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陌刀王 > 第四百八十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

盛唐陌刀王 第四百八十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

作者:夜怀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8:02 来源:笔趣阁

高陵县已经近在咫尺,它位于京兆府天子脚下,距离长安城也不过五十多里地。

这就是李嗣业所认为该封地的鸡肋之处,他理想中的家业应该处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即使想在封地上干点惊世骇俗的事情,也不会被发现,更不会受他人的监视和干涉。

抛开地理位置不说,就说今日的关中早已不是昔日肥沃的八百里秦川,自秦以来大规模地建造宫室,环绕着这片腹地大肆砍伐树木,把这碧绿青葱的平原砍伐成了光秃秃的黄土沟壑,渭河席卷着大量泥沙往下游的黄河汇聚,由于太过浑浊,与泾水合流的时候,清浊一眼可辨,此乃泾渭分明。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古代就开始了,其酝酿成的恶果也越来越严重。这一点李嗣业不想多说。

前往高陵的队伍中多了一位不速之客,是在西市上与米查干合伙开米记商铺的沙粒,由于这二年两人的生意顺风顺水。商铺在东市上也开了分店,专门对口售卖从葱岭守捉贩运来的商货。

沙粒已由当初的小小少年,长成了年轻儿郎。他头戴黑纱幞头,身穿墨绿色缺胯袍,看上去英气勃勃。只是性子还有些腼腆,距离女子一丈以内就要脸红,比含羞草还要敏感。

他对李嗣业叫他到高陵来非常不解,他如今是商贾,对生意之道也只是稍稍精通而已,但对于爵位田产食邑一无所知,他这点愚钝的人生经验,也不够资格给东家出主意。

他唯一能知道的就是,八百亩永业田是可以世袭下去的。

县城土墙外的黄土道上已经有县中的官员和耆老在等待,他们面容还算矍铄,陌生地抬头望着骑在马上的将军和武官们。

但很快这陌生感就被生疏的笑容给替代了,由县令韦光业带头叉手行礼,众人参差不齐地高声祝贺:“恭贺李都护授爵高陵县子,我等率县中耆老在此等候。”

李嗣业领着众人翻身下马,向县令和其余官员,县中耆老还礼。所谓耆老,就是本县中某大姓宗族的族长,高陵县有韦氏,杜氏,李氏等大族,不过都是关中郡望的旁支,或许能在县里面撑起些门道,但放在外面却算不了什么。

他们在这些人的迎接下进入县城,来到高陵县县廨。县中已经得到户部的公函,有户部的官吏专门来划定食邑和田产。

县令韦光业是京兆韦氏家族的旁支,或许跟主枝差得不太远。通常本地人是不能在本地居官的,能打破这条惯例的人,肯定背后动用了不少关系,一般人当然做不到。不知道韦光业和韦坚是什么关系,如果有关系的话,他会不会也是太子党的一员。

县尉从县廨中将高陵县舆图取了出来,铺在案几前伸手在纸上划拉一通后,指着西北角上的两个村落说道:“涂沟和李家原共有五里,每百户为一里,五里有一乡,名为涂乡。从今日起涂乡五百户就是李都护的食邑,我稍后就把乡正叫过来,以后乡正的任命,也由李都护来定。”

“至于划归李都护的八百亩永业田,就在涂沟和李家原的正西,方便你对食邑的管辖。”

这八百亩田地本来是京兆府的官田,用来当做均田制的进行授田,如今县里握在手中的官田已不足四千亩,随着年满十五岁的百姓成长起来,这些田作为口分田授出去,再有个五六年,高陵县将无田可授,介时便是均田制的末日。

不过县中如今尽量施展一些手段延缓这末日的到来,比如种榆桑的永业田,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授了,还有一些外迁出去的乡户,县里也想办法将田讨回来,用来授给新的劳力。这里面的门道错综复杂,李嗣业还是预先了解了一些。

简单点来说皇帝将李嗣业封爵在县里,使得高陵县的情况雪上加霜,私田不上缴田赋,县里的租庸调只能在一部分百姓身上来回征收,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如果连京兆府都是这个情况,全国的其他地方自不必多说。

李嗣业得到的这八百亩田地肥沃平整,属于官田中的上等良田,处在统治阶层就有这样的好处。

韦光业专门指派了一名司户吏,跟着李嗣业到他的田产上去划定田界。

他们来到涂乡的涂沟官田,这一片的沃野平川前方有一座小山,李嗣业站在山头上,就可以清晰地将他的田产尽收眼底。

司户吏站在他的下方殷勤地说道:“李都护请看,这山头上全是树木,可以就地取材建造府邸,建成后府邸面朝整个田庄,也方便收割收仓。”

李嗣业一言不发,却对沙粒招了招手:“沙粒,你过来。”

他从怀中掏出田契,塞到了沙粒手中说:“从今天开始,你除去做米记商铺的生意外,还要担当高陵县子爵府的管事,涂乡五百户的租赋和这八百亩田的产出,我都交给你来管。”

“可,可是。”沙粒颇感为难地说道:“我只会做生意啊,哪里会管田产?”

“这就是生意。这些田产就是生意,我今后可能顾不上这里,也许一年都不会来一次,这里的一切都交给你来操办。”

沙粒似乎有些难以理解,吃惊地说道:“东家,这里可是你的封地啊。”

“没错,这些都是私产,每岁的收入你只需向我报一次帐,跟米记商铺的收入一起分红结账,除此之外,将永业田租出去后租赋尽量低一些,永远不要超过朝廷规定的田赋数额。剩下的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只要别把自己折腾掉就行。”

李嗣业抛下这句话,留下沙粒和目瞪口呆的司户吏,带着众人远去。

这司户吏伸出两根手指指着自己的太阳穴,晃动着对沙粒说道:“请恕我孤陋寡闻,你家都护到底是怎么想的?这可是八百亩的永业田,五百户的食邑啊。怎么感觉这些田产是他的累赘一样?”

沙粒也哑巴了片刻,扭头嗯嗯了两声说道:“你懂什么,上面的大人物想什么,岂是你能够知道的。鲲鹏展翅九万里,区区田产这种小事怎么能顾得上?”

……

李嗣业的下一个去处是高陵县李氏的族堂,他是受了李氏耆老的应邀,如同一些功成名就者衣锦还乡一般。

高陵县李氏近几百年好像没出过什么人物,不像临近的三原县有军神李靖这样一位大拿光宗耀祖。不过李嗣业做了副都护,又授了子爵,也算是高陵李氏的一桩喜事了。族中的老少都来见证这一时刻,许多他叫不上名字的人,都与他有了这样那样的亲戚关系。

他与妹妹流落长安之前,由于父母过早去世,在高陵县属于三无的破落户一类。如今族中耆老要把他父母的牌位供到族堂中来,还要重新修缮坟墓,族谱也要重新修订。这样他就不再是无根之叶,而是高陵李氏中的杰出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