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始皇万万年 > 第五十八章 师徒斗申公

始皇万万年 第五十八章 师徒斗申公

作者:又乖又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08 来源:笔趣阁

大秦,春节宴会上

“申公,觉得今日的菜色还合口味吧?”秦政微笑着朝申不害问到。

申不害倒是不倨傲,直接恭敬的行礼道:“闻所未闻,美味无比啊。”

“那就好那就好。”秦政点点头,眼睛一转就想要把话茬引到入仕上,随即又道:

“能有此等美食,都是变法和新技术的功劳,申公对美食评价如此高,不知道对我大秦的变法评价如何?”

申不害早就料到秦政会来问这些,因为他也不是一次两次旁敲侧击了,可是达到到心里预期的申不害就是不接茬。

“不害现在只是一介闲人,不敢妄加评论,况且改革时日太短,一时也难以判断。”申不害继续打太极到。

其实秦政也不是第一次试探他了,但是申不害一直如此,秦政心里少不了骂他老狐狸了,可就是无从下手。

这时候不远处的唐解看出了秦政的失利,随即快步上前,朝申不害行礼道:“这位就是申子吧,在下唐解,楚墨。”

申不害一边还礼一边暗中打量着唐解,不由的猜测他的立场,毕竟法家跟墨家关系一般,尤其是轻侠楚墨甚至可以说是对头。

唐解也不废话直接道:“申子最近一直在宫中吧,可能不知道陛下想要办一场百家大会。到时候请诸子传人都来辩论,共鸣大道。

大秦现在在变法的开端,以后按照哪一家行事,偏向哪一家订策,都要考量这次大会的结果,相信申子一定也有观点要表达吧。”

申不害一听微微一怔,瞬间又恢复正常,在他心中开始揣测秦政的用意。

虽然秦政说了变法全民参与,又要开大会请百家争鸣,但是秦国实行法家的法制派的改革从秦简公就开始了,比申不害改革还早。

而后经历了商鞅变法的秦国,已经深深打上了法制派的烙印,秦政即使是天纵英才,也只能推着这辆战车前进,而不能给他换车轴。

所以申不害才久久不愿意正面回答秦政的邀请,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法家术派,跟法制派截然不同。

即使自己靠着秦政的赏识当了相国,也很难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少有差池就会变成众矢之的,沦为秦政变法的牺牲品!

唐解一番话下来,申不害心里也有数了,当即就嘲讽道:“不知道唐子是否会去啊?我记得秦法可是严厉打击游侠的。”

要是以前的唐解肯定会跟申不害吵起来,但是现在他已经接受了秦政的新思想,而且知道自己任务,便没有跟申不害计较。

只见唐解摇了摇头道:“申子怕是对秦律有所误解,秦律打击的是作奸犯科之人,只是有些这样的人总是好自称为侠。

然而在我眼里他们根本不是侠,真正的侠替天行道义,替百姓鸣不平,自己却粗茶淡饭节衣缩食。”

申不害当然知道秦律的内容,因为李悝变法也好,商鞅变法也好,大体政策都是差不多的。

只是商鞅的政策结合秦人的文化性格爆发出来的力量更加惊人。所以这两位的经验,作为后辈(平辈年纪小)的申不害克没少研究。

“唐子说笑了,人就是人。不因为进入法家还是墨家本质就变得怎么了,比如唐子不也是在饮酒品佳肴吗?”申不害继续讽刺到。

唐解摇了摇头道:“申子擅术,然术多对庙堂少对百姓。所以不能了解秦王新法也很正常。

就比如这桌宴席美酒,众人从未吃过加之格外美味,心里就觉得他们必然是万钱珍馐。

然而我想告诉申子的是,这些美味大部分只是用麦豆所制,即便加上人工,也远远不如各国贵族的山珍海味昂贵。

甚至他们的出现都是因为新技术的发明,如果能把这些新知识传播开来,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要不了多久家家户户就都能吃上。”

申不害听完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这种级别的宴席,实际上并没有他想的奢华。

没等申不害和唐解继续说,小胡亥正好窜了过来,就站在了秦政后面,他也要好好听听,争取帮助父王“打倒”申不害。

这边申不害又开口到:“如果真如唐子所说那确实是一件好事。不过这还是没有解决本质的问题。

秦已经紧紧扎根在秦律中了,我等百家即使却有能力,又怎么通过一场自说自话的辩论,解决问题呢?大秦真的需要一个申不害吗?

法制为了全民皆遵法,然后而天下安,法制派用重刑来让人民记住,但是总有人会有或多或少的例外。

这样的人我看在大秦可不少,尤其有的人一定也必须能凌驾于法之上,如此法制又怎么可能长久呢?”

申不害的话其实很有道理,大秦的一切命运都在哪卷律法里,律法管用大秦就快步前进,律法失效大秦就摔进万丈深渊!

而事实也证明,秦国不是亡于农民起义,实际是亡于法制崩坏,首先就是嬴政晚年威望太高,完全凌驾于法律之上,对违背法律的之人采取的措施越来越主观。

而到了胡亥时期,法律朝令夕改毫无公正可言,如此一来大秦的基石就动摇了,秦最终只能二世而亡了。

而申不害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所以对“跳槽”兴趣不大,除非秦政做出全面让步,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申不害说完唐解也是眉头一皱,他跟秦政的分歧主要是在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秦政可以用长痛不如短痛来说服他,因为这些发明都能加速这一切。

但是申不害的观点已经直击秦朝法制派的弊端,因为封建国家的法制必然偏向于控制,那这就是自毁长城,法制建立就埋下了灭亡的祸根。

秦政刚要开口解释,就听身后的胡亥插嘴道:“申公?我可以说句话吗?”

“?”申不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自然不认识胡亥,但见他的穿着打扮地位肯定不低,又站在秦政身后,多少也猜出了她的身份。

所以即便他有些疑惑,也还是示意胡亥请便,不过申不害只是给秦政一个面子,并不时认为胡亥能有什么高见。

胡亥见申不害同意了,胆子也大了起来,一边朝秦政等人行礼,一边说到:

“申公说法制有例外,又过于严苛,小子其实是很认可的。但是小子想请问申公,术术就没有例外吗?如果术术被恶人利用,导致的后果恐怕更大吧?

大秦的法制虽然有例外,但仅限于极少数情况,比如胡亥身为公子,跟父王要求宝马,父王都跟我定下了法制的契约,只有完成任务才能得到宝马。

如此来说这大秦的例外其实只有我的父王一人!那如果是术家掌权,又当如何面对我的父王呢?当年又是怎么影响韩候的呢?”

申不害一听,脸色微变,胡亥说的话很关键,法术势三家分家的原因在于达成目标的手段。

而申不害法制的正是法是由人制定的,又由人来实行,最终服务的是统治者,这种情况下法律只能是上位的武器,漏洞就是上位本身。

而术强调计谋,强调用一整套的谋略规划让所有人必须依照法律行事,必须接受谋略主体的思想。

但是他的缺点也很明显,这样庞大精密的谋略,显然不是一个人能掌握的,所以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策略团队。

但是策略也来自于人,既然你可以想,别人也可以反用策略对付你,如此一来,不确定性反而更强了。用的好就是相互制衡国家稳步前进,用不好自然是“车毁人亡”!

虽然胡亥辩驳了申不害的观点,但申不害其实并不生气,甚至有点小好奇。

所以他也开口到:“公子所言非虚,可是如此一来,法术势三家就没有什么不同了,而用礼仪制度也不可行。

至于虚无缥缈的鬼神、道德、阴阳来制约更是变成了无稽之谈。如此一来公子觉得治国应该用何种方式呢?”

其实胡亥的观点大部分来自于张苍,张苍本身是儒家出身,但转了法制派,加上常年读百家的经典,思想相当杂糅。

而胡亥今天用来辩驳申不害的思想正是张苍准备在百家大会上提出的,只是胡亥看见秦政吃瘪一时没忍住,“暴露”了这一切。

所以当申不害继续追问的时候,胡亥虽然表面镇定,但内心已经乱作一团了,因为他知道的不多了,完全无法很好的阐述给申不害。

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胡亥只能搜肠刮肚的想出了几句,赶紧说到:“家师张少傅说过,别看百家各有所长,但实际上都是些固执的家伙。

到了我大秦一统时说难听点各个抱残守缺,如果他们遇到的不是法制拍的秦,而是另一种高度凝练统一的学说,别说衰败,能存在就不错了。”

胡亥这话显然是张苍看破百家本质后发的牢骚,也不知道怎么就被胡亥听来了。

现在他拿出来一说,在场众人脸色瞬间就不好了。尤其是申不害听了这些“诋毁”,整个脸憋的跟紫茄子一样,要不是胡亥只是个小孩子,他早就要暴走了!

就在申不害即将“爆炸”时,这套得罪人的理论真正的主人——张苍终于出现了。

只见他肥胖的身躯异常灵活一下子就插进了胡亥和申不害中间,随即朝众人行礼,笑到:“哈哈哈,胡亥公子,你可让少傅好找啊!”

秦政看出来这是张苍出来替胡亥承担责任,心里不由的对这个胖子生出一丝感激,同时也觉得自己果然没看错人。

不过胡亥毕竟年轻,弄不明白张苍的意思,还以为他是来兴师问罪的,当即往回一退,站回了秦政身后。

张苍一看反正目的是达到了,也不管胡亥是不是误会自己了,转头就朝旁边的申不害一拱手到:

“在下就是胡亥公子的少傅张苍,申公如果有问题,请问我吧,晚辈必定知无不言。”

申不害自然不会真的为难胡亥,又眼见正主现身,随即朝张苍回礼道:“不知张少傅对公子的言论有何解读?”

张苍听出申不害语气不善,明显是要跟他掰扯掰扯,虽然他的理论还没有完善,但都遇到关头了,也不的不硬着头皮上了。

“晚辈认为百家诞生之出都局限在一地,如儒家在鲁,道家在周,阴阳在楚,法家在三晋……

所以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带有地域特点,追求的也有些片面。如今之天下相比申公也有所耳闻,大争之势再临,天下即将动荡。

如果列国还有能做大统一者,以后推广的还是一家,正如胡亥公子所言,这样必定会给天下留下一个难以根除的问题。

国家兴盛之时还好说,但凡内部有一点问题,哪怕再面对弱敌时也将困难重重,甚至面临崩溃。

所以百家高低贵贱、孰是孰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天下长治久安需要哪些家,或者说需要哪几家的哪些部分?”

申不害一听脸色一变,因为张苍的话明显透露了一个倾向,那就是把百家打散,抽取其中适应的部分,用于社会。

这听起来好像非常完美,但是实际上非常难办,而且往往伴随着各家各派的激烈对峙,甚至是自相残杀,这难道就是张苍的目的?

申不害当即就要开口,但是却欲言又止,他想再听听这个年轻人怎么说。

张苍这边也没有关注申不害的反应,而是继续说到:“百川都是涓涓细流,凑到一起才成了江河,江河最后又凑成了海。

如果未来列国做大甚至统一,就需要一片真正的海,而百家即使是在各自的领域多么领先,终究也是细支末流,无法独自承担起这份责任。

只有融合才能创造海,才能承载整个天下,亿兆生灵的思想,才能让百家都理论发扬光大,经久不衰!

所以晚辈传授给公子胡亥的是贯通百家成海的理念,而不是贬低百家光辉的灰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