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陌刀王 > 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关陷落 玄宗出逃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关陷落 玄宗出逃

作者:夜怀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8:02 来源:笔趣阁

十二月下旬以后,叛军停止了向西的攻势,安禄山在洛阳谋求称帝。高仙芝率兵退入了潼关,李隆基连下数道圣旨斥责训问东征军惨败原因,高仙芝连忙上表陈述。

边令诚因担心这场惨败影响到自己的晋升之途,又因与高仙芝的矛盾加剧,遂抢先向长安的皇帝上表,说高仙芝丢弃陕郡退回潼关,将数百里之地拱手让给叛军,又盗减给予军士的粮赐。

真实的情况是东征军在武牢关惨败之后,退回陕郡无险可守,军中粮草又出现短缺,撤回潼关积蓄力量才是明智之举。

李隆基收到边令诚的奏报之后勃然大怒,即使有高仙芝的申诉上表在后,也先入为主认为高仙芝大罪,给边令诚下了敇令,命他到军中斩杀高仙芝。

十二月二十日下午,潼关地区下起了小雪,纷飞的雪花如同柳絮飘在女墙后站岗士兵的肩头上。

边令诚身披斗篷手持敇书,领着刀斧手来到潼关城楼议事厅内,面对坐在玄豹屏风前的高仙芝堆起笑容说道:“高元帅,陛下有敇旨给你。”

高仙芝连忙起身跪地接旨,边令诚拉开敇旨黄绸,高声念道:“门下!高仙芝枉负圣恩,先败于武牢,后弃陕郡数百里,今又贪墨将士粮赐,使军心涣散。朕往日待你何等恩厚,赐官加爵赏赐万金,你就是这样回报朕的?念在你我君臣一场,只降罪你一人,敇书到日,即刻问斩以安军心。”

边令诚合上敇书,即对左右下令道:“将高仙芝押至城头上,斩首!”

高仙芝惊怒地抬起头来,高声说道:“我遇敌战败而退,死是应该的。今上有天,下有地,说我盗减军士粮赐,纯粹是诬陷!”

边令诚冷然发笑:“这是陛下的敇书,上面写的是陛下的意思,你说陛下诬陷了你?左右!推出去斩了!”

李承光等部将进入厅中,见状连忙向边令诚跪地求情:“边监军!临阵斩杀大将乃是兵家之大忌,还请监军上表陛下求情,让高元帅待罪立功!”

边令诚哪里肯听,高抬起下巴傲然坐在帅位上?挥手说道:“高仙芝罪不容赦?岂容尔等求情!推出去斩!”

高仙芝被刀斧手押出议事厅?门外聚集了一堆将校兵士?肩头铁甲上落下积雪?跪地求情:“高元帅不可杀,高元帅并未盗减粮赐!”

一时间?整个潼关城墙上所有士兵都拄着长枪跪了下来,高呼元帅冤枉?然而边令诚不肯听从,一代名将高仙芝在潼关城头上殒命。

高仙芝被杀后?边令诚感觉自己身边充满了敌意,心中惧怕被暗害?遂命李承光暂时摄领军事,连忙向皇帝上表请求调离潼关回长安。

潼关暂时没有了得力大将镇守?如果安禄山此时强攻,必然能长驱直入,但是这位偷羊贼正忙着称帝呢。

长安城危在旦夕?人心惶惶,李隆基决定起用在家养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命他率令关中新招募的兵勇,以及抽调戍京各卫兵马,包括一部分龙武军,羽林军在内共计二十万人,赴潼关驻守对抗叛军,皇帝等于是将所有宝都押在了他一人身上。

哥舒翰本以重病推辞,但皇帝再三下旨,封赏给他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尚书右仆射,又以他陇右的老部下,田行丘为副,王思礼为马军统领,李承光为步军统领。在皇帝如此的盛情之下,老将只得出马,李隆基亲自给他饯行,并命百官在郊外相送。

哥舒翰率军到达潼关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截获假情报,诬陷他的老对头安思顺暗中款通安禄山。

安思顺与安禄山虽为表兄弟,但立场向来不同,早在安禄山反叛前,安思顺就多次向皇帝上表,指出安禄山图谋不轨,但李隆基没有听信。所以安禄山造反后,李隆基接连杀了安禄山长子与其在长安的亲信几十人,但对安思顺给予信任,命他回京担任户部尚书。今哥舒翰施计诬告安思顺,皇帝本不足信。但哥舒翰执掌关中兵权,皇帝需要依仗他带兵取胜,所以只好同意将安思顺以及其弟安吉贞赐死,亲族流放岭南。

这其中有哥舒翰的心腹将领王思礼暗中谋划,王思礼及陇右将领曾建议哥舒翰细数杨国忠之罪状,上奏请皇帝杀杨国忠,仿效汉时安七国之乱之策。哥舒翰虽然没有这样做,潼关军中的这些传言泄露到了杨国忠的耳朵里。

因为哥舒翰新近又冤杀了安思顺,杨国忠心中担忧,遂向皇帝上书,要求招募了一万精兵屯在灞上,由其心腹杜乾运统领,表面是防备叛军,实则是在防备哥舒翰。哥舒翰心知肚明,遂上表皇帝将这支军队纳入他的统领之中,又设计杀死了杜乾佑。这使得杨国忠和哥舒翰之间相互猜疑,矛盾重重。

这个时候杨国忠的内心想必是绝望的,朝野传言安禄山是他逼反,不但安禄山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就连河西藩镇李嗣业和哥舒翰都意图逼迫皇帝杀他。

这场神州浩劫的第一年过去了,安禄山在新年元正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年号为圣武元年。

然而安禄山称帝后不久,东平太守吴王祗和济南太守联合起兵抵抗叛军,各地郡县不愿意附贼者纷纷响应,平原太守颜真卿招募数万兵勇起兵,河北多郡开始拨乱反正,尊颜真卿为盟主相约抗贼以待朝廷援兵。然后有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斩杀安禄山义子李钦凑,并联络各郡开始反抗。郭子仪又率军在河东接连击败了叛将高秀岩的静边军。

玄宗听说后大喜,认为叛军势力日渐衰竭,遂产生了收复东都的想法。他给哥舒翰下旨命其出陕郡攻洛阳。

哥舒翰知道自己手里的募兵为多,战斗力极弱,况且叛军将多数兵力集中在潼关一线,只要他坚守住潼关,安禄山迟迟不能西进,军心自然涣散,长久必败。

哥舒翰向皇帝上表阐述自己的谋划,杨国忠则认为哥舒翰在潼关久久不肯进兵,是怀有别的想法,或是想逼皇帝杀自己。将相之间的矛盾使得李隆基偏听偏信,心中产生疑窦。

安禄山将进攻潼关的大任交给了部将崔乾佑,崔乾佑到任后,每日率领几千病弱残兵在潼关下叫阵,哥舒翰按兵不动,杨国忠在潼关的耳目遂将此事传回长安。

杨国忠在皇帝面前进言叛军势衰,李隆基也深以为然,认为在正面战场上反击的时机到来了,连下数道圣旨逼迫哥舒翰出关与叛军决战。

哥舒翰能够违背吗?他不能,他拥有王忠嗣的忠义,却没有王忠嗣的风骨,天宝十年在石城堡惨胜的事迹已经预示了他今日的命运。

他在圣旨的催促下恸哭率军出关,叛将崔乾佑先以散兵诈败,引唐军进入灵宝西原山间的峡谷中,在山头上以乱石箭矢射杀无数,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开路,叛军将大量稻草车点燃推下山谷,霎时间浓烟四起道路受堵,唐军乱发射箭矢,等到天黑之时才知中计。崔乾佑又派精骑从黄河以西绕到唐军背后进攻哥舒翰,唐军前后挫败顿时大乱,士卒们纷纷投入黄河,淹死者不计其数。

哥舒翰与一部分士兵爬上黄河岸边的运粮船逃过对岸才逃过一劫,他于次日清晨逃回潼关,却被部将火拔归仁等人劫持投降了叛军,被押送到了洛阳。

哥舒翰惨败的消息传回长安,深夜时分,高力士急匆匆地跑到李隆基的榻前说道:“陛下,大事不好!哥舒翰在潼关兵败,长安危在旦夕,请陛下召集文武官员退往蜀中暂避!”

整个大明宫乱成了一锅粥,皇帝召见杨国忠和韦见素,又命龙武军护卫銮驾,把该通知的儿子全通知到,后妃和宫女打着包裹强登车辆,没有车的只能跟在队伍后面跑,时不时有啼哭声从宫殿的角落中传出。

太子李亨似乎早有准备,车驾已经在十六王宅和东宫外安置停当,他麾下的东宫六率也已经整编成行军阵列,主动担当起皇帝出逃队伍的前锋和后卫。

李隆基颤巍巍地在杨玉环和杨国忠的扶持下走出殿阁,回头不舍地看着夕阳西下大明宫承香殿飞檐上的宫铃,这是他居住了半辈子的宫阙,等将来回来时,必然是萧条颓废,物是人非。

太子李亨跪在车驾前叉手道:“还请父皇速登龙辇,儿臣愿领东宫清道率在前方为父皇引驾!”

李隆基叹气之后,难得地夸赞了李亨一句:“还是我儿行事周备,真不负朕的期许,出行之事就交给你与陈玄礼将军了,你们商量着办。”

说罢他便与杨妃抬腿准备登上车驾。

“喏,”李亨连忙抬起双手道:“父皇,还有一事……”

他自然知道太子想说什么,立刻扭头对侍立在旁边的高力士说道:“立刻预备御笔,黄绸,下敇书命李嗣业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四镇行营节度使,率河西、安西、北庭、陇右之众入关中讨贼。自敇书下发之日起,陇右道四镇一切军政要员任命,兵备,募兵,赏罚皆从其出。”

“喏,”连从来喜怒不形于色的高力士,嘴角都流露出了一丝浅笑。

杨国忠站在一旁悄悄抬头看了皇帝一眼,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悻悻地抿嘴做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