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陌刀王 > 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压身

盛唐陌刀王 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压身

作者:夜怀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8:02 来源:笔趣阁

李嗣业已经回到了龟兹,进城前他特意给燕小四下令,让他带一队人把十二娘和家人接到龟兹来。因为接下来的几年内,安西四镇将是他的工作重心,胡椒物流所赚取的钱财要多数花在焉耆,龟兹,疏勒,拨换城等绿洲城池中,落实到两点就是奖励耕种和规划放牧。

粮食问题是安西的关键,这将决定安西军最大定员的数量,过去的几十年里,安西都护府在龟兹、疏勒等地屯田数千顷,基本解决了两万四千名士兵吃的问题,可一旦遇到战事需要动员百姓时,粮食就不够用了,需要借助朝廷从河西调拨过来的粮食,增加了运输成本不说,还容易被人卡脖子。

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获任河西节度使,但即使担任了此职,扩充安西兵员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他决定花钱雇佣当地百姓在安西四镇扩建几座粮仓,要做到保持存粮四十万斛,有了钱之后确实便利,许多基建工程不会遭到拖后腿。

他同时要暗中扩充兵员,少量少量地增加兵卒,不断壮大安西军的实力,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解决甲胄的问题。

现在各大藩镇对朝廷最大的需求就是甲胄,这也是朝廷对藩镇唯一的技术封锁。即使实力雄厚如范阳平卢两镇,也没有独立制造优良甲胄的能力,这是相当复杂的工艺。需要太府寺下属北都军器监的有诸多甲坊署合力打造。甲胄的每一叶甲片,都是用铁锤细细锻打,然后再用水银加铅粉、铜粉或金粉进行鎏金防锈,用工具进行打孔后再用皮筋进行编扎。每一套甲胄需要从冶炼到铸造再到加工多个环节,耗费大量人力和工匠,代表了大唐工匠水平的天花板,属于国防科技的高精尖。

一套步人甲的成本大概在三四百缗左右,两套甲胄就相当于一斗胡椒。大唐前期的府兵制度由国家免费供应甲胄,等到了后期募兵制度兴起,就只剩下中央十六卫和左右龙武御林军由朝廷免费供应。各藩镇想要获得甲胄,就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费用,但仅仅有钱并不能够获得,还需要经过兵部核准。

藩镇的定员在兵部已有备案,想要订购甲胄需要用废旧甲胄来换,若是因人员伤亡扩充兵力,需要出具募兵的注色户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也算是对藩镇军队的一种限制。

但节度使们也能够找到与政策作对的办法,有伪造户籍的,也有贿赂兵部官员和北都军器监的,还有借助长安城的地下势力买卖甲胄,甚至买通朝中的龙武军,御林军,内外勾结把甲胄当做财富偷运出去,这就意味着将要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一套甲胄用灰色渠道购买就要花费三倍左右的价格,没有节度使能够有如此的财力进行私下大规模扩军,李嗣业也做不到。

这些灰色和黑色手段的交易,只能小批量的进行,李嗣业手中不缺小钱,他要把一个可靠的人派到长安,让其连续不断地向安西偷运甲胄。安禄山也一定在做这件事,不过这样少量昂贵的铠甲,不足以扩充大部队,所以范阳平卢在扩军过程中,普通兵卒使用的价格低廉易于制造的皮甲,只有这种甲胄让藩镇不会被中央卡脖子。方法值得学习,可以用它们装备非精锐镇守部队,等他将来掌控河西的时候他也要用。

寒冬腊月,燕小四带着李夫人十二娘和家眷赶到了龟兹,时隔一年多后,李嗣业终于与家人团聚。

养子们的个头都快到了他的腰间,亲儿子李佐国也已经满地跑了,他把孩子抱起来感慨颇多,在这里医疗卫生条件很恶劣的时代,在这个提倡早婚早育的年代,长子就是继承家业的保障。

他心中这样安慰自己,不用太担心,孩子仍然属于这个时代,算是留给原主的继承人。他自己则是孤独的,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灵魂,追求的目标也开始变得虚无不太明确。

他丝毫不为孩子的教育担心,也从未想过用自己的思想教导他、因为这大可不必,三观塑造必须要有环境的参与,凭空塑造出来的三观反而与时代格格不入,容易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烦恼。当代传统的诗词包括儒家学说就足够他应付这个时代了,何必节外生枝。

十二娘倒是没有多大变化,她依旧温婉可人,如同一个标准的能被史册记住的贤妻良母形象,李嗣业升官的这些年里,她作为家庭的主要支撑者被朝廷授予命妇,从宜人升到恭人,再升到淑人,后来又变成了二品夫人,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品诰命,如佘太君一般。

她可能是从道柔的口中得知丈夫被皇帝强行赠送了四个美人,还好没有被带到龟兹来,不然会爆发家庭伦理大战。但十二娘现在也依然不肯罢休,她报复的方法就是晚上索取,对龙精虎猛的丈夫施行传统艺能,堪比鲁花5s一级压榨技术。

结果夫妻团聚的半个月后,李嗣业感觉身体过度劳累,仿佛被掏空。十二娘则容光焕发,就像讨回了过去的债务。

……

等皇帝任命他为河西节度使的圣旨传到碛西,已经是天宝十二载的正月,前来宣旨的太监名叫程元振。这些个日后当权的宦官,现在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现在的程元振脸还嫩得很,如同一个小白脸,面对李嗣业这样的大佬还战战兢兢。三镇节度使站在他面前,他代表皇帝宣旨仍有些底气不足,尖细的口舌有些颤抖:“安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接旨!”

李嗣业披挂铜色文山甲,头戴凤翅兜鍪,身后拴着绛色锦缎披风。站在程面前像座大山,他单膝跪地双手并叉,高声应道:“臣李嗣业恭迎圣旨。”

程元振双手展开册书的竹简,高声念叨:“门下!命御史大夫、右威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柱国、英国公、陇右道采访使、群牧使、募兵使、安西北庭节度使、龟兹都督、庭州都督李嗣业兼任河西节度使,兼凉州都督,巩固边境防备大食吐蕃。门下侍中陈希烈宣……”

李嗣业再次叉手:“臣谢陛下圣恩。”

程元振缓缓挪步到李嗣业面前,由于其单膝跪着,不,其身后的所有安西将领都单膝跪地,唯一站着的就是他陈元振。这让他产生了巨大的满足感,虽然他明知对方所跪的只是皇帝,只是皇权的象征,但他现在就是皇帝的代言人,至少保持了这种象征性的高度。宛若高高飘起的肥皂泡球,虽然一戳就会破,但在破碎前却蕴藏了所有的美好。

他握着册书在李嗣业头顶臆想着,嘴角都露出了笑容,却迟迟没有把册书放到李嗣业手中。

李嗣业疑惑地抬起头,看着这个在他面前傻笑的小太监,不禁皱起了眉头。

程元振骤然清醒过来,被李嗣业冷漠的目光瞅着,顿时感觉头皮发麻,慌忙把册书放在了对方的手上,低头挥动拂尘来掩饰自己的失态,暗暗责骂果然是得意了容易忘形。

李嗣业对此倒也没有多在意,吩咐身旁的燕小四道:“给程公公一些跑路的辛苦钱。”

“不敢,不敢。”

“拿着吧。”燕小四走上前来,塞到他手中的竟然是一枚金铤,这让程元振心中惊喜,这些节度使果然有钱,连打赏太监都用的是黄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