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253、缓兵之计

三国志廖化新传 253、缓兵之计

作者:烽岳键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3:38 来源:笔趣阁

司马懿刚刚从北方南下,来到襄阳附近,此时未必会知道魏军战败的细节。

司马懿是个聪明人,肯定已经从现场劳作的魏军俘虏身上,猜到了魏军战败的事实。

因此,司马懿所谓下战书的言论,未必一定是真的。

在实力并不强大的情况下,魏军准备渡河攻击,只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司马懿的身上有其他任务,但是,他刚刚过河,就被汉军士卒俘虏,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他只能采取这种说法。

第二种可能,魏军暴露出的情报不清楚,但是,实际上留有其他后手,而且,仅仅廖化知道,敌军樊城方向,就留有一支魏军守军。

第三种可能,也是廖化最有把握的一种判断,魏军决战的目的,或许根本不是为了取胜。

所谓的渡河决战,很可能只是一种姿态,展现给襄阳守军看。

毕竟襄阳城毗邻汉水,只要让守军们看到援军,将士们的士气就可以暂时维持住,魏军士卒也会死守城池。

不论司马懿求战的目的是什么,和魏军在南岸交战,对汉军来说,却有百害而无一利。

盯着司马懿,廖化态度坚定的摇摇头,“司马先生此来,恐怕要白走一趟了,我军即将强攻襄阳,我不可能冒着两面作战的风险,和将军对战,贵军将士想要渡河,只能靠实力强攻。”

“如果贵军将士诚心与我军作战,不妨再等上一天,等我拿下襄阳城,有了收容战俘的空间,再请贵军渡河作战”

听完廖话这番话,司马懿的脸色很平静,丝毫没有失落神色。

司马懿不卑不亢,“既然将军不同意退兵,留出决战的空间,那么,我军只能强渡汉水了。”

司马懿的这番话,帮助廖化排除了一种推测,魏军似乎真心求战。

撂下了几句客气话,司马懿转身就想走,廖化却拦住了对方,“司马先生一路奔波,行迹匆忙,实在不容易,我和先生一见如故,不如咱们畅谈几句。”

廖化不仅想从司马懿的身上摸清楚更多魏军部队的情报,他还想利用和对方谈话的机会,拖延时间。

此时,廖化已经恐吓了襄阳守将,并且,给对方留出了两个时辰的考虑时间。

这种时候,魏军一定不能渡河。

一旦襄阳守军发现了援军到达,那么,廖化不战夺取襄阳的计划,很可能就失败了。

即使廖化没有办法用说的方式阻拦魏军南下,至少,也得保证两个时辰之内,北线无战事。

放任司马懿回到北岸,这个聪明人或许会发现什么,那时候,魏军的动向就不可控了。

把司马懿留在军中,或许可以为汉军争取两个时辰的时间。

而且,司马懿的身份特殊,他不仅是魏军督军,更是曹丕的绝对亲信,早在曹丕与弟弟争夺魏王世子大位的时候,他就出了很多力气。

除去往返的路程,以及魏军将领得到情报之后的反应时间,廖化必须扣下司马懿至少一个半时辰。

既想留下司马懿,又不想表现的过于明显,最好的办法,就是闲聊了。

司马懿倒也很客气,“廖将军想知道什么?”

廖化:“我听说,贵军有一套人质制度,根据你们的相关法律,坚守城池三十天之后投降,可以免去家眷责任,这是真的吗?”

司马懿摇了摇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边地兵将,守土有责。”

“别说是区区三十天,哪怕坚守超过一百天,守军也不能轻易投降,没有军令弃城投降者,家眷都会受到牵连。”

司马懿并不知道廖化问话的目的,他想通过这番话证明魏军的战斗意志。

事实上,司马懿反而帮助廖化确认了襄阳守将的缓兵之计。

在投降这件事情上,魏将确实没有诚意。

廖化随口问道:“贵军法律这么严苛,违反了人性,难道,你们就不担心兵将们会造反?”

司马懿拱拱手,“对心怀忠义的将士们来说,这些制度并不会造成麻烦,由于家眷被转移到了腹地,远离战争,将士们倒也不必再担忧亲人的安危,反而可以在战场上无所顾忌。”

“至于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这套制度也算帮助将士们坚定自己的意志。”

廖化对司马懿的说法非常反感,靠着胁迫和反人性的制度,去约束、逼迫将士们死战,在短时间内或许会提高士兵们的战斗力。

而且,这种人质制度只能当做权益之计,从长远角度来看,魏军兵将受到压迫,沦为战斗机器。

最终的结果,只会让百姓们谈兵色变,优秀人才拒绝参军,部队失去新鲜血液,战斗力大幅下降。

廖化正准备反驳,这一次,司马懿却开口提问了,“廖将军,贵军还没有彻底收复荆州,你便北上襄阳,这次行动,究竟是经过了关将军的授意,还是廖将军你的主意?”

廖化:“关将军让我自行决断。”

司马懿瞪大了眼睛,“将军这次北上襄阳,居然没有得到关将军的批准?”

廖化点点头,“没错,关将军对我非常信任,所以,愿意把决定我军未来的大任交给我处置。”

“先生是聪明人,难道说,我军不动手,你们就不会南征了吗?”

司马懿并没有正面反驳,“廖将军也别怪我多嘴,关将军或许对你进行了承诺,但是,空口无凭,你有没有想过,我军将士产生怒火之后,一旦贵军战斗失利,时候追责的时候,谁会承担这份责任。”

对于司马懿的这些离间话余,廖化哈哈一笑,开始转移话题。

廖化和司马懿开始谈论起风土人情,请教了魏国的豪族。

尽管是闲谈,廖化却依旧对司马懿保持了足够的戒心,廖化也明白,对方在问答的过程里同样百般提防。

在两人的谈话中,时间飞速的过去。

襄阳的城门终于打开了,那名曾经被廖化派进城里下最后通牒的汉军士兵,飞马出城。

廖化和司马懿两人不约而同停止谈话,目光盯着赶过来的汉军骑兵。

骑兵来到廖化身边,声音里夹杂着兴奋,“廖将军,魏将决定投降了,他让我转告将军,待会儿他将亲自带兵出战。”

拱拱手,廖化望向神色冷峻的司马懿,“我还有一些军务需要处置,请先生下去休息,咱们襄阳城内再见。”

司马懿无力的拱拱手,他是个聪明人,没有多费口舌。

廖化立即下令,集中麾下所有会骑马的士兵。

击败牛金的时候,汉军缴获了魏军大量马匹,很多马匹可以直接使用,因此,战后汉军的骑兵力量不降反升。

骑兵快速完成集结,分成四组,其中一组由廖化亲自统帅。

过了没多久,襄阳西门打开了,一队魏军兵将正在出城。

等到敌人离开城门,廖化立即命令骑兵们朝着城门冲了过去。

魏军兵将的反应慢了一步,除了呵斥,并没有做出其他反应。

就这样,魏人放任汉军接近,却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

骑兵快速到达城门,汉军开始分兵,廖化的那一组将士迅速围住了出城投降的魏将。

另外三组骑兵则趁势入城,控制城门,避免敌人反悔。

看着廖化,为首的魏将脸色很复杂,四分惊恐,三分怀疑,两分愤怒带着一分不可置信。

魏将语气很谦卑,“廖将军,贵军使者曾经跟说过,您亲口承诺,只要开城投降,我就可以保住性命,廖将军向来有信义之名。”

廖化轻轻一笑,”将军不必恐慌,我派人接管城门,是为了避免将军被麾下人出卖。”

“你放心,我既然承诺过会保证你的安全,那就不会食言。”

魏将的脸色不断变化,最终,他还是决定投降。

解除了面前这伙魏军骑兵的武装,廖化看向身边的成何,“你立即派人传令,要求苏由押解俘虏立即进城。”

“通知丁奉统帅麾下兵马,在魏军搭建浮桥的位置布防,让将士们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说完这些,廖化回头看向一脸懊恼的魏将,“请将军在前引路,带我进城吧。”

……

两军将士,正在汉水南岸进行攻杀。

夺下襄阳城之后,廖化立即放回了司马懿,想通过襄阳易手这个情报,打消魏军的南下意图。

只不过,司马懿坐船回到北岸之后没过多久,魏军便加快了搭建浮桥的速度。

甚至于,整个浮桥还没有彻底完工的时候,魏军的骑兵们就已经开始下马,轻装部队游泳过河。

气温暖和,水位也不高,魏军抢渡的阻力倒也不算大,许多体格健壮的魏军将士提前下水,朝着汉军攻杀了过来。

汉军在汉水南岸进行了简单的布置,丁奉约束好汉军将士,死守防线,并没有下水攻击。

然而,魏军一旦试图登岸,便会立即遭受汉军的攻击。

敌军在水里,汉军在陆地上,魏军想要佯攻汉军的防线原本就有些难度。

再加上,汉军将士斗志高昂,战斗力较强,因此,直到廖化安排好襄阳城的军政之后,统帅骑兵赶到河畔,魏军依旧没能取得登陆阵地。

魏军的确还有其他后手,正面战场没有取得突破,汉水南岸的西侧区域,却突然冲出了一队人马。

来人都是魏军突骑,来势汹汹,冲击汉军侧翼。

丁奉派出了预备队,挡住了这支敌骑的进攻。

为了摸清楚魏军骑兵现身的原因,廖化告别丁奉,统帅骑兵绕开战场,沿着汉水往西侧迂回。

行军路上,汉军骑阵击败了多股试图支援战场的魏军骑兵。

很快,廖化找到了魏军骑兵过河的真正原因。

一些樊城的运粮船正在河道上往返,调运骑兵。

这支南下的魏军骑兵,确实得到了樊城守军的支持。

廖化没有迟疑,立即统帅骑兵冲击,冲散了少量刚刚登岸,正在集结的魏军骑兵。

留下部分骑兵,沿着汉水巡视,避免敌军骑兵利用船运登陆,指派斥候进行侦察之后,廖化布置人马,侦察魏军动向,避免敌军再度发起突袭。

截断了魏军的侧翼支援后,廖化重新返回浮桥位置的战场。

配合丁奉部汉军,夹击了那支偷袭的魏兵,重新维持住阵线。

魏军虽然有一些运粮船,但是,这些船只的数量太少,不足以运送足量兵马参战。

魏军的主力想要渡河,最好的办法还是顺着浮桥,指派步兵南下。

汉军只要阻挡住魏军渡河,就可以成功守住防线。

魏军无法使用船只调兵,仅仅依靠步兵攻坚,难度很小。

汉军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导,原本被魏军冲乱的阵型也趁机恢复正常。

汉军处于绝对优势中,如果战事继续持续下去,魏军必败无疑。

一阵急促的鼓点声响起,魏军开始调整作战策略。

浮桥上的魏军士卒似乎得到了命令,纷纷跳下水,会水的将士朝着汉军阵地游了过来,不会水的兵将也仅仅拽着浮桥的一角,避免沉入汉水中。

一些背负着浮木和木板的魏兵开始登上浮桥,朝着南岸冲了过来。

到达浮桥的尽头,这些士兵立即取下身上的漂浮物,进行铺设。

魏军的鼓声变得急躁,大批魏军步兵杀上浮桥,冲向南岸,汉军却丝毫不为所动,稳定住阵型,对来犯魏军进行坚决反击。

双方尽力厮杀,魏军却始终没有取得突破。

魏军的攻势逐渐减弱,过了一段时间,鼓声停止,北岸响起金声。

那些已经冲上南岸的魏军将士纷纷转身,向北逃亡。

汉军将士并没有下水追击,甚至没有放箭,坐视敌人撤走。

直到魏军彻底离开战场,廖化才在留下监视兵力之后,命令将士们收兵回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