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陌刀王 >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

盛唐陌刀王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

作者:夜怀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8:02 来源:笔趣阁

天宝元年腊月时节,疏勒军下辖驻扎的所有州城,守捉、烽燧堡都接待了来自疏勒城的培训班。还收到了从疏勒镇一个叫干粮署的军中机构送来的食物,数量不多,可能就只是为了让他们尝尝鲜。

其中一种食物被称之为饼干,由干面粉、青稞粉、羊油,盐炒至而成,用特制的铁模具锤压成形,烘干后即可食用。这种食物没有水分,建议用油纸包裹,在干燥的坏境中拥有三到六个月的保质期。

另外一种食物是被食盐腌制风干的肉条,保存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盐分的高低,基本两年以上的腌肉只能当做配料,否则难以下咽。

这三个培训班中,就有负责教授腌肉和压缩饼干制作的军官,按照李嗣业的要求,军中的火长必须学会做这两种食物的技艺。

另外雕碗培训班和医护兵培训班也同时开课,并且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必须完成学业。至此,新任镇使的三把火被称之为三个培训班,已全部普及至六千疏勒军中。

天宝二年上元正过后,疏勒镇向军中所有驻地发布了内务条例,内务条例要求对兵卒行军必须携带物品为:两块羊毡,大小厚薄不得违制,木碗,水囊容量为三斤淡水,衾被,干粮袋,兵器,火长可携带炊具刁斗。除此之外,个人物品不得超过一斤。私人马匹必须有兽医检查证明,有效时间六个月,必须钉有马掌。

内务条例发布后,必须在一个月内达到上述要求,全军将在二月份进行检查,并且进行考核比武。

这些奇怪的内务条例要求被兵卒们视为鸡肋,但兵卒们不得不遵照实行,因为镇使对于不遵守条例的处罚也很严厉,要扣除当月饷钱。

上元节如期而至,疏勒城中各处挂起了灯,这碛西边城虽然不及长安、洛阳上元节的狂欢,但也是一年一度最为喜庆的节日。

城中的寺庙屋檐下挂满了莲花灯,僧人们也在门外搭起了棚子,用庙里做好的面茧布施穷人。

镇使府大门外,几个仆人清扫了街道,又擦洗了门上的桃符,挂上了几盏灯笼。

李嗣业刚刚把府中的一些官吏放了假,赵正一道长便来拜访。李嗣业知道他是来蹭吃了,便留在府中闲坐,捎带问一些化学上的知识,或许还能指点一番。

“李将军,上元安康。”

“上元安康,今日逢节,就不要回道观了,留在府上吃个便饭。”

赵正一求之不得:“如此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正午时分,家宴在内院堂中开席,正中央摆着一张长案,李嗣业夫妻坐在上首左右,李枚儿靠在嫂嫂身边。赵道士厚着脸皮坐在上首,封常清和啜律特地被从军中叫来,还有燕小四、田珍、段秀实等人。

家宴的主食是上元节的特色,食糕和丝笼,由于蔗糖这种东西属于稀缺品,富贵人家的食糕都是甜的,百姓水平较好的,也用枣泥做馅料,穷苦百姓就只能用咸盐了。

李嗣业笑着对众人说道:“我们今晚新进一个铜锅煮食的法子,吴娘子,命人把锅和酱料端上来。”

大伙定睛一看,只见两名侍女抬着一个黄铜的器皿上前来,此物似鼎非鼎,中央为炉旁边围着锅,锅中咕嘟嘟地滚着白汤。田珍大声说道:“这不是那一年我们刚到碛西时,恰好元正时你请我们吃的锅鼎吗?现在看着倒是改进了不少,当时我和藤牧连着吃了十斤羊肉,可惜他再也吃不着了……”

田珍声音越来越小,李嗣业的神情黯然起来,众人也各自沉默。

十二娘见状命人献上酱料,并浅笑着问田珍:“你们上次吃过酱料么,这次李郎可是特地买了许多芝麻,做成了芝麻酱。”

田珍自知失言,努力挽回节日气氛:“这是芝麻酱啊,看上去黏糊糊的,这好吃么?”

“你自己尝尝看了。”

刚才略有些哀伤的气氛已经被冲淡,李嗣业亲自用筷拨弄锅口烟囱,汤水开始沸腾。婢女们端了一簸箩羊肉片和鱼片,李嗣业亲自把它们下入汤中,等到水面再次沸腾时,他首先用筷子夹起缩成一团的肉片,一边笑着说道:“可以开动了!”

大伙儿将筷著伸进锅中夹出肉片,在酱料中蘸了之后满嘴生香,田珍又高声说道:“肉味儿与上次不一样了,不,应当是汤不一样了。”

“当然不一样,”李嗣业笑道:“这个火锅料我找了不少东西,除去花椒、八角、还有肉桂,安息茴香,香叶,甘崧,我就问你们,香不香。”

“香咧。”

啜律低着头一个劲儿地狂吃,由于他在所有人中最年幼,所得的照顾也最多。十二娘取出丝巾去擦拭他头上的汗水,这孩子抬头憨厚地笑了笑,说了声谢谢十二娘,低头继续吃肉,李嗣业索性给他多夹了几筷子。

赵老道比以前洁净了不少,身上的破麻衣也换做了新麻衣道袍,只不过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大,一出汗身上就会散发出味道,李枚儿坐在他对面都被熏得差点儿捏鼻子,被李嗣业用眼神制止。但老道自己可不发觉,吃肉时滚烫的肉片在嘴里呲糊直响,似乎烫得他身体都哆嗦,汗水沿着额头向下流淌,一名婢女把丝帕递给他擦汗,就再没有要回来。

可能是这房间做了土炕式的设计,后墙上有烟道,使得屋内太暖。他们从前门出去的时候,一阵凉风吹来,整个身体舒泰通透,汗水不知不觉蒸发浸润,这个上元节过得才叫妥帖。

下午市上会有百戏表演,十二娘和枚儿被裴家女眷邀请,到毗邻南市的圆拱尖顶楼上临街观看。这座楼是疏勒王室参加礼佛会等重大节日所建,现代人称之为占拜庭风格。

她们从未近距离见过这种建筑风格,由于碛西盛产石膏土,用水调和后砌为廊柱,风干后便可以塑形,美观而又典雅。裴氏邀请他们站在二楼的廊台上,下方街道上的各种表演以巡游的方式走马灯似从他们面前经过。

一个天竺的男子吹着笛子,他胸前的编篓内一条扁脖子蛇随着音乐声扭动舞蹈。他身后是一个波斯男子,手中以金属条串着火丸,他竟然能将其中一个火丸吞进肚子里,然后喷出滚滚火焰,实在是让人惊讶。

接下来是竹竿倒立,一个身穿红色窄裙的女子头顶在竹竿上,他的下方是干瘦的老头用肩膀顶着竿头,女子在竿顶上除去倒立外,还做出各种花样动作,她的肩头上披着红色帔子,在风中摇曳出一个个圆圈,仿佛青天里振翅欲飞的朱雀鸟。

枚儿无比遗憾地想,可惜阿兄没能跟着她们一起来,看不到这么多漂亮的表演了。

李嗣业下午在疏勒军中与将士们联欢,营房校场前搭建了简单的表演台,军中汉子也是多才多艺的,有人会吹笛子,有人会弹琵琶,有人能把鼓击出韵律,还有人会角抵戏。甚至有人会表演参军戏。

据说这参军戏是一切剧种的起源,而且是喜剧形式。两个汉子在脸上敷以脂粉,涂以朱唇,一人扮作参军,另一人抹额上插着鸟翎扮作苍鹘,军中比起民间似乎更开放一些,为了搞笑不遗余力。

“高参军我问你呀,你为何不把你家小娘子许配与我?”

“我牙个呸的,就你这副鸟样,也想娶我家女子?”

“我这样子咋的了,焉不配做你家良婿?你不过中饱私囊一赃官,娶了三个如花小妾,比自己家女子还幼雏,活真是老牛啃嫩草,汝啃了嫩草还不算,竟跑到御史面前去显摆。你他妈的在谁面前炫耀不行,非要跑御史面前,咋,你是觉得你自己脑袋比别人硬吗。”

众兵卒在台下哈哈大笑,李嗣业不禁莞尔,这样一个剧种,竟然是为了调侃调戏贪官而产生,让人不得不佩服统治阶级的想象力。这有点像日后的竖立反面典型,进行反向宣传,抨击丑恶现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