在思索,刘晔直接开口,“孙权事急投诚,必然没有归顺我大魏的真心。”

“咱们不妨接受孙权的投效,赏赐点金银珠宝,册封大将军,但是,不能轻易封侯,绝对不能让孙权获得统治江东的虚名。”

刘晔的判断和司马懿相同,但是,两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

司马懿暗自叹息,刘晔虽然聪明,却情商太低,并没有察觉到孙权奏表中最打动曹丕的重点。

曹丕没有多做评价,看向司马懿,开口询问,“仲达,你的意见是什么?”

司马懿:“子扬说的很对,孙权的投降只是权宜之策,是为了避免两头作战,全力抵抗刘备的一种谋略。”

曹丕眉头皱了起来,“这么说,你也阻止我给孙权封侯?”

司马懿坚定的摇了摇头,“不,我不仅赞成陛下的建议,还希望把封侯的命令传遍四海,甚至,传到蜀地。”

刘晔急了,“仲达,你糊涂啊,明知道孙权假意投降,还让陛下给孙权吴侯的位置,这是给咱们统一天下增加了一道枷锁。”

“你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孙刘两家火并,对咱们百利而无一害。”

刘晔有些着急,转身看向曹丕,说话也不注意身份和措辞,“主公不如命令曹仁将军统兵前往合肥,与张辽将军汇合,孙刘战事开始后,咱们主力马上南下扬州。”

“那时候,陛下实现的,可是先帝都未曾完成的灭吴壮举。”

“相反,”刘晔的眉头紧皱,“如果吴侯的头衔一旦赠给孙权,只要孙权不反叛,咱们贸然出兵,就会在大义上有亏,请陛下三思啊。”

面对刘晔的指责,曹丕陷入沉思,司马懿倒神色如常,“恕我直言,孙权的统兵能力确实很差,但是,必要的大局观还是充足的。”

“只要咱们没有释放足够多的善意,江东军是不敢抽调太多东线兵力投入西线,与刘备作战的。”

“我军的南征灭吴行动,同样会面临着江东军的反抗。”

刘晔张张口,准备反驳,却被司马懿抬手制止。

“而且,江东军的军队情况和咱们不一样,根据咱们了解到的情况,除了解烦兵这种少数部队归孙氏指挥,其他兵将,大多是将领私军。”

“咱们趁着孙刘作战的时候,偷袭了扬州,江东军必然人心涣散,那时候,刘备的战机就出现了,这位僭王不仅会迅速拿下荆州,还会笑纳江东军的兵将,甚至有可能顺流东下,和我们争夺扬州。”

司马懿说的这些理由,并不是支持曹丕的真实原因。

曹魏通过‘禅让’建国,依靠的,是武帝曹操在世时拥有的权势,打下的基础。

曹丕并不是曹操,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文治武功,篡位成功的唯一原因,不过是新任魏王这个身份罢了。

集中精锐,夺取蜀军兵力不足的上庸,开疆拓土,是最好的立威方式,可是现在……

孙权的上表称臣,给了曹丕一个提升威望的捷径。

刘晔没有被司马懿说服,“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咱们不应该害怕刘备夺下荆州,孙权灭亡对咱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孙氏覆灭,天下两分,即使我军只占据了扬州,那也是以天下的三分之二对抗荆蜀一隅之地罢了。”

“到时候,咱们根本不需要理会刘备的挑衅与进攻,边将守好城池,国中大肆屯田。”

刘晔越说越上头,“厉兵秣马,积攒几年粮食,时机成熟,荆扬两路出兵,攻取荆州。”

“全据荆州之后,再合围巴蜀,想必那窃蜀大耳贼也只能束手就擒。”

刘晔这番话,虽然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灭吴引起的变数太多了。

而且,刘晔整个计划收效太迟,不如近在眼下的大封诸侯,提高威望更具有诱惑力。

刘晔还想开口,曹丕却出声制止,“你们有所不知,我并非看不懂孙权的真实意图,但是,荆襄兵力遭遇重创,贸然发动灭吴之战,荆襄战场的兵力就空虚了。”

曹丕咬牙切齿,“徐晃、夏侯尚都是无能之辈,上万精兵进入上庸,这俩废物双双战死,部队同样损失惨重,逃回雍州的将士,不足百人。”

曹丕面色狰狞,“前段时间,我下诏收敛、祭奠死难将士的时候,你们也在场,那名单上的,不是留着墨迹的文字,而是逝去的生命啊。”

司马懿的神态没有丝毫改变,刘晔却表现的一头雾水。

曹丕接着说道:“孙权目前可能没有降服的打算,但是,他如果在孙刘大战中失败了呢,会不会顺势归降我大魏。”

“咱们为什么要劳师远征,去夺取原本就属于我们的东西。”

曹丕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孙权只要在名义上投降咱们,将士们就可以暂时卸甲归田,百姓修养生息,功德无量啊。”

比起功德,曹丕看重的,明显是功劳。

曹丕的神态严肃,“我决定了,册封孙权为大将军、吴侯,而且,恩泽还会传到辽东,册封辽东太守公孙恭为新任骠骑将军。”

刘晔还想再劝,司马懿再次开口阻止,“咱们封孙权为吴侯,只是把孙权自己的东西送回给他自己,接受了这个封赏,他在名义上就是咱们的人。”

“陛下这一举动,不仅可以安抚公孙恭这样的割据实力,还可以劝诱刘备麾下兵将。”

曹丕连连点头,“没错,咱们并非不想统一天下,而是选择了更有把握的方式,如果刘备打赢了,咱们也可以顺势进攻荆州。”

“如果东吴打赢了,孙刘两家的矛盾就加大了,到时候,咱们的战略优势就更大。”

曹丕眼睛里透露出异样神采,“如果你们两人认可我的观点,明日上朝的时候,我就召江东使者上殿。”

“听说,使者叫诸葛瑾。”

……

第二天朝会,众臣讨论完日常朝政,曹丕下令召见诸葛瑾。

诸葛瑾毕竟见过大场面,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穿着儒雅,举止同样很得体。

使者行完礼,表明孙权意图后,曹丕率先开口,“骠骑将军有心归顺大魏,识时务可是件好事。”

“我听说,骠骑将军的长子孙登年龄不小了,洛阳有很多大儒,请诸葛先生通知孙将军说一声,让孙登来洛阳求学,我一定帮他寻找最好的师傅”

诸葛瑾立即反驳,“孙登今年才十二岁,远来洛阳求学,恐怕早点了。”

“武帝之子曹冲,五六岁的时候,才智就已经和成年人相差无几,后来,这位聪明的公子还提出了称量大象重量的妙法,求学本来就与年纪无关,诸葛先生可别耽误了孙登成才的时间啊。”

提出质疑的,正是刚刚升任车骑将军的,原樊城守将曹仁。

这位宗室名将虽然年迈,威严却不弱于年轻人。

曹仁的话题切入点选择位置非常好,如果诸葛瑾在这里选择退让,那就意味着,孙权的儿子比不上曹操的儿子。

孙吴在曹魏面前,也就矮了一头,诸葛瑾的气势也还会受到打压。

如果诸葛瑾不退让,态度强硬,那么,满朝的老狐狸们会迅速抓住话柄,把入质的事情谈妥。

诸葛瑾笑了笑,“讨逆将军孙策,二十岁威震江东;骠骑将军孙权,十八岁统御江东。”

“成才,何必争一时的长短。”

诸葛瑾的这番话,首先点明了孙氏出少年英杰的传统,而且,孙家一门能文能武,希望曹魏不要欺人太甚。

同时,诸葛瑾巧妙避开了品评孙登和曹冲优劣的问题,既不委曲求全,又没有伤到曹魏颜面。

刘晔直接把话挑明了,“孙家上表称臣,却不愿提供质子,这不是为臣态度。”

诸葛瑾反唇相讥,“孙将军父子共同为大王抵挡蜀军,这难道不是尽忠报国的表现。”

刘晔冷哼了一声,“孙将军偷袭荆州,激怒了刘备这才引来报复,称臣却不做实质性表现,恐怕想图谋不轨吧。”

诸葛瑾态度也很强硬,“如果孙将军真的包藏祸心,关羽军水淹七军,威胁襄樊地区的时候,我军也就不需要奇袭荆州策应襄樊战场了”

说到这里,诸葛瑾看了曹仁一眼,“如果真是那样,我恐怕也就见不到车骑将军了。”

诸葛瑾的这一番话,虽然不客观,却也说出了事实。

防守樊城的曹仁,是曹魏在江东军白衣渡江行动中最直接的受益人。

司马懿连忙站出来,帮助曹仁说话,“诸葛先生此言差矣,正因为曹将军的坚守,才牵制住关羽军兵力,给贵军将士夺取荆州制造了机会。”

诸葛瑾这一次倒没抬杠,“没错,正因如此,我主才向陛下献表称臣,并且,交还了魏军在襄樊战事中不幸被俘的将士们,这已经充分表现出孙将军对陛下的诚意。”

这一次的会见,曹魏一方很失败,根本没能打压诸葛瑾的气势。

曹丕不再迟疑,亲自开口,“骠骑将军归顺我大魏,也是顺应天时。”

“我宣布,升骠骑将军孙权为大将军,封吴侯。”

“请诸葛先生代为转告,请大将军尽快将孙登送来洛阳。”

在质子一事上,曹丕并没有让步。

诸葛瑾推说要与孙权商量,便告辞离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