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始皇万万年 > 第七十章 提振工商

始皇万万年 第七十章 提振工商

作者:又乖又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08 来源:笔趣阁

长安城,御书房

秦政等人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因为中午众人没有来得及进食,所以秦政便让人准备了点心。

于是一众朝臣就跟秦政享受了大秦第一顿下午茶,虽然没有茶……

秦政抿了一口自己杯里的浆水似是无意道:“诸位卿家最近可有去市场?”

众人本来还在享受秦政新开发的“宫廷糕点”一听他开口,不由的胡乱猜测起来:陛下到底什么意思呢?

秦政见众人没有开口的,也不气恼,朝郑令使了个眼色,后者赶紧递上一沓文书。

秦政打开一目十行的略读了一会儿,递给左手边的嬴逸道:“这只是商务官白朴写的最近的物价波动。你们可以看看,看完再想想有什么问题。”

嬴逸赶紧接过文书仔细的阅读起来,好一会儿才若有所思的传给旁边的赵高,赵高读过又传给下一位。

终于在场的几位大秦重臣内阁委员都看完了,秦政这才开口到:“怎么样看出什么了?”

嬴逸虽然能力平庸但毕竟是丞相便硬着头皮第一个开口:“陛下,除了粮食木柴因为冬季价格增长外,其余物品都在降价。”

嬴逸说的是现象也比较准确,但是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不过秦政也是拿他当吉祥物,并没有难为他的意思。

所以秦政便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了嬴逸身后的赵高。只见赵高镇定自若的开口道:“粮食木炭供给不算充裕但足够用,其他产品供给多有剩余。

臣记得前一段市面上就很萧条,原因正是不少百姓觉得未来情况不明朗,不愿意多消费,不过在推出新技术产品以后这个情况已经改变许多。”

秦政点了点头道:“那你觉得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赵高稍加思索道:“关中一向是天下首善,人口多生产能力更强。周边原本不少地方都在永关中产的商品。

可是现在我大秦没了关东没了荆襄,甚至连巴蜀都没了,人口也只剩下了三百余万。

但是关中的产业恢复的不错,加上部分新技术的运用,商品产量并没有减少,如此一来要想卖的出去就只能降价了。”

秦政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心里也不由的想起秦朝原来的物价政策,基本是一个货物在原产地价格是多少,在一定距离外就加多少,越远价格越高。

其实这样的政策虽然很简单,但朴素有效,很适合刚刚建立小农经济的秦,很好的保护了男耕女织的生活。

可是秦政要建立的是生活物资极大丰富的未来国家,不可能继续抱着这套简单粗暴的制度,这样商品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

而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大市场,没有大市场就没有需求,没有需求扩大再生产就没有了意义。

所以秦政继续朝赵高问道:“不知道爱卿有没有主意啊?”

赵高一听有点费解,物价低难道不好吗?但是一向机敏的他突然想起秦政跟那个放肆的老妇人的对话。

赵高琢磨到:“谷贱商农,物贱伤……商!陛下是要扶助商贾?”

其实秦政确实如他所想是怕商人被压制过头,他可是在未来见识过过分重农抑商的下场,也知道华夏差点被资本列强灭亡的故事。

所以秦政要做的就是稳定物价扶助工商,高不行低也不行,要让百姓用的舒服,商人有利可图。

赵高想的没那么深,只当秦政是想养一批商贾,留着以后宰了吃肉,借此敛财。

所以本来就没有多少商业头脑的赵高,干脆从政治方面出发建议到:“陛下,可以再次官方出面规定物价,给予商人更高的利润,同时也提高商税。

用地位和税收压制商人,用国家定价稳定平民,如此一来臣估计能增加不少收入,足够再武装全职兵万人。”

赵高的主意就是后代华夏代代相传的“手艺”,重农抑商的基础政策,不但打击了商人做大的可能性,也稳定了国家真正的经济基础——自耕农。

秦政听完自然不同意,直接摇了摇头道:“朕是要大秦人人富裕,可不是要损其一补令一。

甚至朕还要鼓励商人投资模范工坊,通过作坊的生产丰富大众需求,至于他们借此赚了多少,朕并不在意,只要他们按时缴税就行。”

子廉眉头一皱插嘴道:“可是那些技术如此先进,我们告诉商人,商人如果叛变,倒卖出去怎么办?”

子廉是搞技术的,人比较直,刚看了那么“高端”的技术,就生怕这些会被人偷走,最后流入敌人手里,那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秦政却比他想得开,这些技术扩散是肯定的了,最多只是时间问题。

况且如果天下遍布类似大秦的势力,他们未必不会研究历代剩下的典籍,拥有先进科技的难度不会太高。

秦政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现代人的思路规避一些在后世看来很明显的弯路。

而现在秦政已经从作坊和市场的情况中找到了问题,那就是工商的地位,以及它们和士农的关系。

大秦还有很强的贵族残余,官僚也都是贵族出身,与三者拉进关系的可能性不大。

真要是拉贵族下马,反对力量太强,秦政暂时只打算继续用军工和秦式科举来掺沙子。

但是农工商就不一样了了,可以睡他们才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即便现在秦绝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但未来肯定会朝着工商业大跨步前进,到时候出了问题再改伤害可就大了。

历史上的士农工商最早是管仲学派提出的,春秋战国就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范蠡这种越国大功臣还要穿一白一黑的鞋子来表示“卑贱”。

而到了嬴政时候的秦国,由于吕不韦也是商人出身,当丞相时专权让嬴政相当不满,他上台后对商人的严厉也是有目共睹的。

秦和汉初还不停的用陵墓迁移政策,把这些人都弄到一块,组成城市,借此消耗他们在家乡的势力。

至于工人,在大秦及以后的两千年里一直都是底层的存在,也有专门的匠籍,世代不能逾越。

手工工厂也是官营为主,非常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少史学家觉得这是华夏后期僵化,科技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秦政现在只是稍稍露出要提高工商的地位,下面的众人就已经表示不解了,即便是农家出身的子廉也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毕竟农家的根本是维护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效率,在政治诉求上主要是想减少各级封建主的剥削,压根没有让农民翻身当主人的想法。

秦政看到场面如此尴尬不由的心生火气,有些埋怨自己手下的官员阶级属性限制,看不清未来的走势。

但是秦政也不能跟他们扯太多农民起义、资本发展、工人运动一类的话题,估计他们也听不明白。

所以秦政干脆的说到:“管子作四民也是为了维护齐国的发展,齐国盐碱地多,只能重商,如果再给商人更高的地位,那他们迟早会作乱的。

但是大秦不一样,秦怎么说也是农业为主,朕也不会允许商人地位在农民之上。

而且大秦最重要的永远是军功,商人没有军功,没有爵位,见到有爵位的老农,也还得行礼。

所以真的意思是,不再以工作种类来区分等级,只强调爵位,在爵位一致的情况下四民平等!

至于贵族大都有世袭爵位,多少要比其他三民高,所以暂时不用太担心。

当然这也能用来激励那些子弟们,如果不能守住先祖的荣耀,以后可就要给商人行礼了。”

“这……”嬴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宗室可是贵族的代表,向他这样还能混个丞相,将来的子弟难不成朕要给商人打下手?

而赵高等人虽然还是有些异议,不过并不想忤逆秦政,尤其是赵高,在他看来自己过的好最重要,子弟后代什么的他还真没那么在乎。

所以秦政这个提议居然在所有人都不满意的情况下没有得到任何反驳,秦政自己心里也有点乱。

不由的心想是不是应该等工商业发展些以后再提出来,但是转念一想还是先定个基调吧,等那时候真的不会有别的变故吗?谁也说不好。

“这个事情暂时先如此吧,朕还是想跟你们聊一聊扩大作坊生产的问题。”秦政岔开话题道。

这下子廉第一个上前道:“陛下有没有计划?”

秦政点了点头到:“朕打算先在关中汉中营造三十处以上的武器作坊,每个都应该不少于实验作坊的产能。”

子廉一听脸色微微泛白,他可还记得当时老工匠的话,每个实验作坊的产量可是相当不俗,如果能够扩展三十倍,应对如今仅仅几万名士兵可是太富裕了。

秦政似乎也看出了他的想法,当即表示:“之所以要一次性建立这么多,为的就是在春耕前供给北方前线,而到夏初要换装所有部队。

如此一来再征召二线部队利用换下来的武器装备,大秦的防御体系才算是大体完成,以后就可进可退,可攻可守了!”

赵高似乎很赞同秦政的想法,加上他负责征兵训练也表示道:“如果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三十处恐怕不算多,比如火药箭轰天雷这种尽量可以多储备一些。

万一需要全国动员,我们还需要三十万人份的装备,那时候这些就是杯水车薪了。”

不过子廉还是有顾虑的,随即给秦政二人算起了经济帐:“虽然老臣不知道陛下在模范作坊投了多少银钱。

但是单算那些新机械、熟练工人、场地、最好的材料等等,一处作坊的价格足有同等规模匠作的三倍以上。

如果三十处同时兴建,就是多了一百个百人匠作作坊,要知道整个匠作都没有两千五百人,这可是四五倍的差距,赵太尉您算过要用多少钱吗?”

子廉虽然是在问赵高,但实际上也是在对秦政表示不满,埋怨他一次上马太多项目,不考虑经费。

赵高这边也听明白了,赶紧发扬他“领导小棉袄”的本事,替秦政道歉道:“还是御史大夫想的周到,在下有错,请大夫原谅。”

说着赵高一行礼,弄得子廉也赶紧回了一个礼,秦政看着有些烦躁,今天他的提议都被内阁给质疑了,难不成要白费口舌?那扩大生产力要到啥时候啊?

“工人地位低收入少没有热情,商人被歧视被侮辱没热情。都没热情高价也高,搞个作坊也搞不起,真难受…”秦政心中苦闷的思索道,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

突然秦政灵光一闪道:“如果我们把作坊承包给商人呢?承包商和工人就给他们皇家称号,换取他们的优惠!”

“嗯?”众人一时有点没反应过过来,承包?皇家称号?这都是什么意思啊?还能换优惠的吗?

秦政赶紧解释到:“朕也说过商贾工人地位低下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而朕打算把作坊当做一个王室工程而非国家工程,允许商人出家竞标,允许工匠试生产产品竞标。

如此以来竞标成功的商人和工人在投资建设作坊期间将会得到朕赐予的王室御用称号,地位比肩下士。

而商人只负责产品卖于军队,还是用竞标方式,自付盈亏,不过御用期间经营其他商品也不用像原来那样不但要重税还要侮辱。

而工人也是差不多,在工程结束后,御用工匠可以选择脱离匠籍,称为自由匠户,继续参与其他生产,甚至再次竞标御用。”

秦政的主意就是将一部分商人和工匠从下位局面中分离了出来,借着御用的名头提高身份,同时还能得到优惠。

当然秦政也得到了商人的投资和经销经验,工匠的努力做工改善技艺,同时还能在社会上潜移默化的提高二者的地位,算是给了大众一个适应期。

省钱、提质量、还不用向所有人平权一举三得,这下所有大臣都不好反对了,纷纷表示:“陛下英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