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始皇万万年 > 第六章 修路办学能致富

始皇万万年 第六章 修路办学能致富

作者:又乖又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08 来源:笔趣阁

这时候赵高突然站出来唱反调到:“陛下,去请唐解之事,我看不应该让大司农去。”

秦政听完一脸疑惑,赵高难道是让他学刘备三顾茅庐?

秦政问到:“赵卿,莫非是要朕亲自去请?”

赵高却摇了摇头:“臣岂敢,臣听说楚墨号称守义如有弱小所求,必定帮助,而陛下是天下至强,又行战养战战止战之术,楚墨肯定不喜。

倒不如让受难的百姓先去,让楚墨知道流寇什么样人,陛下再出面请求,必定事半功倍。

而且将作还有我秦墨门徒,三派虽然分立,但多少同气连枝,加上大司农引荐,事应该可成。”

秦政听完又看了看子廉,子廉也微微颔首,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秦政也不再犹豫了:“好,就依赵卿所言,但是也要让唐解明白,我大秦不是兵不强马不壮,只是摸不清敌人路数,拳拳打到空气上。”

“嗨!”众人纷纷应和到。

暂时解决了这一档子事,秦政的的气也消了不少了,随即做到自己的座位上说到:

“我们继续讨论大秦恢复秩序的问题,朕想知道现在有哪些方面还不能恢复到原状?”

身为丞相的嬴逸当仁不让,好在他也确实有准备,于是上前说到:“陛下,其实朝廷运作也好,生产建筑也好,问题都不大。

主要缺的是人手,但不是缺少青壮。朝廷缺的是有经验的官员,农业生产要等待春天,倒是不急。可是建筑就有些问题了……

原本按照我大秦的规划是要修一条聪九原到咸阳的直道,还要扩展天下的驰道驿站,但是现在北边没了消息,关东也…没了。

损失的青壮也无处填补,如果要继续征发徭役,势必有人会一年多工,如此肯定会耽误春播。”

强制百姓劳役在封建王朝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秦政是未来人,自然不会支持这种做法。哪怕秦的劳役实际是管饭的,部分还发钱,算是不少贫民冬天的保障。

“今年冬天就不要征发劳役了,不过根据清点那些无法独立渡过冬天的人可以组织起来,朕也不要他们修直道。

朕还有一个好营生给他们,保证比劳役轻松,收获还多。等开完会你去把他们都登记下来,领到少府,朕再去教给他们。”

“嗨!”嬴逸虽然还有些疑惑,但是也不敢多问,只能应和到。不过王离却有些看法。

“陛下,关东没了可以不用修,但是往北的直道还是应该动工的,北方那群游牧的情况到现在也还没弄清楚,不得不防啊。”

秦政也明白王离的顾虑,但是现在大秦真的经不起折腾,要是如当年二世那样大修骊山,怕是不用别人来打就亡了。

秦政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又开口:“其实先贤也为朕出过主意,传授一种快速的修路方法,但是朕听得不仔细,怕是要实验很多回啊。”

秦政说的自然是水泥路,别看后世华夏水泥产量单挑全世界,现在可是实打实的高科技,加上调制砂浆的比例等等,要成熟运用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他的话说完在场众人也不敢打包票,场面一度非常尴尬,还是老实人子廉给秦政解了围。

“陛下,只要您把大概的方法教授于我等,臣与墨家门徒必定夜以继日的研究,一定在春季之前拿出方案。只是不知道陛下的方法若成功,修路时间可以压缩多少?”

秦政见子廉出来力挺他,心里也有些感激,随即琢磨了一下给出来一个保守的数字:“如果只到长城,能缩短到50日左右。”

众人一听无不惊讶,要知道原来的直道规划的工期可是一年半啊!现在人手不足,秦政还敢说50日,岂不是神迹?

连子廉树皮般的老脸都激动的发红了:“陛下,如此神术如果成功,对我大秦真是大有裨益啊,以后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耕作训练了!”

众人也都纷纷兴奋的复合,他们也都看到了水泥路的价值。

秦政微微一笑,趁热打铁到:“其实缩短筑路时间的方法就是用石灰为主搅拌的砂浆代替条石,

而且这种方法做的砂浆还可以用在住房城墙修坝等等方面,几乎可以说是全能的。”

众人一听眼睛都红了,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宝贝啊,还样样行?不过有些工程经验的子廉却多了一份顾虑。

“陛下,如果是砸石取粉那岂不是比用整石还要费劲,如何能缩短工期呢?”子廉不解的问。

秦政点了点头道:“大司农说的对,如果只是人力来处理石头,自然不会快,但是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办法。

一来就是你见过的天雷的主要成分——火药,可以用来开采石头。甚至朕还能尝试把火药再进一步,成为炸药,不过也要慢慢来。

二来先贤还教授了朕一套利用牲畜水力的方式,可以简便有力的处理炸下来的石头,将其研磨成粉。

最后你们也都见过前朝(大明正统)留下的器物了吧,某些方面不得不说,是相当精巧。

所以,如果能学到这些技术,对我们进一步学习神术,肯定是有帮助的。所以朕准备让人去回部搜罗相关的资料,运回来给将作和少府学习。”

子廉听完也没有什么顾虑了,随即行礼退回。

秦政这时又说:“诸位,不管是工农士商,近期都要复工复产,起码要达到往年冬季的水平。

如果有难度就找朕,找大司农,看看需要什么样的神术帮助,只要是先贤有的,朕就能求来。稍加研究必定能事半功倍!”

“嗨!”众人异口同声到。

秦政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另外冬天很多事情没法开展,大家可以先考虑整合各地学堂的事情。

朕决定以后要逐渐提高各地孩童的入学率,最后达到人人可以读书写字,人人可以背诵法律的地步。”

秦政这话给予众人震惊,其实比水泥筑路还要大。现在他们一个个也不知道如何表态了。

其实地方教育机构从商周时期就一直存在,大都是官方的,孔子则开创了私塾教育。

但说到底这时候教育本质上是贵族的权利,即使是有教无类的孔子,也只能普及到富农阶层。

真正的普通人是完全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东西的。反倒是秦为了宣**律,推广传验,让民众多少了解了一些条文名词。

嬴逸赶紧进言到:“陛下,如果让所有孩童都来学习,一来乡校容纳不了,也教授不过来;二来不少百姓少时就帮助家庭做工,如此便少了一个劳力,百姓用度可能就不足了。”

秦政一听眉头紧锁,他生长在义务教育普遍的时代,自然不是很能体会这时候的上学难。

但是如果不能整体提高百姓素质,他发明再多东西也没用,最后只能是身死道消,发展停滞。

可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秦政也无法违背,只能龟速的循序渐进了。

“那就扩大一些规模,尽量让有能力的人都入学,如果有人家产足够教授孩子衣食无忧,却不进入乡校学习,就加税。

另外允许个人办学,不论收费与否,朝廷还可以按照学童人数,给予一定的扶持,不过教授的材料要朝廷审核。

另外补贴从朕的少府出,但是乡校也好,私塾也好都要接受朝廷的巡查,这个事你们也得替朕找个人来主持。”

“嗨!”众人这才答应到。

秦政叹了口气,心想:“唉!真不知道新中华立国时,先人们是怎么做到的。要想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