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 第一百八十章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扶苏悠然长叹,那个胖子到底是给他留了多少坑啊!

他一直很疑惑,当年王翦攻楚的时候,为什么要从函谷关方向出发,而不是走武关,沿着汉水和江水横推过去。

如果真如蒙毅所说,那么南郡的问题就迫在眉睫了。

那里是关中之地的南方门户,而扶苏记得,在后世出土的云梦秦简中有这样一句话:

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之民不止……私好、乡俗之心不变。

也就是说,至少在始皇帝二十年的时候,南郡依然盛行盛行楚俗,不用秦法。

归其原因,在于当年的鄢郢之战中有太多的楚人死于非命,以至于鄢城城东的陂池尸积如山,被称为臭池。

所以在那一战后,那里活下来的黔首,几乎家家户户都和秦人有血仇。

扶苏沉默了一会,看着蒙毅问道:“当初先皇帝在时,你就没有对他说过南郡的问题吗?”

蒙毅叹息道:“怎么会没有,只可惜天不假年啊!”

扶苏只能再次叹息了,如果那个胖子再活二十年……自己一定能和某腐国的王子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扶苏直视着蒙毅,问道:“你今天冒雪而来,必然不是和朕聊楚国故事的。说吧,需要朕作甚?”

蒙毅嘿嘿一笑说道:“臣去南郡做郡守时,盼望陛下能调几名工师给我……臣想在南郡也为陛下建立几座工坊。”

扶苏想了一下,说道:“没问题,不止给派你工师,朕还打算派遣将作少府的官员和你一同前往南郡,整修云梦泽周边的圩堤,翻修驰道,加高城墙。”

“嗯,对了,你对熊阙这个人怎么看?”

“熊阙?就是自称为屈子后人的那个?”蒙毅想了想说道:“这是一个识时务之人。”

扶苏说道:“如果朕任命他为南郡郡丞呢?”

蒙毅顿时睁大眼睛:“陛下此举,妙啊!”

但随即他的脸上又闪出一抹疑虑:“南郡之地,本就多屈景昭三家之人,若是让熊阙成为郡丞……恐怕当地的楚国故人会有别的想法。

扶苏摇摇头说道:“朕当日曾说过,远方黔首未集,正当以怀柔之策来安抚人心。然后就去了上郡……”

“所以此次熊阙献国策,让朕得以放开手脚去攫取天量财富。有功,有功就当赏!对他的重用,正好可以给南郡之人树立一个榜样……”

扶苏没有说出来的话是,楚国已经灭亡了,这些边缘化了几十年的所谓贵族,大多所求的,无非是重新回到祖辈那种钟鸣鼎食的生活。

至于帝座之上坐着的姓嬴或是姓芈,没差别的!

更重要的是,扶苏的生母,乃是正宗的芈姓王族,这就天然对楚国贵戚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比如当年的宣太后芈八子执政期间,楚人几乎把持了秦庭的最高权力。

而且重用哪一家的人,不重用哪一家的人,也可以起到分化他们的目的。

既得利益者必然要保护自己的权利,而在野之人必然要发起反扑。

后世里管这叫做‘发动群众斗群众’……

当然了,之所以在南郡可以这样搞,是因为南郡的北方,是大军守卫的武关,再往北,则是最精锐的咸阳军团。

扶苏甚至觉得,什么时候时机成熟了,他准备在汨罗江旁边修一间祭祀屈原的祠堂,以此来进一步笼络楚地的人心。

就像是后世里祭祀史可法一样,忠于国家者值得被纪念。

至于他们忠于的是哪家哪姓的王朝,这不重要。

“未见成效之前,臣不便置喙。”蒙毅沉默了一会便告辞离去了。

只是当他坐在御赐的四轮马车上,看着卷轴上写的公厕建造指南,不禁陷入沉思。

……

在蒙毅走后,扶苏重新披着熊皮大氅走出暖阁。

他需要风雪带来的寒冷,来为此刻昏昏沉沉的自己提提神。

南郡的事情如此险恶是他意料之外的,但好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此刻冷风一吹,扶苏精神为之一振,胸中的块垒在此刻看来,其实也不算什么。

相比于山东其他郡县的波谲云诡,近在咫尺的南郡其实相对好解决。

因为它距离秦人的大本营,咸阳所在的关中之地很近,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保证一力降十会。

至于化解仇恨,则只能是慢慢来了。

有了蒙毅亲自出镇南郡,刷新一下当地的吏治应该不难。

这样一来,自己的惠民政策就可以落实到实处。

普通黔首一生所求,无非是安居乐业罢了。

扶苏相信,随着铁器的推广,特别是曲辕犁和耧车,以及其他新式工具的普及,耕田效率将得到大大提升。

这样一来,原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耕完的农田,现在只需要七八天就可以完成了。

毕竟从木质农具到铁制农具,是一个质的飞跃。

而这节省下来的时间,无论是到县里帮着官府耕田,亦或是上山采点茶叶药草之类的,都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善家庭环境。

扶苏看着章台宫中的掖池,想到了此刻依然烟波浩渺的云梦泽。

如果填湖造陆,是不是可以增加不少的良田呢?

但旋即,这个方案就被他否了。

这倒并非他是个环保主义者,而是想到了某个以‘蝗’相称的昆虫。

在史书上记载,蝗灾逐渐由相对干旱的北方扩张到长江流域,就在于人口的激增,导致了围湖造田来增加粮食产量。

但这样一来,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体系遭到破坏,进而导致长江流域的蓄水调节功能失效。

于是,水灾、旱灾就频频发生。

而这样骤旱骤涝过后,形成的大量荒滩就成了蝗虫的乐园。

于是,蝗灾就不可避免的频频出现。

比如明槐宗年间,蝗灾起于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然后一路推进到了黄河和长江流域,蝗虫所过之处,野无青草,十室九空。

于是,当某个失业的邮递员喊出了‘不纳粮’的口号之后。

某人就高呼着群臣误我,无可奈何的自挂东南枝了……

ps:感谢‘书友1611……0654’的月票!?(′???`)比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