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始皇万万年 > 第九十一章 币制改革和经济捆绑 上

始皇万万年 第九十一章 币制改革和经济捆绑 上

作者:又乖又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08 来源:笔趣阁

“哈哈哈!白朴和赵成这回做的好啊,尤其是那个拍卖朕只是提过一句,他们居然真的搞出来了,不错不错。”秦政仰头大笑道。

下面的赵高和张苍自然是赶紧上前奉承了两句,秦政听完更受用了便道:“当赏!这冬天也快过完了,领完赏赵成他们可以上任了。

正好司马师也要回魏国可以让他们同行,再给他们个任务,给司马师好好秀秀大秦的新军和新装备!”

“嗨!”负责采买武器征兵训练的赵高上前答应到。

秦政这么做的原因显而易见,大秦虽然经历改革却没有把握在崎岖的山西北部全歼魏军,而且灭了魏国大秦还得独自对付俺答汗,所以必须确定秦魏同盟。

但秦不论是人口地盘状态都胜过魏国,自然要好好敲打敲打他们,保证大秦的盟主地位,让魏国给大秦做盾牌。

如此一来大秦刚刚试制成功的基础火器就是最好用的手段了,反正只是带着司马师在远距离听个响他不可能学了去,既能震慑魏国又能检验可靠性一举两得。

“陛下,其实赵成他们的配属早就准备好了,明天就可以上路,不过商贾的投资可能要等两位全面梳理河东以后了,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赵高提醒道。

秦政也明白商人不是官僚军队,没有那么高的组织度不能强求,而且以后他们基本上会找代理人常驻河东,自己去不过是打个前站罢了。

这时候张苍突然问到:“陛下,如果河东安定了,我们下一步目标是?”

秦政一听稍稍沉吟,河东的是最多还要十来天就能完成框架了,而后冬天也接近尾声了,大秦的变法将会迎来一个小**,到时候是继续固守还是主动出击呢?

秦政仔细一想还是决定暂时苟着,毕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嘛。

大秦已经有了山河三关之险,再开展大生产囤积粮草训练军队,提高各项技术水平,最后一举南下东出重新建立帝国霸业。

于是秦政又问到:“不知道最近的征兵训练,以及粮草装备情况怎么样?比之我们刚到时如何?”

赵高和张苍早就准备好了秦政一问赶紧递上自己的统计书。秦政也不去接,直接让郑令展开读。

“截止到昨日,已经征召新兵六万六千人全部为脱产兵,已经训练安置了其中五万,分布于上郡北地三关。

其余一万六千人中,一万两千人将直接启程赶赴河东,就地训练补充河东都督府,剩下四千加入中尉军和禁军。“

赵高示意郑令暂停一下,自己上前解释到:”全国适龄男子还有很多,但是根据陛下指示要提高征兵素质,那可以充当职业兵的男子大概还有不足四万。

现在采用的是农田和财物一起支付的形式,职业兵可以选择按人头分田只要还在服役田就归他家耕种,如果要退役则需要安排家中子弟继任。

而如果选择财物就是按照先前规定的每月100钱布三尺,因为士兵都是随营吃住,这些钱都会直接寄到他们家中。

不过现在选择财物的士兵不太多,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田地,所以暂时也没花到什么钱。”

秦政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古代华夏人对土地的渴望,即便大秦现在并不缺土地,老百姓还是恨不能多拿到一些地。

而且秦政选取的职业兵兵员都是有一级以上爵位的,这些人已经是拥有“佃户”的自耕富农了,想的当然是扩大土地面积,立功升爵位。

这种情况下原来标准的一百钱和三尺布就显得寒酸许多了,不过秦政关心的并不是这个,反正大秦少了不少人口但土地却还有不少。

大秦真正关心的是货币,大秦现在已经在准备进行币制改革了,因为新技术的出现,很快大秦的铜价会出现一次暴跌如果不改革,整个国家的经济会瞬间混乱。

况且以前秦国为了跟六国做生意建立了一套复杂的兑换系统,大秦虽然依据法律规定了货币的成分价值,但六国明显随意的多。

尤其是改革不彻底的韩楚等国不少地方贵族还能自己铸钱,大秦对此是毫无办法只能禁止部分恶钱流通,客观上限制了经济发展。

今天天下在此混乱,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乱七八糟的货币流入大秦,秦政必须统一建立一个稳定的大秦体系,才能应对国外的交流。

“赵卿做的不错,但是土地并不是无限的,现在已经要入春了,不出意外百姓们应该会发现如今的土地气候远没有以前优越。

如果再不用上先进的农业技术,土地的产量恐怕会大打折扣,到时候士兵们还会不会选择田地就不一定了。”秦政悲观的表示。

赵高其实已经被秦政和子廉多次告知农田减产的可能性,但是他也没办法在短时间转变士兵的观念。

但是士兵们在前线拼死拼活的时候,后方却传来你家粮食只产了去年一半的消息,士兵们会作何反应?即便不会兵变也会士气低迷吧?

秦政继续道:“所以朕决定采取价值和信用双轨制度,同时提高职业兵的薪资。”

赵高和张苍都有些疑惑,新勇货币的概念可不是那么好理解的。

秦政拿出几张图纸递给二人道:“这上面是朕画的新币图案,以后新币会制成元角分三种规格,再用金银铜三种材料,每种货币都会有1、2、5三种面值,两种材料之间兑换比例为1:10。

上个月朕就已经吩咐少府按照兑换比例制作相应大小的货币,金银贵币采用合金掺杂的方式铸造,如今数量应该不少了。

至于以前的铜钱可以按照市场购买力到各地银行兑换新币,让所有的乡里都张贴布告,限期一个月,一个月后大秦将停止旧币的流通。”

说实话秦政这么做是有些操之过急了,肯定会有不少负面影响,但是秦政不能等,大秦更不能等。

只有规范新货币,才能用政府指挥金融的手段安定物价,才能大范围的开展列国间贸易,为大秦的一切可出售先进产品抢占各国市场服务。

张苍作为御史台的实际负责人自然是听闻过这个计划,而且他还亲自参与了新兴铸币工具的研发试用,虽然对经济理论他还是不甚了解,但是他已经明确的意思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赵高虽然是刚刚听说,但是秦政的又是搞兑换又是提高薪资,还要开展河东的工商建设。

这些哪一条不是为了新币改革铺路,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压根也没给其他人反对的余地……

这时候秦政突然脸色一变道:“自古百姓钱贵便融化铜器铸钱,钱贱就融化钱做铜器,从今天起大秦再也不许出现这种情况。

以后任何人不得私铸钱币,任何人不得损毁钱币,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拒收新币,违者流放起步最高腰斩!”

秦政这话一出,两人明显打了个冷颤不过他们是在替嬴逸为首的老贵族们担忧,这些人钱不一定多但是铜器多的是。

他们可是市场上炒卖铜器铜料的主力,如果大秦禁绝了这条道路,不少破落贵族怕是要血本无归了。

当然在秦政眼里这是挖国家墙角的行为,这种人就是他亲爹也不能纵容,要不然这改革就跟没改一样,老贵族们肯定会大肆聚敛旧币铸造铜器等待升值。

但是他们不知道大秦将来的铜产量会有多么恐怖的提升,如果他们今天臀肌旧币炼铜,将来才会是血本无归。所以秦政看似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实际是就了他们的命!

当然这种事也不用跟他们说,大秦老贵族早就没有了领地的控制权,再没了财力,压根没有能力搞事。

只要等上两个月,大秦的新作坊一出来,世面上的金属都得便宜不少,这群人自然就醒悟了,到时候少不了要弹冠相庆呢。

“陛下,臣这份是关于整修道路和清点物资的,不过相比赵大人臣的汇报恐怕不大乐观啊。”张苍见气氛有点沉重,赶紧岔开话题道。

秦政一使眼色,郑令继续读起来:“最近两月全国各地共开启大中型工程建设三十五处,其中以三关和长城的检修工程最为浩大。

三关虽然位置有所变化但是质量问题不大,只需要进行例行修补,现在已经在进行了预计两个月左右就能全部完成。

但是长城方面走向与我朝差距甚大,整个云中长城几乎废弃,北地和陇西长城也多残破。

如果要全面修缮的话,恐怕要花费巨量人力物力,需要征发劳役十万人工作一年,而重建云中长城恐怕还要再加倍……”

秦政一听眉头紧锁,长城肯定不能不修,毕竟现在外面恐怕还有不少蒙古部族,要是三天两头来搞事即便打不进长城,也会牵扯大量精锐军队。大秦的兵力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了,可不能白白消耗在这上面。

可是大秦的改革才刚刚开始,全国建设哪里不需要人?一次性征发六分之一的青壮劳动一年,大秦的工农业生产还要不要了?除非能找到一群比较闲的人……

想到这秦政突然眼睛一亮道:“修,怎么不修。但是不能让秦国的百姓来修,朕决定用新货币雇佣土默特部、回部、以及无地的韩人、庶子来修。

价格方面你们去商量,朕只有一个指示,那就是一定要丰厚,要丰厚到连关中老秦人也要嫉妒。”

二人一听也是一愣,怎么能比关中子民还高?这不是挑拨是非吗?

秦政也看出了二人的疑惑,胸有成竹的笑道:“朕就是故意要这么做。一来用这些人暂时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二来发放新币将他们拉进大秦的经济体系,

三来用告诉大秦子民国家以后会更多采取这种方式来修建工程,给他们一个念想,让大秦子民更乐意参加国家的建设。

最后也能在即将到来粮食危机里给这些边缘地区的新秦人一点补贴,避免大秦不得已断尾的时候,损失太多。”

“妙啊,陛下!”赵高二人赶紧奉承到。

其实秦政这个手段也不新鲜,就是后世著名的以工代赈和经济捆绑的结合。

如果做的好的话真的能达到秦政所说的四点,等工程结束后大秦将会收获边境的稳定、附庸的忠诚、经济的融合、核心民众的上进心。

但是即便如此优秀的制度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两部劳工的素质和技术扩散问题。

显然张苍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方面,虽然不想打击秦政的积极性但还是硬着头皮道:

“陛下,臣还是有些顾虑,恐怕两部的人民素质和脾性不适合以修筑长城。

而且回部还好说,万一土默特部将来反叛,经过他们修筑的长城会不会有问题?而他们学会了这种技术会不会在草原上修筑城墙抗拒大秦?”

秦政听完也点了点头,他知道张苍说的虽然没有那么严谨,但是也是不得不考虑。

可是秦政既然想要利用这些人就不得不承担这些风险,所以秦政只能开口道:“那就由老实的韩人农民工匠修筑关键位置,土默特部和回部负责打下手。

但是不能让两部看出问题,以免他们怀疑,另外还可以筛选出一部分韩人、秦人直接去当地定居,给他们分田,折算工钱。

如此一来人力也有了,钱也省了,还能往边疆移民往两部掺沙子,怎么样?”

两人互相看了看也觉得如此一来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确实是个好主意。

只是他们都觉得关中的老秦人恐怕不大愿意去边境上,最后当地就会变成两部和韩人并立,到时候就是继续经济捆绑,文化同化,玩平衡了。

虽然秦政提出了这么多主意,未来的变化也可以预见会向好发展,但是他还是有些失落,现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大秦的制约太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