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370、新的变化

三国志廖化新传 370、新的变化

作者:烽岳键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3:38 来源:笔趣阁

“三国志廖化新传”!

为了避免自家将士泄露山上情报,廖化利用了士燮的使者。

廖化有意让使者发现,汉军已经夺取了士?部的防线,并且把这个消息带给士燮。

为了能让使者认清山上的形势,廖化费了很多心思。

第一步,廖化阻止降兵和使者接触。

汉军兵力不足,廖化却仍然抽掉了大量汉兵,保证山上的交州兵无法当逃兵的同时,安排汉兵隔离开交州兵和使者。

除了最后那名靠近使者的交州兵,所有出现在对方身边的将士,都是汉军。

在廖化的计策里,先让使者看到山上防线的现状,自我产生怀疑。

随后,廖化亲自带领一批追兵,将使者追回,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对使者释放出错误信号,引诱交州兵攻山。

一般说来,确认防线失守的消息后,江东军可以进行两种选择:

要么迅速夺回失地,重新巩固整体防线;要么全线收兵,在已经被汉军突破的谅山防线后方,布置第二道防线。

廖化故意通过使者泄露情报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诱江东军进攻。

可是,出乎廖化的意料,江东军最终选择了第三种做法:把汉军围起来。

严格意义上来看,江东军的策略属于一种折中方式,时机成熟可以立即组织兵马攻山,局势不妙也可以带兵撤离。

江东军的做法让廖化的压力大减,派人督促汉军将士们监督降兵在防线上布防的同时,廖化一直带着士?巡视部队,安抚军心。

士?的态度很配合,对廖化有求必应。

会见士燮使者之前,廖化曾经给过这名九真太守一份标准的问答。

一把年纪的士?,在短时间内记住了全部内容,甚至确保没有出现一个字的错误。

士?是九真太守,也是士家的高层,从他的口中,廖化了解到交州更多的情报。

除了山下江东军的动向,廖化同样关心丁奉部汉军主力突破江东军封锁的行动。

江东军的行动比汉军更快,敌军封锁住廖化等人下山通道之后,又过了很久,附近山上才响起喊杀声。

登高远眺,在士?的陪伴下,廖化努力寻找汉军位置。

正是为了保证丁奉顺利完成任务,廖化才把自己当成诱饵,吸引江东军的注意力。

廖化的目的顺利达成了,汉军主力突破江东军防线的事情,却只能交给丁奉。

兵力空虚的江东军守兵自然无法挡住汉军集中兵力后的突袭,很快,附近一处山头上竖起了汉军旗帜,丁奉得手了。

突破了江东军封锁之后,丁奉并没有按照廖化的计划行动,汉军非但没有带兵南下攻打龙编城,反而开始集结队伍,试图朝着廖化的防线靠近。

汉军主力突袭江东军防线的时候,围困廖化的敌军主力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可是,当丁奉部将士开始下山的时候,江东军开始动了起来。

江东军兵分两路,一前一后,快速行军,前军主力朝着丁奉进兵的方向靠了过去。

廖化一直关注战场,所处的地势很高,因此,第一时间预判了江东军的兵力调遣。

江东军的行军位置,恰恰是敌人设置埋伏的方位,廖化很担心敌人会故技重施。

即使江东军并不准备采用伏击策略,他们同样是汉军的麻烦。

一旦和汉军在密林中遭遇,汉军依旧没有把握可以迅速取胜。

居高临下,廖化立即喊来成何和马大目,命令二人立即下山,通知丁奉做好防范。

马大目是汉军斥候中的佼佼者,成何则是廖化的亲信,只要二人见到丁奉,事情就成了。

廖化目视二人下山,直到他们的身影迅速消失在山林中。

江东军的行动速度也不慢,先头部队抢在汉军之前,进入了密林。

成何二人没有辜负廖化的期待,顺利完成了任务,丁奉部即将进入密林的时候,汉军及时停住部队。

发现伏击无效,江东军陆续从密林处现身,两支主力没有立即开战,开始对峙。

江东军虽然具有人数优势,在战斗力上却未必比的过汉军,因此,敌人没有贸然动手。

然而,两军将士距离太近,双方很难撤离,战斗迟早会进行。

江东军充分发挥了兵力优势,由于他们的位于廖化和丁奉两支汉军队伍的中间,敌人还派出了一支数百人的偏师,监视着廖化等人的山头。

廖化麾下的汉兵不超过二百,降兵的人数却不少,如果继续留在山上防线中,这会对兵力造成极大的浪费。

廖化决定集合队伍下山,他集结了除伤员外的所有将士。

为了保证降兵们的士气,廖化还需要士?的配合。

士?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好,他不仅接受了廖化的命令,愿意在将士们动身之前进行发言,还主动提议给士燮捎封书信,劝士家兵马退出战场。

士?的想法既简单,又无知,从战场形势上看,江东军并没有处于绝对劣势,有很高的胜利把握。

而且,士燮已经诱骗过廖化一次,双方产生了信任危机,在汉军没有获得绝对优势之前,士燮不可能因为士?的几句话改变立场。

士?的计划倒也不是毫无价值,廖化希望借助这一个口信,干扰士燮的判断。

廖化赞赏道:“士?将军是交州第一名弃暗投明的实权太守,你的功劳和苦劳,我都记下了,战事结束后,我一定会让将军得到公正的对待。”

“只不过,”廖化的表情出现变化,“派出去和士燮见面的使者人选,必须得由我来决定。”

士?很爽快的表态道:“军务上的事情,廖将军不必跟我多说,你只要告诉老夫,需要我做什么。”

廖化倒也没有客气,亲自思考措辞,让士?用自己的语气写成一封书信。

廖化不仅没有对士燮的背信弃义行为进行谴责,还回顾了汉军和士家的几次谈判,以及,双方达成的共识。

最关键的一点,廖化表明了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扬言亲自带着俘虏在内的所有兵将配合丁奉夹击吕岱,希望士燮能配合。

在传信使者上,廖化选择了桓邻,召见命令下达之后,两名汉军使者很快把桓邻带了过来。

士?低下头,佯装检查书信,避免直视桓邻,很显然,他知道士燮的真实目的,却并没有告知对方,心中有愧。

桓邻也没有看士?,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成为了弃子,露出无所畏惧的表情,“我确实带廖将军进入了伏击圈,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廖化笑了起来:“我和先生多次见面,咱们的关系不错,这一次我和士家产生误会,也与先生无关,我非但不会杀你,还需要得到你的帮助。”

桓邻不为所动,嘴硬道:“我是交州人,有责任守护自己的家乡,我不可能为了活下去就背叛同乡和族人,将军死了这条心吧。”

廖化摇了摇头,“你的敌意不要这么大,为了避免战事持续下去,造成生灵涂炭,士?愿意亲自写一封信,劝说士燮将军带兵撤出战斗,我缺一名信使,这才想到了先生。”

其实,廖化这番话更多还是客套,他麾下虽然没有幕僚和文士,却也有不少机灵的士兵。

廖化担心自己将士会出现生命危险,担心汉兵会因为自己立场误报一些情报。

廖化还舍近求远,没有选择士?的部属,不单单因为对桓邻知根知底,更重要的还是信任。

桓邻眉头一挑,眼神带着不可置信,“将军不仅要放了我,还准备让我去传话,我留在贵军很多天,知道你们的全部虚实,将军真的放心我走?”

赌气说完这番话之后,桓邻的脸上又露出了懊恼的神色。

廖化摆了摆手,“先生尽管放心,我不会给你任何限制,只要把士?将军的书信带到,你想说什么都请自便。”

“丁奉是我的爱将,我不能放任将士们孤军奋斗,先生离开之后,我很快就会带人下山,即使士燮从你的嘴里了解了我军虚实,敌人也来不及调整部署。”

廖化的自信让桓邻陷入沉思,片刻之后,他承诺道:“我愿意帮廖将军走一次,但是,我不会违背交州的利益。”

桓邻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很少提到士家和士燮。

在廖化的授意下,士?停止了假动作,把书信给了桓邻,甚至还叮嘱桓邻注意安全。

桓邻的表情很冷淡,向廖化行礼之后,便匆匆下山。

尽管廖化声称会快速带兵下山,但是,直到桓邻离开之后,他才开始集结部队。

队伍中人数最多,也算得上是下山汉军主力的队伍,是士?统率的交州兵降兵。

汉兵人数太少,又分散在整支队伍中警戒,根本没有办法形成战斗力。

因此,所谓的配合丁奉部夹击江东军的说法,仅仅是廖化的虚张声势。

那些降兵们数量不少,却完全不可靠。

通过士?,廖化可以对降兵们下命令,但是,这些人对汉军缺乏忠诚和信赖。

一旦廖化驱使这支队伍攻打江东军防线,这些降兵很可能会打假仗甚至倒戈相向。

廖化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利用降兵的人数优势。

廖化会组织将士们下山,但是,他的目标并不是近在咫尺的江东军,而是龙编城。

丁奉部汉军虽然没有偷袭龙编城,但他已经代替了廖化部将士,成功牵制住了江东军大量兵力。

那支警戒廖化等人下山的江东军目的,也仅仅是为了拦截汉军参战。

从廖化所处位置到龙编城下,汉军将会一马平川。

与其把有限的兵力投入到消耗战中,攻打龙编城的收益更大。”

……

为了保证廖化对大军的控制力,廖化不仅把士?带在了身边,还迅速把降兵的编制打乱了重新组合。

各级军官都被调换,确保了江东军将领麾下的士兵都不是自己的旧部。

汉军将士也大多作为一种督战队存在。配合降兵的军官们管理队伍。

虽然廖化的身边还保留了一支二三十人的汉兵,用来在必要时候进行应急部署,但是,整支队伍的战斗力明显受到了影响。

等到廖化重整完队伍的时候,山脚下的战斗已经开始了。

廖化命令将士们迅速下山,从下山路径上看,汉军似乎的确准备策应丁奉。

在行军过程中,汉军的督战将士很难面面俱到,不时有降兵脱离队伍,甚至人趁着汉兵不备,成建制的离开。

由于廖化对外宣称要进攻士燮和吕岱,因此,这些逃走降兵中的很大一部分,在无形中帮助汉军传递谣言。

江东军也看到了廖化部将士的行踪,敌人从前线与丁奉作战的将士中抽调更多兵力回防,参与到阻击和警戒的任务中。

下山之后,廖化没有贸然出兵,而是安排将士们在山下休整,把部分减员较多的队伍合并在一起。

汉军没有进攻,交州兵也没有动手,警戒兵马面朝汉军列阵,做好战斗准备。

等到两军主力战事陷入胶着,汉军下山将士恢复体力之后,廖化这才说明了自己真正目的。

廖化甚至都没有给将士们反应时间,集中部队之后,立即朝着龙编城方向出发。

尽管廖化整编过部队,但他指挥的这支队伍,更像是一支乌合之众,暴露出太多破绽。

江东军的指挥官并没有抓住机会,等到敌人准备发起追击的时候,汉军已经远离了战场。

通过一个行军动作,廖化便重新控制住战略主动权。

在战事胶着的当下,汉军急袭龙编城的行为,将会让吕岱很被动,汉军人手充足,快速接近龙编城之后,有很多夺城的机会。

廖化并不知道江东军还有余力,他更不知道吕凯招募了一支新军,并且已经接到了命令协防龙编城。

廖化对战事的看法很乐观,如果江东军试图阻止汉军南下,那么,丁奉面临的压力将会大幅度减少。

如果交州兵不理会廖化,全力进攻丁奉,廖化同样不怕,他相信丁奉的能力,即使战况不利,丁奉也可以及时带兵撤离。

等到汉军接近龙编城,将士们或许还可以兵不血刃骗开城门。

不管怎么说,廖化的部署出现了变化,原本的吸引敌军火力的兵马变成了攻城主力,负责奇袭龙编城的丁奉却牵制住着江东军主力。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手机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