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一百七十七章 草原十字教(1)

漠唐 第一百七十七章 草原十字教(1)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丰州安然无恙,不过城中只有原本驻守马场的三千骑,而耶律阮的一万精骑三日前已经去东边援救黑城去了。

好大的手笔!

耶律突欲心里冷笑道,想将我西院大王的重兵一网打尽?

丰州附近有乙室部两万帐,其中常备军一万五千人,两千人归属耶律突欲直辖,不过已经在沙漠中消失殆尽了,三千人驻守军马场,另外一万人去了黑城。

黑城附近还有萧承恩的皮室军八千人,临近的九十九泉还有耶律稍的一万精骑,两地相距仅两百里,轻骑一日即到。

耶律德光管辖的妫州在耶律突欲主管辽国西部后减少了驻军,不过一万精骑还是可以出动的,加上驻守呼延谷附近的耶律娄国的五千骑,距离黑城也就是三百里,骑兵快得话,一天也到了。

这就是三万余人马了,至于东胜州的三千步军他被没有算在里面,彼等稳守城池就不错。

燕军的骑兵他从各方面得到的信息也就不到三万人,彼等还要驻守两军之地,能出动的也就是两万人,黑城虽然规模不大,不过只要安排三千人防守,燕军的骑兵很能攻下,萧承恩如果不是太蠢,应该守得住吧,他还有五千机动的骑兵,利用熟悉的地形骚扰燕军也做得到吧。

燕军偌大的名声,在耶律突欲看来彼等也就是利用沙漠、偏厢车、震天雷等阴谋诡计、奇淫巧技侥幸与契丹抗衡,在大草原上进行堂堂正正的骑兵之战,他对契丹骑兵还是充满信心。

最关键的是,上次耶律德光兵败幽州之后,契丹人痛定思痛,虽然没有开发出震天雷,但在汉人工匠的努力下,大号的炮仗还是做出来了,辽国的所有常备军都做了在隆隆的炮仗声中杀敌的演练,马匹也得到了专门的训练,再也不会出现一听到震天雷声便惊慌乱窜的情形。

耶律突欲立刻赶到丰州,并派出快马去东边了解详情,他自己坐镇丰州,立即下达了召集部族骑兵的命令,让他们在十日内齐聚丰州、呼延谷,他估算过,仅在丰州地一带就可召集两万人,在呼延谷附近可再召集五千人,黑城以西、以南可再召集一万骑,届时他亲率三万五千大军直扑黑城。

耶律突欲虽然汉化程度比其弟耶律德光更高,还有很高的诗文、绘画素养,不过论起心狠手辣,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后唐的时候,他对于后唐赐给他的小妾、下人手段极其残忍,挖眼睛、割鼻、刺字……,诸般恶迹,都昭于史册。

所以,就算黑城丢了他也不生疼,虽然他的家眷都在那里,他最看重的几个儿子都各守一方,城里面也就是他的几个宠妃和女儿。

他想的很简单,不过现实却往往不如意。

丰州地东北角,后世五原县的地方,聚集着两河流域最大的部落——白鞑靼部,白鞑靼自然是汉人对彼等的称呼,他们自称为康部,不过都是高鼻深目,皮肤白皙,以前与阻卜部都是漠北回鹘别支,回鹘汗国被黠噶斯灭亡之后,大部分迁到了岭西、高昌、甘州一带,不过也有一部分留在了阴山南北,丰州地这一支便是白鞑靼部。

白鞑靼部归附契丹人以后,仍旧留在阴山西端南北放牧,东北角便是其汗帐所在——不,不能说汗帐,白鞑靼部是目前草原部族唯一信仰景教的部族,****,教主便是部族首领,以前叫密斯托里安,后来入乡随俗,改称为**王。

景教,据说源自大马士革,基督教的“异端”,不承认圣母玛利亚,不相信炼狱,食素,这些在西方世界自然无法立足,不过在伊朗高原、中亚两河流域一带却颇有市场,大唐兴盛之时将此教传入中国,许多操着类突厥语的草原部族开始信仰此教,到此时,无论是中原还是草原还信仰景教的就只有白鞑靼部这一支了,由于此教的寺庙门口有一个偌大的白色木制十字架,草原上的人都管彼等叫“十字教”。

在草原上食素自然是不行的,现任“法王”姓康,据说还是昭武九姓之一,他掌管白鞑靼部后,便将教义中的食素去掉了,又将汉人中的祖先崇拜加入教义,于是,一个汉化的、草原版的十字教便堂而皇之出现在草原上。

如果没有李晟基的介入,白鞑靼部以及从他们这里分化出去的汪古、乃蛮部会逐渐生息繁衍强大,到一代天骄建国后还跟着他去征伐欧洲,企图在那里将景教立为正教——当然了,这是后话。

之前该部是阴山西端最强大的部族,包括依附于他们的一些小部落在内,不下三万帐,三万帐就是三万精骑,李晟基的出现,大大削弱了白鞑靼部的实力,加上契丹人的残酷压榨,目前帐篷倒还有三万,不过精骑最多只剩下一万了,这也是后来他们改投西夏帝国的重要原因。

除了白鞑靼部以外,阴山东段南北还有几个部落,比较大的便是党项人的颇超部,此部为后来李元昊攻占丰州地立功不小,颇超部大约有五千帐,举族都信奉佛教,部族的牧场都在靠近大沙漠的那一侧,与以前居住在五虎堡附近的黑山党项人毗邻。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九姓胡人部落,都是以前大唐强盛时,除了将汉人迁移到七河流域、两河流域,也将九姓胡人中的不少半劝半强迫地迁到了漠北,以分化突厥、回鹘之势,不过也有不少是不堪于大食教的压迫举族逃到漠北的。

其中比较大的有三个部落,安部、米部、史部——列位看官,加上刚才的康部,这几个姓大规模的在中国出现就是在唐朝,在这以前鲜见于史籍。

所谓昭武九姓,实际上原本居住在河西甘州一带昭武地方的大月氏人的姓氏,月氏人迁到中亚一带后,原本也改为了比较突厥化、波斯化的名字,不过大唐强盛之时,彼等又自称为河西康氏,……,等等,迁回中原后自然以姓氏冠于部族名前。

(PS:安禄山、史思明、李存孝便是九姓胡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