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陌刀王 > 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灵武,嗣业入关中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灵武,嗣业入关中

作者:夜怀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8:02 来源:笔趣阁

李隆基从隔间走出,眼角泪痕已干,也已经管理好了情绪,叹了口气:“今日之事,不怪你们,是朕用人不察所致,如今朝政已经拨乱反正,还请各位将军各司其职,到蜀中后各有封赏。”

陈玄礼带领众人高呼:“吾皇圣明,吾皇万岁!龙武军誓死效忠陛下!”

跪在一旁的李亨愣了愣,眼角闪烁过一丝失望之色,随后龙武军众人退了下去,堵在驿站四门外的兵卒们都已经撤离重新组队。

李亨向着背朝他站立的李隆基叩首道:“父皇,儿臣身为太子,应当主动承担杀贼复土之任,愿意前往朔方召集士卒收复长安。”

“既然你有这样的心意,朕就封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着手主导平叛事宜。”

“那儿臣告退。”

李隆基始终没有回头去看他,父子二人嫌隙已深。李静忠搀扶着太子走到院子里,李亨回头朝皇帝的背影看了一看,快步走出了驿站南门。

太子六率千余人马已经列阵齐备,李亨也翻身上马,带着自己的家眷和附庸官员们,朝着灵武的方向进发。

玄宗也要继续向蜀中避难,临行前他命令高力士把杨玉环葬在了佛堂的梨树下,并派几个得力的小太监看坟。

但是皇帝的大队人马刚走,几个小太监就动起了心思,谁愿意留在这个冷落闲置的马嵬驿给一个女人看坟,况且这地方仍然在京兆府的范围内,万一安禄山的骑兵杀过来,他们的小命还能保吗?

这几个太监商量了一下,便在第二日私下分了包裹奖赏四散而逃,但其中一名太监在逃跑的过程中遇到了打家劫舍的强人,将他拦截在了小路中央。

盗匪手持利斧质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在这山林中狂奔,不说实话的话把你剁成两截。”

小太监经不住吓,双腿一软就把所有事情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盗匪揪着胡须琢磨道:“听闻杨贵妃美若天仙下凡,雪肌玉骨,不妨你带我们过去看看,也不枉在这世道上走一遭。”

小太监对这些人的恶趣味深为恐惧,心想一个下葬的女人有什么可看的,但还是带着这些家伙到达了马嵬驿,指着梨树下的坟包说道:“喏,那就是贵妃娘娘的坟墓。”

“兄弟们,抄家伙挖。”盗匪们跳下马匹,用身边的长枪短剑开始刨坟,很快露出了一卷草席,草席里面是包裹尸体的绸布。可怜杨玉环一代美人,死后连一个棺材都落不上。

当这些人准备割开草席欲目睹贵妃真容时?一支马队陡然从马嵬坡上方的山林中穿出?全身披挂铁甲来势汹汹,贼匪们哪还顾得上欣赏贵妃,慌忙骑上马夺路而逃。

这支铁骑来到坟堆前?为首骑将握着长枪?指着站在原地瑟瑟发抖的小太监问:“这是何人的坟墓?”

小太监如实回答道:“这是杨贵妃的坟茔。”

骑将皱起眉头大吃一惊,显然理解还需要一段时间?他冷笑地看着这阉人问道:“想必你就是守坟的太监了吧?坚守自盗就是你把盗匪引到这里来的。”

“不,不?不是我!”小太监惊厥地撒腿就跑。

骑将早已打马前冲,手中长枪向前刺出,枪尖染血从他的胸口穿出,死得不能再透。

这些骑兵下马看着躺在草席中的杨贵妃?面部依然羽羽如生。有士兵咽着唾沫问道:“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骑将冷声说道:“把贵妃坟留在这里无人看守?迟早还会有贼人来盗掘。据段副使所说,我们来这马嵬驿是奉了李大夫的命令,想必李大夫让我们过来?就是想让我们保护好贵妃娘娘的尸骨带回去。”

“好,就这么照办。”

这些兵卒砍树做了一个简易的棺轿,轮流抬着朝西往兰州方向而去。

与玄宗入蜀的过程大致相同?李亨前往灵武的道路也艰难险阻?他这千人队伍虽然精简?但依然需要沿途讨要吃喝,还要时刻提防叛军和趁着动乱四处劫掠的盗匪。所幸他的两个儿子都挺争气,建宁王李倓亲率几十骑在前,亲自冲锋诛杀拦路抢劫的贼匪,广宁王李豫又亲自率兵断后,这让未老先衰的李亨宽心不少。

众人一路饥寒交迫来到朔方军的根据地,情况才有所好转,朔方留后使杜鸿渐亲自率队出三十里相迎,把他们接到了灵武。

……

这时李嗣业的军队在河西集结完毕,共纠集作战部队八万人,民夫以及辅兵六万人,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他以戴望、岑参为参军事,杜甫留守凉州。以段秀实为前军统领,以封常清为后军统领,自己执掌中军。又以田珍为先锋,以臧希液为飞虎骑将军,燕小四为玄武炮营统领,浩浩荡荡地从兰州浮桥上渡过黄河朝着兰州而去。

在安禄山起兵前的一年前起,他就开始派米查干在关中江淮等地购买粮食运往河西,作为战备资源,如今又在兰州向百姓募集粮草,征调民夫。

令他比较意外的是,百姓的积极性很高,许多人愿意加入军队讨伐叛军,这些人中有秀才书生,也有贩夫屠夫。

反正民间的一致认同就是皇帝老糊涂,用了一个白眼狼胡人,赐给他富贵还不满足,竟然还要谋夺全部家产。百姓们对于玄宗的评价也是同情大于批评,类似与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

他们对于李隆基长达十多年的怠政虽大概知情,但全部都怪罪到了李林甫与杨国忠等人的身上,只说陛下被小人所误。即使说到皇帝的不是,也只是淡淡的一句陛下远贤臣近小人,糊涂啊。

这也并非只是民风淳朴,而是开业三代帝王所树立的威信和民心还在起作用,开元之治的盛世也使得百姓民心向唐,他们还希望能过上以前那种温饱富足的日子,虽行万里不持寸兵,关中富足夜不闭户,就如杜甫诗中所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场战争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只是一场狂欢式的破坏,安禄山除了能抢劫外,几乎没有任何胜算,若不是朝廷一系列的骚操作,今年的平叛就该是尾声了。全天下的百姓就没有人希望安禄山获胜的,当然河北那些靠劫掠为生的百战老兵们自然不能做数的。

民心可用,民心可贾,这足以说明唐王朝气数依旧坚挺,在这种舆论条件下造反,你就算不纵兵抢劫,不滥杀无辜,所有人依然会把你当做反面角色来口诛兵伐。

李嗣业的大军从兰州到渭州,再从渭州到达秦州,秦州也叫做天水郡。这里已经是关中与陇右的边缘范围,他之前曾派段秀实得精兵将关中通陇右的三条古道回中道,陇关道,和咸宜道全部控制住,以防止叛军率部进入陇西。

事实上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叛军进驻到陇州后便不再西进。安禄山在长安大肆劫掠了一番,便搬运着无数财宝,宫女嫔妃、梨园乐舞,还有各种稀有动物送往洛阳,在禁苑凝碧池中大宴群臣。

李嗣业在天水见到了运送杨贵妃尸体的塘骑队,他面对躺在棺轿草席中的杨玉环,神情颇为伤感地说道:“贵妃娘娘对我有知遇之恩,若非她与杨家姐妹昔日引荐,我也不会有今日这样的成就。只是天下但凡出现祸患就要怪在女人的身上,安禄山发动叛乱的根源乃是皇帝、还有李林甫、杨国忠、跟杨家姐妹有什么关系?”

众将士听了都大吃一惊,然后深以为然,李嗣业立刻命令人打造棺椁,在天水城外给杨贵妃选了块墓地安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