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陌刀王 > 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谶言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谶言

作者:夜怀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8:02 来源:笔趣阁

杨国忠早就焦急地站在一旁,但不敢打断皇帝和娘娘琢磨舞蹈,艺术家这个时候正是酝酿灵感的关头,一旦打断漂浮在脑袋里的新奇点子就会像云朵一般飘走,而且连它长什么样子都不记得了。

到时候圣人必然雷霆震怒,虽然不至于要他的命,但也会把他给赶宫去,他想告的状就再也没有机会开口说出去了。

杨玉环注意到了站在一边的堂兄,便抬起长袖擦拭着汗水娇声说道:“三郎,歇一歇吧。”

皇帝解下穿在身上的襦衣,靠坐在胡床上才注意到杨国忠,点点头问道:”国忠,你前来有何事?“

杨国忠上前禀报道:“如今长安城中流言传播甚嚣尘上,有的说安禄山意图谋反,有的则说盘踞河西的李嗣业意图谋反。”

老皇帝的眼皮抖动了一下,捋着苍白的胡须问杨国忠:“你认为呢?”

杨国忠挪动着步子上前,口气变得小心翼翼了许多:“以臣愚见,安禄山素有反心,这流言也未必都是假的,至于李嗣业,我就不太清楚了,估计也不是假的。”

“这些都是假的。”李隆基双手扶着胡床站起来:“安禄山对朕忠心耿耿,每一次进京都谦逊恭顺,他驻守边镇以来,但凡有缴获都亲自派人送来长安,从无莽撞轻狂之举。李嗣业他功勋卓著,远征大食,收复河中和吐火罗境,又远征大勃律和北印度,算我开元朝的第一名将。然而他从无居功自傲,也无言行狂悖之举。他创立西域商会,为朕从印度引进檀香木修建丹堂,又在华清宫为环儿修建檀木汤池,如此用心的臣子,怎么会有谋逆之心?”

“当然,”他双手扶着膝盖站起来说道:“长安城里的流言也并非空穴来风,我才刚刚让他两人进京和解,结果都还没出长安城,又互相算计掐了起来。这不过是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不要太大惊小怪。”

杨国忠却摇摇头说道:“陛下,就算他两人无谋反之心,但手中掌兵权过重,终究对社稷有害,可设法将他们二人清除。”

皇帝有些不乐意了:“朕自开元初年以来设立边镇,曾经身居节度使之位者不知凡几?若朕均猜疑清除,我大唐的边患还能够稳固吗?朕的江山由谁来守?河北与陇右需要强有力的将领进行统一指挥,才能够呈现出作战力?你从未涉足军中,自然不会懂。”

杨国忠口才本来就不怎么好,就连年老昏聩的李隆基都辩论不过去,只好悻悻地叉手道:“既然如此,微臣告退。”

他走出殿门口时?太监袁思艺低声劝说道:“左相,圣人当年能够登上帝位?依仗的正是左右羽林军万骑的将士?所以他对将军们向来是非常信任的。”

杨国忠刚从交泰殿的门楼前走出去,鲜于仲通便在另一个太监的带领下走进来?脸色凝重仿佛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杨国忠停住脚步问他:“怎么回事?我不是让你留意他们两人是否离开长安了吗,怎么又突然进宫来?”

鲜于仲通连忙向杨国忠叉手行礼道:“右相?李嗣业已于两个时辰前离开长安?安禄山也于一个时辰前离开京师。属下进宫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向圣人禀报。”

“我刚刚才进宫多久,能发生什么事情?”

“长安城郊外的一座砖窑在挖土烧砖时?从土中挖出一块石碑,石碑上有谋逆谶言。属下已经用白绢拓了下来。”

杨国忠鲁莽地伸出手说道:“拿来给我看。”

鲜于仲通眯了一下眼睛?才略显不情愿地把丝绢从袖子从掏出。杨国忠一把接过来,将绢布从手心抖擞下去?只见上面拓印着七个大字“大燕圣武安皇帝”。

“好!太好了!”杨国忠眉眼飞出笑容?就好像抓住了敌人的小尾巴:“竟然敢弄出这样的妖谶!看安禄山还如何能够躲过这一劫。”

他将这丝绢重新卷起来?塞进了袖子里说道:“走,跟我再去见一次圣人。”

……

杨国忠去而复返让李隆基很恼火,还能不能安安心心地搞一会音乐了。一个疑心造反的事情三番四次一直说,难道就不能一次性给他查出个结果来吗?

“杨国忠,你又有什么事情,最好一次性说完,不要在这交泰殿里来来回回,朕看得都心塞了。”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臣先给你看一样东西。”说罢他从袖中把那白绢给掏了出来,双手像哈达一般捧给了圣人。

李隆基接过白绢,脸色猛然一变,转而问杨国忠:“安禄山此刻在哪里?”

“启禀陛下,他已经回往河北道的路上了。”

皇帝捏着白绢来回踱步,扭头问鲜于仲通:“都有多少人见过这块石碑,石碑现在何处?”

鲜于仲通单膝跪地回答:“启禀陛下,一共有砖窑的十几人见过此碑,被我连人带碑带到了京兆府库房中关押,除此之外,别人丝毫不知。”

“很好,”李隆基赞许地夸奖鲜于仲通道:“做的不错,不愧是朕的京兆尹,滴水不漏。立刻下去派人将石碑砸烂打碎,所有知情者全部给我想办法封口,绝对不允许一人将消息传出去。”

杨国忠趁机上前说道:“连谶言石碑都埋下了,可见安禄山真心谋反!陛下,何不派一支龙武军将安禄山追回来,他现在还尚未离开潼关。”

皇帝挑着眼皮略显失望地瞅着杨国忠:“自古借谶言来起事,无非是想告诉跟随的士卒自己是天命。安禄山的驻守的地盘在幽州,在营州,他为何不把这石碑埋在营州,却要埋在长安城外,除了让人知道他欲谋反外,还有什么作用?“

“可万一这石碑不是人为所埋,而真的是天意呢?”

杨国忠说完这句话,连站在紫檀月洞门内的贵妃听了都着急,皇帝者怒声训斥道:“所谓谶语,不过是装神弄鬼!借之以行异端,哪里有什么天意显灵之说!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你没有。下去吧。”

……

安禄山的马车队刚行出了潼关,范阳留后院参军刘骆谷紧随其后派人骑快马送来信件。安禄山挥停马车车队,掀开车厢帘幕接过了这封信,当着军师高尚和严庄的面撕开了信封,他抽出纸张只简单浏览的一遍,顿时脸色发紫,眼前发黑,伸手扶住车厢才堪堪稳住身形。

“主公!”

高尚和严庄连忙上前扶住他的肩膀,看到安禄山的面皮已经呈现出青紫色。

好个李嗣业!这一招实在是太狠,太惊吓了。

这种行为对他来说倒不是太吃惊,真正刺激的是书信所说的石碑上面的七个字“大燕圣武安皇帝。”因为燕这个国号是他多少次睡梦中想到的,现在突然看到,如何不触目惊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