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陌刀王 > 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护郭子仪

盛唐陌刀王 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护郭子仪

作者:夜怀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8:02 来源:笔趣阁

北庭一系将领与安西一系将领之间也算熟悉,而大多数时候北庭节度是由安西节度使兼任的。从政治及战略重心方面来讲,安西节度使也要比北庭节度使级别高一些,就像河西节度使要比安西节度使级别高一样。

这中间虽然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但约定俗成的惯例不可轻视,虽然大家都是同级。但在众人眼里,安西节度使调任河西便是升官,反之则是降级。

这就是李嗣业只能做北庭节度使的原因,他的战功不及负责指挥战役的高仙芝,就算有杨家的帮扶和献上曳步舞的加持,也只能做到北庭主官的程度。当然献舞这个事情还不能外传,不然就会让他人诟病靠跳舞上位。

周逸和臧希晏不清楚他获取北庭节度使的途径,只知道一场远征小勃律的战争产生了两个节度使。对于这场战争的艰难和重大意义他们不敢怀疑。

但是通常一场战争中只有指挥官的功劳足够升迁节度使,有谁听说过副指挥和部属能升任到和总指挥同级别的?除非他在战役中起到了决定胜败的作用,或者与主将的功勋相当,否则这对主将和其他将领来说就很不公平。

两人都不敢看轻这位新来的节度使,跟高仙芝一起升起来的人,怎么着都有两把刷子。

李嗣业刚上任就巡视军队和城防,而不是钻进节度使府邸体验享受当官的滋味。他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北庭军的诸多问题,首先是军饷的数额,瀚海军基层兵卒的饷钱明显低于安西军的基层水准,以至于兵卒们经常开小差或干私活。

这种情况在守捉城中尤其严重,北庭军下辖十个守捉城,军饷的缺少催生了新的职业,守捉郎是对于跑出去接私活的兵卒们的雅称。他们给商队充当保镖刀客,越过准噶尔盆地去偷游牧部落的羊和马回来卖,敢做这种事情的人通常艺高人胆大。

守捉郎常年出外做生意,致使守捉城内的兵力通常只有满员的一半。李嗣业认为这种情况必须根治,但他没有大张旗鼓地提出严查。想要阻止守捉郎们私自外出,必须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北庭都护府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有提高了他们的饷钱,兵卒们才能安下心来驻守。

再说守捉郎也不是人人能当的,能跑出去押镖、打劫、偷羊的,都是北庭军中能打能跑的百战悍卒。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北庭三军军饷的来源,他在都护府仓曹府库中查阅了收入和支出的账册。问题不算太大,这中间肯定有挪用亏空,但还没有到大动干戈撕破脸皮的地步。

兵卒们依靠军屯农田来解决粮草,兵卒们的饷钱也半数靠发放谷物代替。兵卒们若想要换钱,还得要把家中的小米和小麦拿出来卖。瀚海军屯田的规模远胜龟兹军,但经济水平上要差龟兹军半截。安西军基层的兵卒多数都有私马,北庭军基层却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也从侧面说明了北庭经济的贫困。

丝绸之路的商道有一路从北庭境内通过,沿着天山北麓通过碎叶前往大食,在商道路途上弱于安西。但其境内高昌盛产葡萄,伊州和西洲还盛产甜瓜,这些都是安西四镇不具备的。就算是在日后,原轮台故地也逐渐发展为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也充分说明了此地的资源充沛及地缘优势。

李嗣业简要分析了一下,北庭之所以经济条件不如安西,就是因为征税的方式不科学。安西四镇的收入主要靠商税和屯田,屯田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四镇以及沿途驿站的货仓商税。北庭的情况与安西完全不同,却照搬安西的收税办法,当然水土不服。北庭的商税收入主要来自庭州城,高昌,伊吾城的城门税,但这三座城池相距并不算远,顶多是三两个驿的距离。商队为了减少开支,也尽量只通过一座城,甚至不通过城池或利用本地人来逃脱交税。

这当然不能怪历届北庭都护府,只怪大唐的赋税条文中根本没有商税这一项,也没有汉代被政府垄断收入的盐铁专营。就连广袤的中原地区,也只有大城市中由政府开辟的东西市收取一定的市税,除此之外一切商业活动都不征税。所以唐初期富可敌国的商人居多,如王元宝窦义之类不枚胜举。

故庭州西洲伊州地广人稀,租庸调不足以供养北庭都护府政府和军队,城门商税又收得少,导致看上去欣欣向荣的北庭都护府却显得很穷。

李嗣业认为这种情况需要改变,但也不急于这么一时,他要先到安西一趟,把自己的班底和家眷安排好接过来。

当他来到庭州上任十天后,回乡省亲葬父的北庭副都护郭子仪也回到了庭州,这让李嗣业充满了饱含虚荣的惊喜。郭子仪现在竟然是自己的下属,本来还认为升迁太慢低于高仙芝,太给穿越者丢脸,但现在感觉也不是那么憋屈了。

郭子仪来到都护府后院的正堂中,向新来的节度使报道,亲兵燕小四领着人在堂外值守,见到来人后上前拦问,郭子仪落落大方地抱了个拳:“属下郭子仪求见中丞。”

燕小四请对方稍等,立刻回到书房向李嗣业通报。

李嗣业听罢之后,连忙包裹幞头整理衣衫,重重地咳嗽了一声说道:“请他进来。”

燕小四十分诧异,郭子仪不是一个小小的副都护吗?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能让中丞这样慎重对待。

燕小四出去将郭子仪请了进来。李嗣业跪坐在案几前,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

郭子仪躬身朝他叉手:“卑职高仙芝拜见李中丞。”

他笑着伸手邀请其就座:“郭都护请坐。”

郭子仪坐在了书房的侧右方,抬起双手叉手说话:“卑职听闻中丞与高仙芝共同谋划了远征小勃律的行军和补给,中丞对于长途奔袭战术必然有独到经验,这正是卑职想与你学习的,同时也适用于我们瀚海军的长途跋涉作战。”

到底是郭子仪,见了面不是客套拉拢感情,而是学习的姿态来提高领导的好感。

这也让李嗣业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眼前这个人就算日后再高光再牛气,眼下也只是区区一个副都护,他若是不知道此人日后的成就,还会像现在对其另眼相看吗?当然不会,所以他还是觉得应该端正态度,就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将领来看待。

“郭都护过谦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我各有所长,相互交流学习即可。不过本官上任之初,了解到北庭军的战力并不弱,但军饷是不是有些太低了,这会不会让士卒们的士气弱于安西军。所以我决定在上任之初,先行解决北庭都护府财政收入的开源问题,军中事务就请郭都护代管一阵。”

郭子仪顿了一顿,问道:“中丞要给北庭都护府增加财路?这可不太容易,庭州西州伊州三地地广人稀,来往商旅多,定居人口少,连永业田都授不出去,租庸调收入自然不如中原富庶州。”

“再说,”他止住笑容说道:“依我之见,我瀚海,伊吾,天山三军的军饷并不低,兵卒饷钱虽然不及安西军,但基本与河西赤水,大斗军相持平,而且略胜剑南节度使治下兵卒的军饷。再者,他们身为武夫,担负的责任便是戍边卫国,为圣人为大唐建功立业,饷钱够活着即可,岂能为慕财利而忘本。”

李嗣业颇感奇怪,不是说条件越艰苦的地方,饷钱应该越高吗,北庭虽然保留了一部分的府兵,但募兵已经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募兵的本质就是军饷。再说不是所有人都像你郭子仪那样高风亮节,忠义传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