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陌刀王 > 第一百三十章 葱岭守捉开始改变

盛唐陌刀王 第一百三十章 葱岭守捉开始改变

作者:夜怀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8:02 来源:笔趣阁

十年来葱岭守捉的兵卒们第一次有了危机感。过去大家过同样的日子,领同样的军饷,谁也不用笑话谁。

可就从今天开始,李守捉使用一条生财的门路,开始分化扩大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勤快的鸟儿有虫儿吃,本领强的人自然可以挣钱,那些甘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就留在温饱线上挣扎吧。

选拔大比就在守捉城外的山坡上举行,骑兵们都换成了木刀,跳荡兵们也都换成了木刀和木盾,弓弩手们不但要比试刀术,还要比箭术。

李嗣业倒也悠闲得很,站在城墙上观摩众人的比试,命令田珍和藤牧担当裁判。

别看这些人平日里荒废训练,但关系到钱财的关头,个个都展示出了真正的实力,拼命三郎一般使出浑身解数,最终决出十九名获胜者,带队的人自然由李嗣业委派田珍担当。

李嗣业对选拔的人员很满意,站在众人面前说:“这个办法好,下次再有护送任务,也用比武的方法来选拔。有本领的人才能挣钱,优胜劣汰嘛。”

兵卒们不由得暗暗叫苦,这下功夫差的人可就吃亏了,要照李嗣业的选拔方法进行下去,到时候别说吃肉,就怕连口汤也喝不上。

李嗣业观察众人神情变化,又继续说道:“没有选到的人不要灰心,好好锻炼武艺,争取下一单生意来的时候,能够选拔起来。”

护送商队的事儿就这样定了,但关于领路的人却出了些差错。田珍本人对此事持反对态度。

他这个人虽然粗俗,但肚子里装的,还是忠义正直那一套,所以不肯答应李嗣业带领商队。

他田珍前来安西是为了立功受赏,可不是做什么护送刀客,所以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

李嗣业站在他的版筑房里,背负双手问:“你怎么关键时候给我掉链子?”

“这不是我的过错,此事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围。我这个人你是知道的,田珍来碛西当兵是为了建功立业,不是为了给你赚钱担当护卫。”

田珍闭目无言,李嗣业笑着问他:“你还记得我们打赌的内容不?”

“什么内容?”

“如果这些人一改颓废常态,主动参与训练,提高武艺,你不得发牢骚,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做什么。这个赌约,你不会食言而肥吧。”

田珍拍着膝盖说:“当然不会!但是现在他们改变了吗,你可曾看见他们改变?”

李嗣业神秘莫测地摇摇头:“明天清晨,咱们再见分晓。”

第二日清晨,李嗣业命令藤牧在城头上敲锣召集集训,葱岭守捉的一百多名兵卒,除去参加护送任务的二十人正在准备外,其余人全部在第一时间到达了城外的校场。

他们没等李嗣业下令,就开始进行了捉对厮杀训练,相互之间比刀法,长枪的枪法,有人训练弩箭射靶,看眼下这种急促行为,大有一日之内就要吃成胖子的壮志雄心。

李嗣业回头看了一眼傻愣愣站在一旁的田珍,咧嘴笑道:“不要忘记你的赌注,立刻准备带队护送商队出发。”

田珍长长地叹了口气,圆骨碌的大眼睛中充满了怨念,接下来他什么话也没有说,立刻回去收拾包裹。

……

李嗣业把于构叫了过来,让他组织十几名火头军连夜炒面,然后用羊油加入锅中翻炒。

伙夫们一边翻腾炒面,一边摇头说道:“这玩意儿,炒成之后能吃么?”

“管他呢,上面让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于构绕着锅边来回转圈,背负双手得意地说道:“你们知道什么,这炒面做成的饼干能够保存一个月。”

“保存一个月,不能吧?我们蒸的干粮都不能保存二十天。”

还有比这更神奇的事情,李嗣业命人把两匹羊肉切成肉条,在炒制的花椒和青盐中来回揉搓,肉条被盐腌入味之后,变成了红褐色,然后命人钓在不见太阳的阴凉出进行风干。他声称这些东西能保存一年以上。

兵卒们整日好奇地看着这些腌肉,对于守捉使的话难以置信,如果真能够保存一年,他们立刻就向李守捉使讨要方法,教给自己的婆娘也做一些腌肉。

下午时分,波斯商队出发了,李嗣业站在城墙上遥望远送,二十名唐军穿着牛羊皮做成的衣服,装扮成刀客队护送着商队离开守捉城。

如果要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他们是由唐军假扮而成,不过在大漠中游走的,都是些沙盗和各国商队,一般人不会真的究根追底。

他的行为确实存在风险,但在李嗣业看来,这风险和他获得的东西,完全是成正比的。

这一单护送生意大食商队总共给了他价值二十一万钱的大食金币,除去给兵卒们雇佣费花去十二万,他本人到手的钱财总共是九万钱。

他深知这些钱放在手中只是废物,必须利用起来继续创造财富。

他在守捉使府的草厅外面竖起了一块牌子,以五十钱一亩地的价格雇佣葱岭守捉所有人开垦荒田。

葱岭这片起伏的高地是非常肥沃的,高山冰川上流淌下来的泉水形成了徙多河流进了喀拉湖。他组织垦田的地方,就在徒多河的两岸,准备种植棉花这种耐寒植物。

棉花如今已经出现在安西,但是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特别是在中原地区,人们可选的织物不是葛麻,就是丝绸。丝绸穷人是穿不起的,而且唐王朝还延续了法律规定身份低贱的一部分人不能穿丝绸。

葛麻这种织物舒适感奇差,就算是经过深加工的火麻布,抵御严寒的能力也远次于棉纤维和动物毛皮。葛麻做的衣服穿上一段时间后,就会变硬而无法穿着,需要用木槌将它捣软,成为中原百姓入夜之后的一项必须工作。李白的《子夜吴歌》中就写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万户捣衣说明了什么,不正说明长安城里能穿得起丝绸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百姓都还在穿葛麻吗。

丝绸确实能够保暖,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太高太贵,以至于成为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李嗣业认为他有必要把棉花推广出去,成为中原广大地区的贫下中农能够穿上更为保暖和廉价的棉布服装,当然,捎带着获得大量的财富,成为自己日后的政治资本。

当然这些事情只能藏起来做,他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葱岭守捉使,他做的一些超纲的东西,一旦被人发现并注意到,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别人的垫脚石和胜利果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