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257、曹仁父子

三国志廖化新传 257、曹仁父子

作者:烽岳键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3:38 来源:笔趣阁

曹仁扬起马鞭,破口大骂:“你这个蠢货,我反复提醒过你,渡河之后,不能轻敌冒进,你为什么没有听我的话?”

“如果不对你进行责罚,那么,我怎么能对得起那些死难的将士们?”

曹泰低着头,面对指责,一声不吭。

曹仁虽然在教育孩子,但也等于是杀鸡儆猴。

众将噤若寒蝉,没有任何人敢出声。

司马懿看到曹仁的表现,立即明白了,这场责罚必将不了了之。

曹仁治军一向以军纪严明著称。

两次统兵渡河,曹泰不但一事无成,而且,还损兵折将。

如果曹仁真想要责罚曹泰,那么,他早就已经下命令了。

此刻曹仁虽然举起了马鞭,但是,鞭子迟迟没有落下,这就给旁人留下了充足的拦阻时间。

司马懿上前迈了一步,握住曹仁的手,开口劝说,“大公子已经尽力了,不是我军无能,而是蜀军太狡猾。”

“在这两次的强渡汉水作中,大公子的表现可圈可点,正因为他做好了部署,我军才可以兵败但不崩溃。”

听完司马懿的这番劝解,曹仁明显松了口气,放下了握鞭的手,“如果不是督军劝解,我必罚你,还不谢过司马先生。”

曹泰同样松了口气,连忙向司马懿道歉。

曹泰指挥的两次渡河行动,司马懿同样有参加过,所以,他对这两场败仗的了解,可比曹仁更清楚。

第一次渡河作战的时候,曹泰得到了常雕的协助。

所以,魏军渡河行动虽然没有成功,却也全身而退了。

魏军第二次突袭,是由曹泰独立指挥。

在这场战斗中,曹泰不论是调兵渡河,还是派兵布阵上,都有很大的缺陷。

原本应该留在后阵的骑兵,被曹泰提前派上浮桥,跟随步兵同行,这就导致渡河过程中出现了混乱。

如果不是曹仁及时通知曹泰,将战马推下浮桥,魏军可能没等渡河,就全军崩溃了。

渡河之后,曹泰的表现不能说差,但也不够优秀。

曹泰亲自在南岸集结部队,指挥作战。

魏军一度把蜀军打的不断败退,但是,曹泰在进攻蜀军薄弱点的时候,竟然忘记了保护自己。

当蜀军骑兵第三次完成冲阵,步骑大军从三个方向对魏军发起反攻的时候,魏军已经没有办法逆转败局了。

曹泰派出了身边的卫兵,掩护前线将士撤军,但是,他却没有跟随将士们共同撤退。

曹泰在第一时间脱掉并遗弃了妨碍行动的甲衣,在蜀军的逼近中,反向冲锋。

为了避免跟魏兵败军争抢逃生退路,曹泰甚至还主动下水,游出一段距离之后才上岸。

反倒是司马懿,在魏军兵败的时候,站在浮桥口,约束兵将,保持一定秩序登上浮桥。

曹仁的声音再度响起,把司马懿的思绪拉回了现场。

“常雕听令。”

儒将常雕拱拱手,“听从将军调遣。”

曹仁继续说道:“你从麾下的兵将中挑选五百死士,今晚偷渡汉水,务必在南岸夺下一片立足之地?”

常雕没有丝毫迟疑,点点头,“是。”

司马懿犹豫了一下,他虽然不懂军事,但毕竟要负责任,“将士们白天刚刚完成一场厮杀,军心动摇,咱们是不是应该先休整一天,等待时机更加成熟之后,再发起总攻?”

曹仁大笑了起来,“朝堂之上,唇枪舌战,我不如你;战场之上,调兵遣将,你不如我。”

“我军的渡河行动确实受挫,但是,常雕部将士并没有参加白天的渡河攻势,将士们的战斗力保存的较完好,蜀军却不同,他们刚刚胜利,未免会产生侥幸之心,此时正是我军全力发起进攻的最好机会。”

看向常雕,曹仁开口道:“你的渡河位置,并非是浮桥,而是汉水下游,襄阳城东门外的位置,我会要求樊城守将赵俨全力配合你。”

“你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死守住登陆地点,在蜀军的反攻中坚持下去,部队的援兵和物资,我都会通过水运给你送过去,为了便于防守,你在行军之前,记得拆除部分木栅栏同行,到时候,可以加快建造营地的速度。”

曹仁补充了一句,“你的五百人只是先锋,我会努力往南岸增兵,至少增加到三千人,因此,你一定要预留出将士们登陆驻防的营地。”

魏军从下游渡河,而且,部队水军的战斗力确实很差,存在一定风险。

但是,蜀汉军更是一支完全由陆军组成的部队,即使夺取襄阳之后,他们获得了少量船只,也没有办法形成水军,阻挠魏军后勤运输。

也就是说,常雕只要能在汉水南岸建立起滩头阵地,那么,曹仁的计划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尽管蜀汉军在汉水沿岸布置了大量斥候,夜间侦查的时候,视野终究会受到影响。

只要常雕等人的行动速度够快,就可以在敌军反击之前,在南岸建立起立足点。

渡河部队不需要进攻,只需守住防线,就是大功一件。

安排完常雕之后,曹仁看向曹泰,板着脸说道:“曹泰,你可愿戴罪立功?”

尽管曹仁直呼曹泰的名字,但语言中终究带着一丝爱护。

曹泰抱拳行礼,“孩儿愿意。”

曹仁脸色复杂,“如果这一次行动,你依然没有完成任务,那你就离开军队吧,说明统兵作战并不适合你。”

曹泰连忙说道:“孩儿愿意立下军令状,这次行动必然保证万无一失。”

众将士也乐意做个好人,纷纷出口劝说,希望曹仁能够给曹泰一个机会。

曹仁点点头,缓缓开口,“为了策应常雕的渡河进攻,我希望一支部队利用浮桥夜渡汉水,进行佯攻,吸引蜀军注意,让你的将士饱餐一顿,在战场上洗刷耻辱。”

曹仁终究还是对曹泰不放心,看向帐中的诸葛虔,说道:“你是我身边的老将,这一次,跟着泰儿一起行动,如果泰儿莽撞,希望你能多加提醒。”

诸葛虔沉声说道:“将军放心,但凡末将有一口气在,也会保证公子周全。”

司马懿感慨万分,曹仁这不仅给了曹泰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还让诸葛虔这样的老将跟随在左右,保驾护航,确实看出了一名父亲对孩子的关爱。

坦率来讲,曹仁的这个部署,确实很谨慎。

常雕和曹泰两路出兵,曹泰部发起进攻的时间或许还会比常雕部更早一些。

一边是襄阳西侧,直面樊城魏军主力的浮桥战场;一边是襄阳东侧,看上去威胁程度并不算高的曹魏偏师。

蜀汉军廖化必然会优先阻击曹泰,原因很简单,魏军一旦突破了浮桥战场,大军就可以源源不断顺着浮桥过河。

常雕部即使完成了渡河,也不可能随军携带攻城器械,即使偷袭襄阳得手了,五百人的兵力也没有能力控制住襄阳。

所以,曹泰的夜袭会增加常雕部的存活几率。

而且,曹泰的任务并不重,和前两天相比,这一次只是为了佯攻,这也就意味着,魏军战事不顺可以随时撤走,只要吸引到蜀军的注意,就算完成了任务。

至于作战行动是否吸引到了蜀军,还不是曹仁一句话的事。

更关键的是,曹仁给曹泰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副将,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即使战事不利,曹泰可以体面的撤军回来。

把常雕和曹泰安排的明明白白之后,曹仁继续开口,“王双听令。”

面容粗犷的大胡子将领来到曹仁面前,“末将在。”

王双的声音很浑厚,根据司马懿的了解,这名曹仁部将非常勇猛,他不仅臂力惊人,还有万夫不当之勇,使用一双铁锤,而且,会打暗器,一手流星锤用的出神入化。

曹仁继续下命令:“你统帅一千兵马,顺着汉水西进,在上游地区筑坝蓄水,降低汉水水位,为我军渡河南下提供方便。”

听完曹仁的部署,司马懿这才真正心悦诚服。

曹仁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先利用曹泰帮助常雕吸引蜀军的主力,再通过常雕降低蜀军对魏军上游的戒心。

即使常雕的行动失败,蜀汉军把魏军赶回了汉水北岸,等到王双拦河蓄水,汉水的水位大幅下降之后,魏军可以从整个河道上选取多条强渡点涉水过河。

尽管司马懿没有独立指挥过战斗,但是,多年的观察与了解,还是让他察觉到了曹仁计划中的一个漏洞。

只不过,司马懿作为一个外人,还是一名文人,很多事情不便随意开口。

司马懿还在思索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试图组织语言,诸葛虔却抢先一步开口,“属下认为,筑坝蓄水这条计策应当再进行更仔细的商讨。”

“蓄水之后,汉水水位确实会下降,但是,这也导致了上游水位激增。”

诸葛虔的神情愈发恭敬,“建安二十四年八月,阴雨连续下了十几天,导致汉水暴涨,溢出河岸,也给了关羽水淹七军的机会,当时的关羽军七月出兵,八月就水淹七军,他们既没有蓄水,也没有决堤水攻。”

“现在时间已经到了七月底,即将进入八月,未必不会天降大雨,一旦汉水再度发生洪灾,后果堪忧,请将军明鉴。”

诸葛虔的这番话很诚恳,让很多魏将动容,开始有将领应和,劝告曹仁三思。

曹仁的眉头皱了起来,很快又舒展了开来,“诸葛将军说的很对,我军确实容易因为秋雨,遭受水灾。”

“但是,本将不是于禁,不会犯下把兵马驻扎在低洼区域的错误,将士们渡河之后,也会在高处扎营。”

曹仁笑着看向众将,“昔日关羽和于禁同时在襄樊之外扎营,但是,关羽军却没有损失,我军七军覆没,全怪于禁无能。”

曹仁的这番话并不客观,正是因为他的命令,才导致了于禁驻兵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区域,但是,他却把兵败的责任全部推给了于禁。

于禁已经被曹丕羞辱而死,自然没有人愿意为死人得罪主帅,司马懿也不例外。

既然曹仁胸有成竹,那么,他一定对汉水可能的决堤有所准备。

果不其然,曹仁再次开口,安抚众将之心:“王双将军,我派你建堤驻守,可不单单是为了建造堤坝而已,一旦汉水水位出现异常,你一定立即派人提醒我,为我统兵撤出襄樊,争取时间。”

诸葛虔犹豫了片刻,还是提醒道:“曹将军,咱们的部队可以撤离,附近的百姓也可以逃亡,但是,樊城搬不走,百姓们的财产也没有办法完全避免损失,这……”

曹仁挥挥手,制止诸葛虔继续说下去,“打仗总会有牺牲,乱世人命不如狗,能活下去的百姓,终究有办法生存,活不下去的,未必不是种解脱。”

听完曹仁的这番话,司马懿打了一个冷颤,他这才想起来,面前的这名魏国车骑将军,可是有过宛城屠城历史的杀神,不把百姓的身家性命当回事,倒也在情理之中。

司马懿认为自己不能保持沉默,对方不在乎人命,他只能从别的角度进行劝解,“曹将军,樊城毗邻汉水,一旦汉水泛滥,首当其冲会遭受到水攻,城池两年前遭遇过水攻,如果汉水再泛滥,城墙很可能会出问题。”

曹仁摇摇头,“先生多虑了,樊城既然挡住了一次水灾,那就可以挡住第二次。”

“而且,直面汉水的,不仅仅是樊城,还有襄阳,一旦汉水泛滥,襄阳的城墙必然会出现损伤。”

曹仁笑了起来,“如果我军不能在水灾之前攻克襄阳城,那正好可以借助这自然之力破城。”

“等到水灾退去,我军便可以迅速南下,夺回襄阳。”

诸葛虔再次张口:“将军……”

曹仁有些不满,“你在教我做事?”

诸葛虔连忙摆手,“属下不敢。”

曹仁叹了口气,“两年前的水患,不过是一场意外,谁能想到,会连下十天秋雨。”

“与其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神秘莫测的天意上,不如考虑好如何快速渡河,收复襄阳,我听说,陛下正在调集兵马钱粮,准备亲征,你们难道希望陛下来荆州帮咱们收复失地吗?”

诸将不再说话,包括司马懿在内的所有人,都盯紧了曹仁。

曹仁有些不悦,“都愣着干嘛,执行军令吧。”

众将:“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