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陌刀王 > 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顿河东

盛唐陌刀王 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顿河东

作者:夜怀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8:02 来源:笔趣阁

听到李嗣业的话,白孝德的心中很是愧疚,上前单膝跪地说道:“主公,孝德太过冒失,没能留住郭英义的性命,还请主公责罚。”

李嗣业连忙弯腰将他搀扶起来,握着他的手衷心说道:“孝德为我军先锋,一日之内便已攻克了夏阳县城,为我军进入关中平原铺平了道路,你已经有六个日夜没有卸甲了吧。恪尽职守勇毅可当,三军将士应当以你为表率。”

他身后许多将领站在一旁,脸上的表情变幻复杂。

李嗣业将众人召集进县衙中,商讨进入关中平原后该如何施展进攻,针对分歧主要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不去理会蒲津渡的唐军主力,直接攻陷长安。另一派主张先以雷霆万钧之势进攻蒲津渡,将郭子仪一举击溃,这样才能够放心地去取长安,而且日后占据四关的行动也能轻松许多。

主张先进攻长安的是以徐宾为首的一干谋士将领,他把关中地形图铺在中央的案几上,伸手指着蒲津渡口的位置说道:“蒲津渡距离长安只有二百多里地,夏阳县距离长安却有三百余里,郭子仪身为唐室将领,无法按照自己的心意去作战,无论如何要优先保卫长安,那么我们战场的预设地点必然是长安的近郊,所以长驱直下长安才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谋士高尚却持相反态度,也俯身在地图上说道:“我军已入关中,无论是朝廷中的皇帝,还是驻守蒲津渡口的郭子仪,都自知不是我们的敌手。他们若要保全朝廷,首先要做的定然是护送皇帝离开长安。他们的逃跑路线首选的是哪里?难道不是太上皇昔日南巡的蜀中吗?蜀中土地肥沃号称天府之国,又有蜀道天险拦阻,是天然的避难所。若皇帝占据蜀中,以圣人号令天下藩镇。到时候主公就算扶持一个傀儡登基,也难成正统,容易受到其余藩镇的挑战。”

“所以我建议主公先占据凤翔郡,控制住关中平原西面,自西向东驱赶郭子仪与唐廷。潼关有我河西军阻挡,他们唯一的路途便是南下武关,入南阳,甚至是过长江入江东。”

高尚自信又傲然地说道:“昔日上皇西逃之时,已经使得关中和天下人心受损。这次皇帝李亨南逃,北方人心定然分崩离析,皇帝只有偏安江南才能苟延残喘。而如今南方势力业已黎定,皇帝南下必然与地方藩镇不和,若要立住脚跟,就必须要冤杀一批地方将领,他们相互厮杀必然实力受损。介时主公扶持皇室称帝假为正统,正如昔日曹魏依次平定北方。等北方大一统之后,主公只需派一得力大将率大军南下,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李嗣业听罢之后赞许地抚掌道:“高先生不愧是安禄山起兵的第一谋士,为我谋划出的策略也是极为老辣,内行至极。就依你的计策,先行占据凤翔郡,掌控大散关,堵住入蜀的陈仓道和关中西垂,然后从西向东步步为营挺进长安,这样做虽然使得皇帝李亨从容撤离,但是却能奠定今后夺取天下的胜局。”

他长立而起,对坐在左上首的段秀实下令道:“老段,你率北庭兵马向西挺进八百里,进入凤翔郡,掌控陈仓道。”

段秀实叉手领命:“喏。”

他又对坐在左下首的白孝德和赵崇玼下令:“赵兄,孝德,你二人率领飞虎骑大部向西为先锋进攻合阳、蒲城、富平,为段秀实西进打通道路,同时对长安形成威慑之势。若郭子仪提兵来攻,你们只可牵制避退,等我安置好河东诸地事宜后,再来与你们汇合进攻长安。”

李嗣业定下谋定长安的基本策略后,便带领两百亲兵从龙门渡回到蒲州。他留在蒲州绛州、上党等地的兵力只有两万五千人,这些人由一部分安西兵和少量飞虎骑组成,还混杂了大量的唐燕二军的降卒,可谓是鱼龙混杂。

他需要一个人来掌控这些人坚守住上党,且事先已经有了人选,这个人就是他的次子李崇豹,无论从忠诚度还是个人能力方面,李崇豹都是最好的人选。

幼子李旭虽然也成长迅速,却没有李崇豹那样经历过真刀真枪的肉搏。且李旭的特长并非兄长那般擅长征战,而在接人待物,处理事件上有他的独到之处。李旭跟在他身边一年来,见识了天下的战乱,举目可望河山满目疮痍,经历过这些之后他也成长了许多。逐渐成为一个拥有志向的少年。

他在蒲州城见到次子后,父子二人策马前往附近的普救寺,登上山寺的山顶。

他们站在寺庙山门前,遥望黄河两岸的绮丽美景,鹳雀楼雄立在河滩岸上,日暮乡关被黄昏渲染,给人一种苍凉宏大之感。

李嗣业指着黄河两岸说道:“这里是炎黄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天下的中心。你父亲我前半辈子一心忠于大唐,积极投身于扶持皇室延续盛世的大业之中,可惜在这沧桑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努力实在是微不足道,且不经过流血牺牲的大变,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自安史起兵以来,我中华文明站在历史的三岔口上,或经历藩镇之乱百年有余,变开放为保守,变外向为内卷,变包容为排斥,变求强为求稳。今后五百年内将不复开元之鼎盛。或者是我们父子历两至三世奋斗,重塑天下根骨,重振汉室鼎盛,开创文教科学,成就千古未有之基业。至于今后千古文人,庸碌后生如何看待我们父子,就交由历史来评定吧。”

李崇豹激动不已,转身叉手对父亲说道:“听父亲一言,儿子胸中心潮澎湃,甘为父亲前驱平定天下。”

他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肩头,欣慰地说道:“得河东而天下安,据上党可望中原,昔日强秦从韩赵手中夺取上党,奠定了平定六国的基础。今日父亲就把上党交到你的手中,从此之后我们之间就隔着一条黄河,你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只能自己承担,遇到什么困难,也只能自己做决定,你能够挑得起这副担子吗?”

李崇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才神色凝重地说道:“儿子年岁虽小,经验不足,但我一定会虚怀纳谏,多向麾下的老将老卒学习,绝不坠父亲的名声。就算我驻守期间不能开疆扩土,拼尽全力也要保证上党不落入敌手。”

“好!”李嗣业欣慰地笑了,他担心李崇豹心比天高,自高自大,刚独立担当大任就要立志攻克北都太原,妄想占据整个河东。不能够脚踏实地者,他如何敢将一地的管辖权交到他的手上。

“李崇豹听命!”

儿子叉手跪到了地上,李嗣业把自己的佩刀从腰间解下来,双手托交到了他的手上,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任命你为泽潞节度使,执掌泽潞绛蒲四州,管辖四州兵马两万五千余人。你不止要担当起一个守将的职责,还要学会治理地方,恢复生产提高田产,收拢民心善待百姓,当你真正做到面面俱到时,这些都是你可以依仗的手段。我把岑参留给你当你的参谋,今后无论有什么事情,都要多多与他商量。”

“父亲教导,儿子铭记在心。”

“起来吧。”李嗣业亲手将他从地上搀扶起来,拍着他的膝盖说道:“成为泽潞节度使后,治所就不能在这蒲州城了,而应该搬到上党盆地中的潞州府,只有在那里才能够兼顾南北,坐望中原。明日你就率主力前往潞州,我亲自在蒲州城外为你饯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