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374、夺路北上

三国志廖化新传 374、夺路北上

作者:烽岳键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23:38 来源:笔趣阁

“三国志廖化新传”!

汉军集合的时候,桓治也得到了消息,交州兵同样在军官的命令声中进行紧急备战。

汉军动员将士的时间更早,提前一步集结起来。

成何把汉军队伍带到廖化面前,没有多余训话,廖化直接下达撤军命令。

离开之前,廖化带领将士们径直前往仓库取粮,汉军甚至夺取了交州兵存放的部分后勤物资。

汉军人数不多,却分工明确,有人搬运物资,有人防御警戒,没有出现任何混乱,更没能给交州兵制造偷袭机会。

桓治不甘心物资被汉军带走,刚刚集结起部分兵马,他便组织人手,挡住了汉军的退路。

交州兵不敢先动手,廖化却没有顾虑,命令作战部队准备战斗,现场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最终,桓邻隔空喊话,表明汉军的撤军态度,要求桓治撤退。

权衡利弊之后,交州兵让出了通道,放任汉军撤离。

桓治放走了廖化,不等于他不会追击,北上的过程中,汉军非常小心,几次调整方向,成功甩掉桓治等人。

行军过程中,廖化得到了很多被自己委派的官吏们支持,汉军的物资就没有缺过。

遇到一些位置偏僻的村庄和城镇,汉军也会使用身上的钱财和装备,换取一些急需物资。

除了等价交换,在一些贫困地区,汉军还会施舍钱粮,救济百姓。

和百姓打交道的过程并不顺利,交趾郡遭遇战事,乱兵对百姓们进行劫掠和骚扰,百姓们早已畏兵如虎,甚至自发组织起防御力量。

并不是每一处村子都有廖化委任的代理官吏,汉军大量进入村子,多数时候都会引起百姓的恐慌、逃难和反抗。

在这期间,汉军将士会耐心的劝导,他们也没有像其他乱兵那样采用强硬手段,即使万不得已还手,也做到了不杀一人。

汉军不仅表明了意图,还拿出了真金白银,逐渐获取了百姓的信任。

发现汉军和其他交州兵马不一样,百姓们纷纷给汉军提供物资,甚至有人冒险给汉军打探交州兵的情报。

粮食很重要,看不见的民心却更加珍贵,撤军路上耽误了不少时间,却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汉军到达龙编城外的时候,全员换成了平民装束,少数身着藤甲的士兵,也把甲衣穿在衣服内,或者,放在包裹里。

在百姓的帮助下,汉军摸清了交州兵的巡逻规律,有惊无险的穿过龙编城,在城北集合。

接近谅山城附近的山脉时,失去情报支持的汉军,开始遭遇交州兵的巡逻队。

遇到这种时候,桓邻会主动出面,谎称自己奉命带人前往谅山城援助士匡守城。

交州兵刚刚进行过几次征兵,缺乏军装类物资,平民服饰的汉军倒也没有引起怀疑。

得到桓邻的帮助,汉军一路有惊无险北上,他们救助了一些百姓,甚至还击退一些强盗武装。

逼近谅山城的时候,汉军遇到了麻烦。

那一支巡逻士兵态度认真,领头人说道:“过了前面就是谅山城,士匡将军有令,任何队伍不得北上。”

桓邻故意摆出一副不悦的模样:“大胆,我们奉命支援士匡将军,阻击汉军北撤,如果耽误了大事,放跑了廖化,你能担当起这个责任吗?”

桓邻表达出强硬态度之后,负责盘查的交州兵态度迅速软化。

桓邻证实自己身份之后,巡逻兵换了一副态度:“请桓将军也体谅一下我们,我们都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等我们向谅山城汇报完情况,得到士将军的批准,必然会放行。”

等到士匡做好准备,汉军就失去了迅速通过谅山城的好机会,也会让逃生行动出现变数。

没等廖化示意,桓邻先驳斥道:“混蛋,我们身上有任务,如果你不放行,那我们只能强行冲过去了。”

几名交州兵巡逻兵不断后撤,与桓邻保持距离,领头的人劝说桓邻息怒,却丝毫不让步。

对汉军来说,他们可以轻易杀散这些交州兵的巡逻部队。

但是,廖化敏锐的察觉到敌兵屑带了一只信鸽,如果突袭行动失误,信鸽很有可能会飞到城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正当廖化准备开口说两句的时候,一名年轻的交州兵先露出了不耐烦的态度。

年轻人对桓邻没有丝毫敬畏之心,他指责道:“你这人好生无礼,我们头儿已经答应了放行,只不过是等候士匡将军的命令,这你们都忍不了。”

廖化还没有下定动手决心,对方却开始刁难汉军。

青年士兵故意扯着嗓子大喊,“头儿,这桓邻将军的身份或许没有问题,但是,他麾下的这些士兵却还没有查验身份。”

“咱们应该仔细核实这些人的身份,避免汉军乱兵混水摸鱼,在桓将军不知情的情况下,混入咱们队伍里逃出谅山城。”

青年士兵露出不怀好意的表情,“不如,咱们像对待那些流民那般,仔细搜一搜他们的身,把所有违禁物品都找出来。”

领头的交州兵明显被说服了,他一挥手,指挥身后的士兵朝着汉军扑了过来。

桓邻也急了,汉军将士经不起搜身,他大喊道:“谁敢上前,一律格杀勿论。”

桓邻的喊声,倒是制止了交州兵的接近,但是,对方并没有退走。

两支队伍正在对峙,弓弦声响了。

弩箭划出抛物线,不仅射中了目标信鸽,还刺伤了抱着信鸽的士兵。

廖化扔掉手弩,大声喊道:“都给我拿下。”

交州兵本想给汉军制造点麻烦,却没有想到撞在了钢板上。

交州兵的本意并不是想动手,所以,他们低估了汉军将士的反应,在战斗一开始,他们就行动不利。

汉军把交州兵巡逻队全员控制住,没有一人走脱,直到此刻,汉军都没有暴露真实身份。

成为阶下囚,交州兵头领瞬间换了一副面孔,他不仅说出了自己的个人情况,还把所有阻拦汉军通行的罪责,都推在了死在现场的青年士兵身上。

桓邻从俘虏处问清楚了交州兵谅山城外的重点布防位置和巡逻区域。

在几名俘虏的领路下,汉军迅速接近谅山城。

在原本没有交州兵布防,谅山城外的一处村庄里,汉军遇到了劫掠百姓的强盗。

廖化把看管俘虏的任务交给桓邻等人,他迅速组织士兵杀进了村子里。

作乱的匪徒一共只有十几人,大多穿着平民装扮,脸上蒙着面巾。

手上拿着各种掳掠财物的匪徒,完全不是汉军的对手,少数被杀,其余人全都被制服了。

根据村民的证词,这伙匪徒不仅在村子里作恶,而且,他们还使用残忍手段杀了人,每一个匪兵都动手了。

廖化揭掉了所有匪徒的面纱,准备为百姓们申冤,将杀人凶手绳之以法的时候。

俘虏头领张杰认出了‘匪徒’们的身份,提醒桓邻匪徒们都是另一支交州兵,而且,他认识带队的军官李熊。

劝说汉军手下留情的同时,杀过人的交州兵们同样窃窃私语,李熊开始向桓邻求饶。

桓邻没有拿主意,看向了廖化,廖化询问道:“你们劫掠百姓,违反了军法,死路一条,有什么遗言,说吧。”

发现廖化的态度很坚决,李熊慌了,解释道:“我们抢夺的财物并不是拿来自己用,多数会交给士匡将军。”

指了指廖化身后张杰,李熊说道:“他们一样抢过东西,我们无罪,你可以问他。”

李熊乱咬人的行为激怒了张杰,张杰连忙撇清关系,“我没有,他胡说,我什么都不知道。”

廖化不再犹豫,把所有杀过人的交州兵都当着村民的面处决,并且,返还了所有劫掠的财物。

重新看向身边的张杰,廖化说道:“我就是廖化,士匡在这谅山城都做了什么?”

李熊几人的尸体还没有冷却下来,张杰很爽快的回答:“李熊撒谎了,士匡将军并没有要求他劫掠百姓,扰民的军士一律遭遇处罚,不过,能够上缴大部分财物的人可以免罪……”

看到廖化的表情变得难看,张杰连忙说道:“为了拦截将军,我军在要道安排兵力布置防御,我们已经很多天没休息了,这些不义之财算是一种补偿。”

廖化:“也就是说,谅山城中的部队都派到城外布防,城里守备空虚?”

张杰摇摇头:“城外布防的都是警戒部队,主力都在城中,至少有三千兵将。”

“我们人少,没有战斗力,士匡将军说过,汉军随时可能南下,让我们提高警惕。”

廖化调侃道:“可是,你们还是让我军到达了谅山城下。”

张杰讨好道:“从龙编城到谅山城,有多支友军部队拦截廖将军,我们大多觉得万无一失,即使遭遇敌情再做应对也来得及。”

“蜀军即使冲到这里,人数也不会太多,所以,将士们也就把巡逻盘查当成了简单的例行公事。”

张杰不仅认真的回答了廖化的问题,还主动供出存放不义之财的地点。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士匡会收走大量掳掠财物,交州兵便会在回城之前偷偷藏好一些财物。

过了这处村庄,汉军就可以取出财物,绕开交州兵的阻击。

桓邻拱拱手,“过了谅山城,士家对将军就已经鞭长莫及了,将军也可以一路北上,逃出生天。”

“请将军立即动身,咱们就在这里分别。”

廖化摆了摆手,“按照原先计划,我军夺路北上逃出交趾郡就已经完成了目标。”

“但是,我并不知道士匡军纪败坏到这种程度,交州兵非但没有集中力量剿匪,反而伪装成匪兵鱼肉百姓。”

桓邻听出了廖化的话外音,劝道:“谅山城还有至少三千交州兵,放弃可以轻松逃出交趾郡的机会攻城,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廖化摇摇头,“我意已决,先生不必再劝了,即使我不能战胜士匡,也要让他知道我军已经突围到了这里。”

“这样一来,士匡也会收回在城外布置的兵马,减少对百姓的骚扰。”

桓邻迟疑道:“廖将军心系百姓,确实让我叹服,我的目的是帮助将军逃生,如果将军的目标是这凉山城,我就不能继续跟随你行动了。”

“将军放心,士匡麾下兵将的做法已经违背了军人的底线,我不会坏了你的大事。”

桓邻承诺道:“我会直接返回龙编城,向士?将军谢罪。”

“希望廖将军能听我的劝,一旦事情不利,及时撤出交趾郡。”

桓邻抛弃性命,帮助廖化逃亡的行为,的确让廖化很感动,廖化也不希望书生气十足的他就这么往死。

廖化挽留道:“先生是士燮的部属,跟士?将军没有从属关系,士燮将军遇刺身亡,你也自由了。”

“先生在我和士燮将军之间奔走,见识过交州的各路兵马,对我大汉军队的士气和军纪应该也有所了解。”

桓邻点点头,“没错,将军麾下的汉军不仅斗志高昂,而且,军纪严明,将士们反应出的精气神我从未在其他人身上察觉过,果真不愧是百战精锐。”

廖化摇了摇头。“你见到的大多数兵将,都是我在南中平叛时期新招募的蛮汉兵将。”

“对比士家的兵马,再看看我们大汉的勇士,哪支队伍会把匡扶天下当成己任,谁又为了个人私欲导致生灵涂炭,先生应该看得非常清楚。”

廖化苦口婆心的劝道:“士燮起用了先生,士家的资源也帮助你有了今天的成就。”

“可是,个人的小义与国家大义相比,孰轻孰重,希望先生能够三思。”

桓邻的表情不断变换着,最终他似乎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我希望将军给士家保留应有的待遇。”

廖化点点头。“我不愿意杀人,无论寒门百姓,还是豪门大族,都是我争取的力量。”

“士家举起反旗,导致生灵涂炭,必然有人需要承担责任。但是,士家并不是没有明白人,我也需要士家的帮助。”

桓邻再无疑虑,拱了拱手,“属下愿为主公冲锋陷阵。”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手机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