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330、救与不救

三国志廖化新传 330、救与不救

作者:烽岳键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3:38 来源:笔趣阁

关兴虽然杀死了董荼那,那是,为了瞄准目标,他不得不勒住战马,保持出刀的稳定性。

马匹一失速,便很难在乱军中加速。

将领被杀,引起了骚乱,但是,和关兴计划的不一样,益州兵没有因为主将战死而崩溃。

相反,关兴的表现刺激了附近的蛮兵,敌军步兵朝关兴围了过来。

廖化同样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出现了麻烦,蛮兵的情况和汉军不同,士兵们并非完全听命于战时的主将。

董荼那虽然是益州兵的一名主将,但是,他麾下的这些蛮兵,却并非都是他的部属,许多都是临时听命的部队。

董荼那身死,但是,蛮兵们有自己的首领,这些首领们并没有下令撤退,由于益州兵实力并没有遭受重创,现场的益州兵依旧选择和汉军作战。

不管怎样,董荼那的死还是引起了蛮兵阵型上的混乱,给了廖化调整部署的机会。

围绕着救与不救,廖化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廖化趁着董荼那被杀,敌军指挥系统出现问题的好机会,提前下令汉军兵将发起反击,这样做,不仅可以救回关兴,运气好的话,或许可以在第三波益州兵赶到战场之前,重创敌军野战部队。

但是,这个选择有很大风险,发起反击之后,汉军的阵型必然会变得混乱,那时候,将士们必须得在益州兵的第三支部队介入战局之前,击溃面前的敌兵。

如果汉军的进攻失利,那么,将士们会浪费恢复防御阵型的宝贵时间,队形混乱的部队也将会在益州兵生力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第二个选择就简单了很多,汉军维持现有防线,收缩兵力,恢复防御阵型。

董荼那是蛮兵的主将,他的死亡引起了蛮兵前线的短暂混乱,敌军必然无力阻止汉军变阵。

只要汉军动作迅速,正面战场的防线就会重新稳固下来。

然而,一旦廖化下达了变阵命令,这就意味着抛弃了关兴。

如果关兴能够杀出重围,重新回到汉军阵中,那还好说。

一旦局势不利,关兴被敌军困住,那么,他只有死路一条,汉军再强,那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第一种办法太激进,第二种办法又太消极,廖化决心选择第三种办法。

廖化立即派出传令兵,要求靠近关兴的汉军将士即可组织营救,同时,命令其他汉军部队按兵不动,恢复防御阵型,准备迎接敌军的强攻。

廖化还要求汉军将士给自己让出一条出击通道,他带领亲兵们,朝着关兴的位置发起进攻。

一行人很快赶到前线战场,杀入战场核心区域。

廖化的命令还是起到了效果,先行的汉军将士已经在益州兵阵型上打开了一处缺口。

汉军生力军到达战场之后,迅速把益州兵阵线上的缺口扩大了。

只不过,汉军的进攻并不顺利。

突击路上的益州兵,进行了顽强抵抗。

簇拥在关兴身边的将士,似乎也已经明白了这名年轻汉军的身份很重要,大量蛮兵精锐正朝着关兴扑了上去。

根据厮杀声和益州兵的调兵方向,廖化迅速锁定了目标,随后,他命令将士们不惜代价,发起强攻。

在廖化的严令下,将士们不断朝着深处推进,很快,他就可以通过人群的缝隙,看到关兴的战况。

关兴的处境并不乐观,他站在地面上,挥剑自保。

关兴的战马趴在一旁,似乎已经死了。

身上的甲衣遍布着刀枪的痕迹,由于蛮兵已经围了过来,关兴的大刀失去了战斗价值,扔在了地上,他的处境很狼狈。

关兴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中,但是,他终究还是披了甲衣,劣质的蛮族兵器倒也没有给他造成重伤。

这种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廖化并没有忘记,益州兵还有一支新军,即将赶到战场。

因此,廖化身先士卒,带领身边将士,对围攻关兴的兵马组织袭杀。

这一场救人任务,是一个复杂的战术行动,廖化不但需要把关兴顺利带回来,而且,他还要确保益州兵不会趁着汉军撤退的机会追击,对汉军军阵造成破坏。

廖化把兵马分成两部分,他亲自领兵突击,成何带人担任支援组。

支援组负责杀出一个缺口,掩护接应突击组的同时,阻击益州兵的反击。

突击组的任务繁重了许多,将士们需要用最快速度接近关兴,组织营救。

尽管关兴成功斩杀了董荼那,但是,他的贸然行动还是给汉军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救援这位冲动的小将军,已经有不少汉军将士死在了战场上。

尽管为了一个人死了更多的人,但是,战场的厉害得失从来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

廖化杀到关兴身边的时候,对方的肩膀刚刚中了一枪。

廖化及时上前,挥刀挡住了蛮兵的第二枪,他冲着关兴吼道:“快撤。”

关兴面露疲惫,他指了指地面上的大刀和董荼那的首级,一句话都没有多说。

廖化连忙补充了一句:“交给我。”

随后,廖化一把将关兴交给卫兵,让对方把人带走。

在突击组将士们的护卫下,廖化迅速从战死兵士身上解下一件衣服,用衣物把董荼那的首级包好,同时,捡起大刀,用刀背的尖端把包裹挑起。

实现目的之后,廖化命令突击组将士们转身撤离。

将士们迅速撤回成何等人身边,突击组和支援组的将士们交替掩护,边战边退。

在撤退的过程中,汉军倒也没有遭遇麻烦

汉军的这场救援行动很成功,在敌军封闭包围圈之前,将士们撤回了防线。

但是,汉军这一短暂骚扰,的确耽误了敌军的追击速度,而且,中军位置出现了一个缺口。

汉军的救人动作很快,却还是延误了将士们的布防时间。

刚刚回到将旗下,廖化登高远眺,战局再次变得紧张了起来。

第三波出城的益州兵已经加入了战场,而且,他们正朝着汉军军阵冲杀了过来。

得到这支益州兵生力军支援之后,原本出现混乱的益州兵重新恢复秩序,敌军没有丝毫迟疑,直接对汉军发起进攻。

前阵战场的两翼防线比较稳固,防御阵型基本恢复,但是,救援关兴时的那条通道上,却没能及时封锁布防,出现了一个小破绽。

益州兵抓住了汉军的这一个破绽,加大攻击力度,不断发起突击。

除了前阵战场,后阵战场的形势也不妙。

攻击后阵的益州兵已经突破了汉军多处防御工事,汉军的后阵似乎要变得支离破碎。

关兴提前回到了将旗位置,见到廖化,接过大刀之后,他立即请罪道:“末将判断失误,导致将军以身犯险,我希望将军批准我重回一线作战,弥补过错。”

看了看关兴破碎的甲衣和身上的伤口,廖化叹了口气,“小将军杀死蛮将,终究还是立下了大功,战事已经发生了,现在可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再次把目光转向了前阵战场,汉军军阵上的破绽开始加大。

幸运的是,东西两个方向出现了烟尘,这是大军行军的痕迹。

汉军只要能够挡住敌人的最后反扑,援军一到,局势必然会出现反转。

益州兵大概也意识到了战局变化,敌军阵中的鼓声响起,尤其是正面战场的敌兵,开始加速对汉军防线发起冲击。

廖化不再迟疑,派出大量传令兵,要求前线将士死战不退,和益州兵顽强作战。

同时,廖化喊来成何:“你亲自带上董茶那的首级,赶到后军,公布董茶那战死的消息。”

时至今日,廖化依旧记得当年滇池县府衙里面的聚餐,董茶那不仅是蛮族中的重要角色,而且,他还跟孟优坐在一桌上用餐。

董荼那或许威信不够,却必然不是无名之辈。

益州兵两路夹击汉军,虽然给廖化制造了极大的压力,但是,两支益州兵在情报沟通上,有延时,后阵的敌兵未必能知道第三支益州兵加入战局的消息。

汉军处于内线,可以充分利用起敌军部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用计策。

董荼那战死的消息一旦传到后阵,即使后方的益州兵没有败退,他们的进攻只能停了下来。

那时候,汉军便可以抓紧机会,布置防御。

接到命令之后,成何立即离去,廖化却没有松懈,眼睛仅仅盯着前阵战场。

经过廖化的部署,后阵战场的敌军攻势会暂时解除,这样一来,将士们可以全力抵挡面前的来犯敌军。

东城和西城赶过来的汉军增援,也已经击破了益州兵的阻击兵力,形势大好。

作为一个指挥官,廖化此时已经没有其他需要部署的任务了,他把战场交给了汉军将士们,全神贯注盯着战局,准备在必要时刻带领预备队投入战场。

汉军两路援兵逐渐接近,益州兵的攻势也变得疯狂。

战鼓声变得急促,敌军加大了进攻力度。

益州兵一度扩大了汉军阵线上的缺口,试图进一步突破,但是,廖化及时带人堵上了缺口,把益州兵的攻势挡住了。

攻势失败之后,益州兵终于认清了形势,在三路汉军完成合围之前,鸣金撤退,然而,为时已晚。

金声提醒了将士们,汉军没有丝毫迟疑,新到场的部队立即发起进攻。

益州军在滇池县遭遇惨败,最终逃回城里的兵力,已经不到五百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