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陌刀王 > 第八百二十四章 谋略和预判

盛唐陌刀王 第八百二十四章 谋略和预判

作者:夜怀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8:02 来源:笔趣阁

乾元二年秋九月,李泌渡过黄河在蒲州城与李嗣业和谈失败,双方进入一触即发的战争状态,郭子仪向皇帝上表,建议朝廷先迁至灵武,这样他才能放下心来与叛军决战。

李亨口口声声高呼要与长安共存亡,表示绝不后退半步,也要求郭子仪绝不能撤退。实际上他背地里早已经将出逃的队伍准备好了。皇帝心中还抱着很大希望,认为郭子仪能够力挽狂澜,能够击退李嗣业,保住关中,保住大唐。

所以他派出中使邢延恩代表皇帝前往前线督战,其实就是充当耳目提前汇报消息,津蒲度和长安之间也就几个县的距离,只要李嗣业渡河成功,唐军大败,他们就得赶紧跑路了。

郭子仪将大军分布在蒲津渡和龙门渡潼关三处,各沿着黄河河滩修建营寨,关中仅有了**万兵力被分成三部分。因为估计到李嗣业最有可能渡河的地方就是蒲津渡,所以由鱼朝恩的三万龙骧军在此驻守,程元振率领的两万龙武军在潼关,朔方军由节度副使仆固怀恩和神策军使郭英义两万五千人在龙门渡扎寨,时刻严防李嗣业从任何一个地方渡河。

这种分散兵力的做法对唐军十分不利,李嗣业只要集中兵力从一处突破,他们哪里能够拦得住,这就如同用针尖穿鲁缟一个道理。虽说乘船渡河有一定的困难程度,但世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

郭子仪为此伤透了脑筋,他一面不断派出斥候过河,探查李嗣业的兵力配置,以推断出准确的渡河地点,方便集中兵力防守对抗。另一方面决定派人从黄河沿岸每隔五里修建一座烽火台,上游一直通到龙门渡,下游一直通往潼关,一旦对岸李嗣业集中兵力发动进攻,他们便点燃烽火台传递消息,让黄河上下游火速驰援,这样才能使有限的兵力尽可能地阻碍敌军过河。

李嗣业也深知在黄河边等待的时间越长,唐军这边的防备也就愈严密,所以他准备趁着唐军的烽火台尚未构建完成,选择一个地点突破黄河进入关中。

因此他派人在中条山下大肆砍伐树木,扎成木排和浮桥随时准备渡河。并且派人传信到潼关外的灵宝,命田珍和燕小四加紧攻城以给潼关唐军造成压力,以至于整个黄河至潼关防线就像一座四处漏风漏雨的房屋。

临战前他把军中的智囊们全部召集到了一起,既有安禄山的降将严庄高尚,也有跟着他从河西走出的徐宾岑参,连同崔乾佑,蔡希德等人也坐在席位上。

李嗣业双手撑在膝盖上,胸有成竹地问道:“我们屯兵于这蒲州,就是为了进入关中,如今郭子仪兵力三分,依次驻守津浦渡,潼关和龙门渡,今日叫你们来,正是要问问诸君,我们该从何处渡河进攻关中。”

作为他的头号军师,徐宾率先开口道:“主公,这三处进攻地点各有优劣,潼关坚固易守难攻,就算有风陵渡可以渡河,但城墙已经延伸到了黄河河滩上,渡过河还得攻坚,进攻的难度很大。但有两个优势,一是能够与田珍和燕小四两面夹击潼关,第二,也有出其不意之效,郭子仪绝对想不到我们会从这里进攻。”

“蒲津渡,朝廷的重点防守就在蒲津渡,这里也是最理想的渡河进攻地点,浮桥虽然被一把火烧掉了,但浮桥上的铁索还在,两岸牵引铁索的铁牛也在,只要左右用木船佯攻,当天晚上从浮桥上铺木板,第二天早上就能够到对岸。但郭子仪就亲自坐镇在这里,兵力布置也最重,而且它位于龙门渡和潼关之间,一旦渡河就是硬碰硬。”

“第三就是龙门渡这个地方,渡河后距离长安虽远,但唐军兵力布置中规中矩,所以综合来说,这里是最好的过河地点。只是我们能够想到的,他们也一定能够想到,郭子仪定会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所以我建议主公从龙门渡进攻关中,只是需要谋划一番。”

李嗣业慎重地点了点头,站起来捏着下巴问道:“若如徐公所言,应当如何用计?“

“主公应将大部兵力调往河津县,留一部分兵力在蒲津渡伐树铺桥,制作船筏,故布疑兵,大造声势,将唐军多数兵力吸引在蒲津渡。我河西大军趁势渡龙门而攻长安。”

他捋着胡须在帐中踱步,先是赞同地嗯了一声,又转过身来问道:“郭子仪深谙用兵之道,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虚虚实实的兵家诡道,这种故布疑阵的计策也许能够骗得了别人,但骗不了他。”

徐宾上前一步问道:“主公的意思是……?”

“兵不厌诈,既然郭子仪能够识破疑兵之计,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率大军前往龙门渡伐木造船,将声势造得越大越好,宣扬给唐军我们就是要在龙门渡渡河,而蒲津渡这边则偃旗息鼓,只在河畔布下少量兵力,引起郭子仪过度解读,将重兵继续囤积在蒲津渡,我军则一举突破龙门渡入关中。”

众人叉手称是。

他将目光投向养子李崇豹,征询地问道:“豹儿就率八千兵卒留在蒲津渡如何?岑夫子也留下来辅佐你。”

李崇豹躬身说道:“孩儿遵命。”

李嗣业又道:“让你留在蒲津渡,并非只是按兵不动,也需要暴露一些蛛丝马迹给唐军。你白日时龟缩蛰伏,夜晚便率兵出来活动,在黄河滩头弄出一些火把动静。”

“父亲放心,孩儿自当用心照办。”

他嘱咐了儿子之后,当夜便召集大军出发,火光照耀得黄河河面如波光在月色下荡漾,对岸的唐军斥候看到了这一情形,便报告给了正在大帐中踌躇不决的副元帅郭子仪。

郭子仪闻言而惊,连忙挥手说道:“引我过去看。”

他与鱼朝恩一同前往黄河岸边,遥遥望见有万千闪耀的火把结成队伍沿着黄河朝上游而去。

鱼朝恩面露喜色说道:“李嗣业大军动了,他这是要北上龙门渡,从龙门渡黄河入关中。郭司空,我们也应当立即出发前往龙门渡口增援堵截。”

郭子仪低头沉吟,抬起手掌说道:“鱼中使稍等,河西军的动静这般明显,虽是夜间出发也算是大张旗鼓,李嗣业素来行事周全,绝不可能出这么大的纰漏。”

“那依司空所见,我们该如何行事?”

“立刻命人给仆固怀恩传信,提醒他李嗣业已率部北上,让加紧修建工事,严整以待,并且沿河设下哨探,时刻监视河西军的动向,并随时将变化向我通禀。”

鱼朝恩虽对郭子仪的判断不能苟同,但他知道如今的形势,容不得半点差错,也怪不得郭子仪如此谨慎多疑了。

传令兵骑快马从蒲津渡大营迅速赶往龙门渡,报告给了在此地驻守的朔方节度副使仆固怀恩。仆固对郭子仪的话自然奉若圭臬,命人沿着黄河加紧修建瞭望台,并且时刻注意河东岸的动静。

夜色静谧时分,唐军兵卒登在瞭望台上遥望远处,影影绰绰地瞧见远处黄河滩头处,有无数火把往上游处行进,甚至马蹄的声音都能够从河水中传过来,刀枪凌厉的锋刃也似乎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瞭望台上的兵卒们胆战心惊,他们立刻连夜骑快马赶往龙门渡大营,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仆固怀恩。

接连不断有消息传来,都明确地预示了河西军把多数兵力北调,即将集中力量进攻龙门渡。仆固怀恩心中也有疑惑,但他理智地没有把自己的判断当做军情发给郭子仪,而是以一封长信把所有细节全部告知郭司空。

郭子仪自从接到这封信后,他的额头就没有舒展过,常常在营帐中踱步苦思。李嗣业素来诡诈,如今李光弼也投到了他的麾下,他的计策绝不会如此简单,简单到连仆固怀恩这样的粗人都产生了疑心。

根据仆固怀恩的来信,纵观河西军在黄河沿岸的所作所为,其中有很大的疑点。如果李嗣业真要率大军北上龙门渡,又不想让他们知晓,只需远离黄河河岸行军,像现在这样做不过是掩耳盗铃,他绝对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郭子仪已在心中得出结论,李嗣业所谓的北上龙门渡不过是虚晃一枪,疑兵之计。他的主力根本没有离开蒲津渡和蒲州城。如果自己沉不住气,在他的诱使下也将大部分兵力调往龙门渡,关中将沦陷敌手,大唐也终将黯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