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陌刀王 > 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八十二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

作者:夜怀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8:02 来源:笔趣阁

燕小四深藏起眼底的轻蔑和厌恶,才后知后觉地哆嗦了一下,躬下身体低声说道:“公公教训得是,不过卑职来迟是有缘由的。”

“什么缘由?”

燕小四站正身体,抬手在空中双掌拍击了一下,便有两个女子从正堂的侧门走了进来,她们身材婀娜丰满,手中各自抱着琵琶和箜篌,站在鱼朝恩面前盈盈一低腰:“奴婢参见两位将军。”

鱼朝恩虽然丧失某方面的功能,但对美丽的女子还是有很高的鉴赏力的,他左右打量了两眼之后,佯装出怒意说道:“军中岂能有女子之戏,成何体统?”

燕小四连忙叉手抱歉道:“这又是卑职的疏忽,不过这两名乃是我从坊间寻来的风尘女子,她们昔日是洛阳坊间有知名头牌,达官贵人挥洒千金都难见一面。不过如今洛阳的富贵人家都逃走了,她们也没有了活路,卑职才花重金买下献给公公,一来可以照顾您的生活起居,二来她们琴艺上佳可以给公公你解闷。”

鱼朝恩极为受用地点了点头:“我以为军中都是些脑袋比铁硬的莽夫,想不到还有你这样的伶俐人,不错,不错,燕小四燕副使,日后本监军可要多多依仗你了。”

“公公说的哪里话,只要您吩咐,燕小四鞍前马后为你跑腿。”

“哈哈,”鱼朝恩得意地大笑起来,燕小四侧立在一旁,嘴角的牙齿紧紧地咬着。

鱼朝恩盘算了一下,他虽有心掌军但不懂打仗,需要在军中找这么一个狗腿子。既然此人这么上道,那就是他了。

自从鱼朝恩执掌河西军后,燕小四寻找机会迅速获得了他的信任,又经过了几个月的试探,他始终对其逢迎拍马,想尽办法讨得鱼朝恩的欢心。

从此鱼朝恩虽将一干军务都委托于他,但却被军中诸多将领视为叛徒,多数人对他冷目相待。燕小四始终不为自己辩解,想方设法保全麾下将领,使得河西军的主干力量都没有更换,基层军官也都保留了下来。

……

至德二载三月,李嗣业暂时卸下了所有军务回往长安,在回去的路途上他才得知江淮节度使李璘已经兵败被杀,李亨也派人去往蜀中迎李隆基回长安,李隆基已经答复并且在返回长安的路途中。

然后又有消息传来,吐蕃军攻占陇右的廓州和鄯州,兵部尚书节度使王思礼不能抵挡,皇帝已经将李嗣业的家眷从兰州接到了长安,这样一个消息反而让他的内心变得更加沉重。

由于消息的延迟性,所有的事件流程应该是先平叛杀李璘,然后往蜀中请李隆基归长安,李隆基同意后,再去兰州接李嗣业的家眷,最后前往洛阳宣旨夺兵权。

这些事情的先后次序很重要,当李隆基离开蜀中的老巢时,李亨便能认定把父亲牢牢地握在手心中,才敢放心地做接下来的所有步骤。这对于谨小慎微的李亨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操作。兵不血刃地夺取了一个将领的兵权,全程布置严密,绝不会有任何差错。

这时身边跟随李嗣业的只有岑参、曹安定和米查干,还有牙将库班尼所率领的两千牙兵。

岑参对李嗣业低声说道:“李璘谋反一事,可能是得到了太上皇的暗中支持。”

李嗣业摇头说道:“这哪里是什么谋反,而是不受李亨所控制的军事行动。如果李璘要谋反,他占据荆襄之地,只要固守襄阳,南阳,手中掌控江淮租庸调,广积粮草养兵。就算有高适和来瑱在侧,又能将他奈何?”

“那他率兵东进的意图是什么?”

“李璘东进,定然是要率兵前往广州征用民间海船,沿着海岸线北上,从大沽口登陆进攻幽州范阳,端掉史思明的老巢。只是李亨为了维护他政权的权威性,更不愿意他的这个十六弟立功,所以一切不经过长安所允许的军事行动,都算是造反了。”

他们路过潼关的黄河岸边,李嗣业站在山头上,对面是河东的风陵渡口,黄河水流平缓地从他脚下流淌而过。渡口附近的黄河渔村已经因为战争而成为**,果真是山河表里潼关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隆基还是没有听进去他的建议,而是选择回到长安,永王李璘的兵败被杀,让李亨对长江以南的统治变得稳固,所以才会认为叛军已经对他造不成威胁,真正能够威胁到他的是自己的父亲。

三月二日,他们从春明门进入了长安城,李嗣业远远看见城门口站着几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翘首以盼。

李辅国循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得意地嘿笑着说道:“李太尉,陛下知道你征战数月,十分想念家人,所以就差人前往兰州,把夫人和孩子们都接到了长安。你在城中的西凉王府也增加了数千亩地占地,动用工匠数万修建园林楼阁,简直是美轮美奂,真是让咱羡慕得要死。”

李嗣业的心沉了下来,这太监的嗓音宛如老鸹在身边聒噪,他真想把他从马上拽下来伸手拧断他的脖子。

十二娘身后停着奚车,李佐国侧着脑袋靠在她身边,女儿李崇乐脸上露出笑容,似乎心情还不错。李崇云则神色拘谨地抬头看着父亲,似乎在揣摩着他的心情。

他来到家人面前翻身下马,尽量不把自己的真实心情展露在脸上,上前摸了摸儿子的头,又对十二娘和崇云、崇乐点点头问道:“你们什么时候来的长安?”

“刚过正月,陛下就派了一堆太监前往兰州,加封了母亲为凉国夫人,又加封了弟弟为银青光禄大夫,又派了一大堆马车接我们去长安。”李崇乐乖巧地回答道。

十岁的银青光禄大夫?李嗣业在心底冷哼了一声,李亨还真是把官位当做了大白菜。“我们回去再说话。”

位于万年县广福坊的西凉王府经过再次修缮扩充之后,面积占据了广福坊的一半,仅大小建筑就有近千间,又从永安渠中引了一条水道通往后花园,形成了小型的湖泊,湖面上亭台楼阁烟气飘渺。

李嗣业站在这样的地方,有一种陌生疏离之感,这莫非是皇帝修给他的一座巨大的笼子,平时关在笼子里,需要的时候再放出来?

十二娘站在她的身后,声音轻柔地问道:“阿郎,从一进城就感觉你并不开心,是不是我们不该来长安?”

李嗣业把身上的披风解下来,披在了十二娘的肩头上:“跟你们都没关系,是我自己的问题。”

……

李亨站在麟德殿的高台之上,下方的长案周围坐着宗室子弟和朝中近臣,羊肉火锅中升腾而起的热浪,晕染起滚滚白气。

他端着酒爵脸上已经有了几分醉态,颇为自得地大声说道:“想朕与太上皇从马嵬驿分离之日初,身边不过随员千人,我们父子几人筚路蓝缕,饥渴交加一路奔波前往灵武。那时的日子真是寒酸啊,寒酸到朕得利用自己的女儿作为工具去逢迎李嗣业之子,才能换来三千的龙骧军和几车财物,在灵武站住脚跟,才能有今日之局面。”

他这一番话说完,下方的宗室子弟和大臣们都涕泪连连,挥起袖子在眼角擦拭,可谓是忆苦思甜,倍感辛酸。

站在他下方的李辅国也哽咽地擦拭着眼泪,颤声说道:“陛下你醉了。”

“朕醉了吗?非也。”李亨仰头灌了一口,恣意高声说道:“没有昔日的忍辱负重,哪有今日的稳操胜券!君临天下!朕受的那些屈辱到底是拜谁所赐,朕记得清清楚楚,清清楚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