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商业广场回古代 > 第146章 面圣(二合一)

带着商业广场回古代 第146章 面圣(二合一)

作者:灵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6:39 来源:笔趣阁

汴京城作为宁朝国都,能够容纳上百万人口,是整个宁朝最繁华的城市。

汴京城一共分为内城、外城以及皇城。

外城是普通百姓安居之地;内城是汴京城的王公贵族、汴京百官和少部分富商安居的地方;皇城则是皇帝和皇族居住之地。

陆景进入内城之后,发现内城豪宅遍地,各种府邸建设得富丽堂皇,令人目不暇接。

来到皇城外后,陆景感觉到一股肃穆威严之气扑面而来。

宁朝立国已有两百年,在历代皇帝的营建下,宁朝的皇城显得气势恢宏,庞大巍峨。亭台楼阁之间,皇者气息尽显。

“来者止步,此乃皇城禁地,擅闯者死!”一声厉喝从皇城城门楼上传来。

陆景抬起头,看了眼足足有十几米高的城楼,城墙上的御林军守卫正虎视眈眈盯着他,一些御林军手上还拉着弓箭对着他。

仿佛陆景只要稍微显露出一丝敌意,御林军们就有可能放箭。

原来,为了守卫皇宫和皇帝的安全,皇宫的城门通常都是紧闭的。就算是每次大朝会之时,也只是按时打开城门,很快就会关闭。

每次有人进出城门,包括朝廷大员进入宫里,都要事先禀报,经过御林军们的第一道检查。

陆景没有托大,朝着城楼朗声道:“我是杭州商务司司长陆景,奉圣上口谕,进京面圣。还望诸位通禀一声。”

“奉圣上口谕?”城门楼一名军官模样的男子听到这话,急忙对身边一名御林军将士吩咐道,“你去宫中确认一下。”

“是,大人。”御林军将士应声离去。

在宁朝,皇帝的口谕分为两种。

一种是皇帝的面谕,也就是皇帝当面说的话,这个不存在造假或者传错的情况;另一种是传奉口谕,它是由太监、大臣或者锦衣卫去转达的。

别看只是口谕,但也有专人书面归档。

陆景看了看这名军官,很年轻,也就三十岁左右,应该是一名校尉。

校尉再次看着陆景,说道:“把你的官凭送上来,验明正身。”

很快,城楼上就放下一个篮子。

陆景从怀中拿出商务司的官凭,走上前放入篮中。

很快,篮子被拉了上去。过了片刻,城楼上就传来一道声音:“开门,只准一人进入。”

不一会儿,紧闭的城门缓缓打开一丝门缝,只够陆景通行。

陆景在心里感叹了一句这繁琐的规矩后,走进了这警戒森严,神秘莫测的皇宫重地。

步入城楼后,陆景还是被御林军拦了下来,两名御林军先检查了陆景的身子,确实没有携带任何利器后,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时,刚刚和陆景说话的校尉也走下楼,打量了一下陆景,将陆景的商务司官凭还给陆景,冷淡道:“已经通报宫里,先在这里候着吧。”

陆景只能点点头,耐心的在城楼处等候。四个御林军军士站在陆景身边,虎视眈眈地盯着他。

……

垂拱殿。

天启皇帝赵睿正在批阅奏折,一旁的内监总管德喜从旁侍候着。

突然间,德喜见殿外一名小太监朝他招手,德喜当即轻手轻脚的来到殿外。

小太监在德喜耳边耳语几句,德喜点点头,重新回到殿内。

“官家,杭州商务司司长陆景正在宫外等候,不知官家是否接见陆景?”德喜躬身道。

“陆景来了?”赵睿放下手边的奏折,笑道,“宣他进殿。”

德喜正欲吩咐下去,却听赵睿又道:“对了,顺便宣户部尚书张九龄,工部尚书孙谦,工部侍郎管竺觐见。”

“是,官家。”

……

城楼处。

陆景已经等候多时,突然见一名小太监从远处跑来,先和御林军亮明身份,交谈一番后,这才走到陆景身边。

小太监扯着自己略显嘶哑的鸭公嗓,说道:“陆大人这边请,官家宣你觐见。”

“有劳公公了。”陆景回了一句。便跟着这个小太监步入皇宫之内。

一路走去,每隔一段距离,都有御林军在两边站立守卫。此外,不时还有御林军小队在来回巡逻。

皇城之内,宫殿接连不断,各种宫墙就如一道道帷幕,将陆景的视线挡住,并不能让他很好的观察皇城内的情况。

纵然如此,管中窥豹,也能感受到这座皇城恢宏的气势和磅礴的形态。特别是远远望去的太极殿等多个宫殿,占地庞大,建筑高耸。

琉璃金瓦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栩栩生辉,一股王者的气势扑面而来。

陆景经历过现代的信息大爆炸,各种关于宫廷的电视剧、电影看了许多,从某些方面来说也算“见多识广”。

前去面圣的途中,陆景乘机和带领自己进宫的小太监打听消息。

乘着无人注意,陆景快走一小步,将一小包银子塞到了小太监手中,笑道:“公公辛苦,有劳公公带路,这是一点小意思。我第一次面圣,还望公公提点一下面圣时需要注意什么。”

小太监愣了愣,看了一眼手上的银子,轻轻掂量一下,便知道陆景出手大方。

他稍稍犹豫一下,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悄无声息的将银子收了起来,和善道:“陆大人多虑了,官家是明德之君,只要不失礼,就不会有什么差错。”

说归说,小太监还是将一些面圣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给陆景讲解了一遍。

听到小太监面授机宜,陆景心中感叹一声,这笔银子没白花。

两人谈话间,已经来到了天启皇帝所在的垂拱殿。

小太监顿时不再多言,交代陆景在一处地方等候,他则进入殿内禀报去了。

没过多久,殿内传来一声通禀,“宣陆景觐见!”

小太监去而复返,领着陆景进入垂拱殿。

一进殿内,外面的冷风顿时消失,殿内的地暖顿时让陆景整个人暖和了起来。袅袅升起的香料味,让人精神一振。

进入宫殿,陆景本想好好打量一下这垂拱殿的情况,可是想起小太监先前的叮嘱,便放弃了这般念头,老老实实的低着头,跟着小太监步入宫殿。

“官家,陆景带到。”小太监说了一句。

听到这话,陆景连忙抬头,只见殿内一张案桌后,正坐着一名身穿明黄龙袍的青年男子,坐姿挺拔,相貌堂堂,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帝王之气。

“臣陆景,叩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陆景跪拜行礼道。

“爱卿平身。”赵睿摆了摆手。

“多谢圣上。”陆景站起身,等候赵睿开口。

赵睿打量了一眼陆景,见他仪表俊朗,年龄不过二十上下,当即笑道:“陆爱卿,商务司发行福利彩票,利国利民,朕得好好感谢你。

若不是发行彩票,国库也没有那么多银两救治灾民。”

这话是赵睿的肺腑之言,发行彩票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在各州发行后,一年少说也能为朝廷带来数百万两的收益。

数百万两银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功德无量。

“臣不敢居功,若不是圣上在各州成立商务司,将彩票推广至天下,这彩票也不会带来这么大的收益。”陆景谦虚道。

赵睿知道陆景此话有拍马屁的成分,轻笑一声,继续说道:“陆爱卿不必自谦,若不是你的筹划和主意,也不会有如今这个局面。

对了,朕听工部侍郎管竺说,你在这段时间发明了水泥,在杭州城修建出几条光滑平整、坚硬无比的水泥道路,可有此事?”

陆景知道正戏来了,当即正色道:“启禀圣上,确有此事。”

说着,陆景从怀中掏出一叠照片,说道:“圣上请看。”

赵睿看了德喜一眼,德喜会意,走到陆景面前接过照片,递给了赵睿。

这些照片是陆景离开杭州前,专门用照相机拍摄的水泥路照片。

赵睿定睛一看,只见一叠栩栩如生的图画映入他眼帘。

图画上画着一张张水泥道路的图片,仿佛令人身临其境。

在图画上,能够看出光滑平整的水泥路,老百姓们在道路上行走,脸上带着笑意。

有几张图上更是有马车经过,完全没有任何尘土飞扬的模样。

原本赵睿只是听管竺的口述,知道这水泥路有多么光滑平整,具体如何,心中并没有直观的印象。

可是看了这些图画后,赵睿仿佛出现在杭州水泥道路前一般。

“陆爱卿有心了,单单这些图画,你就费了不少心吧?”赵睿满意道。

陆景不敢居功,悻悻一笑:“圣上谬赞。”

照相机拍出的照片清晰无比,可赵睿并不清楚,他还以为陆景请了画师专门画在纸上。

此刻见陆景这般谦逊,赵睿对陆景的印象又好上几分。

就在此时,一名太监快步走了进来,躬身道:“官家,户部尚书张九龄,工部尚书孙谦,工部侍郎管竺求见。”

赵睿点头道:“宣他们觐见。”

“是,官家。”太监应了一声,又快步离去。

没过片刻,太监领着三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臣张九龄,臣孙谦,臣管竺叩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跪拜行礼道。

“诸位爱卿平身。”赵睿开口道。

“多谢圣上。”等三人起身后,赵睿微笑道:“朕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杭州商务司司长陆景,之前在杭州城发行彩票的就是他。”

陆景朝着三人行礼道:“下官陆景,见过三位大人。”

张九龄和孙谦点点头,见陆景年纪轻轻,心中有些意外。

至于管竺,之前已经和陆景见过一面,对着陆景笑了笑。

赵睿见几人打过招呼,开口道:“今日让诸位爱卿前来,便是商议这水泥之事。朕准备大规模生产水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工部尚书孙谦和管竺早就对这水泥眼热无比,当即附和道:“圣上,这水泥坚固无比,用它来打造城墙、码头、道路,再合适不过!”

一旁的户部尚书张九龄突然问道:“圣上,不知这水泥成本几何?”

赵睿看了陆景一眼,笑道:“陆爱卿,你和大家说一说吧。”

“是,圣上。”陆景点点头,说道,“水泥目前的成本是一吨八百文钱,以杭州城修路为例,一条十里长的主干道需要用到一千吨水泥左右。

算上砂石等材料以及人工开支和伙食费等等,总耗费大概在五千两银子左右。”

“五千两银子?”在场几人包括赵睿在内,都发出一声惊呼。

按照以往的修路成本,修筑一条十里长的主干道,起码也得十万两银子。

没想到使用水泥修路后,成本骤减,实在令人意外。

“好!好!好!”赵睿惊喜道,“这水泥成本如此低廉,要是我朝的城墙和道路都用水泥来建造,我大宁岂不是能够奠定万世之基!”

孙谦和管竺脸上都露出笑容,圣上对水泥越是看重,意味着工部在圣上眼中的地位就大大提高!

张九龄微微蹙眉,他从圣上的话中听出了,想要大兴土木的意思。

身为掌管钱粮的户部尚书,他不得不给圣上泼上一盆冷水。

张九龄上前一步,劝阻道:“圣上,这水泥的成本确实低廉,但如今各地受灾严重,百姓食不果腹。

若是在这个时候用水泥建造城墙和道路,说不定会引起民怨,望圣上三思!”

听了这话,赵睿眉头一皱,张九龄的话不无道理。

现如今各州发行彩票,国库的确宽裕一些。倘若在此刻大兴土木,的确会惹人非议。

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而朝廷却大规模建造城墙和道路,长此以往,民间定然民怨沸腾。

这并不是赵睿想要看到的!

这时,一旁的陆景突然开口道:“启禀圣上,水泥的成本固然低廉。可目前来说,水泥的产量并不高。即使想要大规模修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赵睿点点头,赞赏的看了陆景一眼,心中明白陆景这话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水泥产量不高的确是一个问题,但想解决并非完全没有办法。

“既然水泥产量不高,那建造城墙和道路之事先放一放吧。”赵睿面色不变道。

“圣上圣明!”张九龄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

“张大人,你刚才说百姓食不果腹,下官记得前段时间不是各地筹集粮食送往救灾地了吗?”陆景对张九龄问道。

张九龄轻轻点头,叹气道:“由于旱灾的关系,百姓们颗粒无收,筹集粮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此话一处,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颗粒无收”这四个字实在太过刺耳!

陆景沉吟片刻,说道:“启禀圣上,前段时间臣种植了一种名为土豆的农作物,能够亩产数千斤。

这土豆除了亩产惊人之外,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在一年之中都可以在旱地种植!”

陆景这番话掷地有声,打破了垂拱殿的沉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