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前尘影事 > 第十三回 言笑晏晏王家摆宴

红楼之前尘影事 第十三回 言笑晏晏王家摆宴

作者:梁嬷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01:38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吃过早饭,史彦回到房里,重新梳妆了,带了好音和云梦贴身服侍;命丫头月明和风袅跟着,随身收拾宴席上替换的衣服,与婆婆陈夫人及其跟随人员,一起坐车赶往王家。一路上,排军开道,四个小厮在车后抬着衣箱跟随。

王家,坐落在青云街上,很气派的府第,黑漆大门上,整齐地排列着数行亮锃锃的铜钉;正门三间,上面捅瓦泥鳅脊,门口的白石台矶,凿成莲花样式。院墙是清一色的雪白粉墙,墙基是气派的虎皮石。黑漆大门左右不远处,有两个同样刷着黑漆的角门。门口簇簇的轿马,黑压压的人群,大概都是前来拜访新守备的宾客。

王太太,是一位四十多岁,看起来很和善的一位贵妇人。她满头珠翠,穿着五彩缂丝夹袄,绿绫弹墨宽襕裙子,裙子的下摆,隐隐约约露出大红绫子高底鞋儿。

王太太的身边,站着她的儿媳妇王张氏。王张氏大约只有十六七岁的年纪,一双漂亮的丹凤眼,透着一丝灵动;两湾细长的柳叶眉,显出一丝干练;白里透红的鹅蛋脸,略带一丝妩媚;脖子上一个金灿灿的项圈上,镶嵌着莲子般大小的珍珠,衬托出她的富贵逼人。

陈夫人送上带来的礼物,王太太先是推辞一番,然后方连声称谢,命丫头们收了。宾主双方互相寒暄问候已毕,王太太请陈夫人婆媳移步后园荷花厅。王太太笑道:“贾夫人,那里凉快,不远处又有水有荷花,眼界敞亮,花香淡淡,更适合饮宴听戏。”

陈夫人因见这王太太是个极和善的,心里便有几分亲热,遂笑道:“什么夫人不夫人的,不如以后我们就姐妹相称好了。我看妹妹比我要略小几岁,恕我拿大,就自称姐姐了。”

王太太忙拜了一拜,笑道:“妹妹给姐姐见礼了。姐姐能认我做妹妹,正是我的福气。我们家虽然原籍也是金陵,但在边关久了,对咱们这里也已经有些生疏了,以后凡事还要姐姐多照顾。”

陈夫人忙伸手搀住,一行人一边说着,一边已经来到荷花厅。果然,这里碧波荡漾,碧叶连天,鸟鸣啾啾,微风徐徐。因为时节还早,荷花开的不算多,绿叶中只是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红。果然是“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等几个人分宾主落座,就有婆子拿着戏单上来,请问唱何戏。

原来这王家别出心裁,在荷花厅的不远处,碧水的中央,搭着一个戏台,荷花厅正是赏戏的最佳地点。陈夫人笑道:“妹妹府上也想绝了,把戏台设在这个位置,果然好雅致。”王太太笑道:“这还是我这个儿媳妇的主意,这孩子,虽说年龄小,主意倒多。我就是嫌她话太多。这是我家老爷在边关的时候,为儿子娶的,她父亲是我家老爷手下的一个将领,颇有点其父身上的豪爽气。”

史彦听了这话,不由得便转过身,把目光投到那个看起来很是娇弱的王张氏身上。只见王张氏听了婆婆的话,正在用团扇握着嘴,咯咯咯地笑。

王太太又沉下脸,道:“你看看这孩子,贾家伯母在这里,你一个劲儿地傻笑,还不快吩咐上菜。”

王张氏的脸上,依然是满满的笑意,她福了一福,道:“贾伯母别见怪,媳妇儿来自边关,不大懂得咱们这里的礼仪,以后还请伯母多教导。”

陈夫人忙笑道:“不敢,不敢。”

王张氏转身去催着婆子们赶快上菜,王太太便接过来婆子递过来的戏单,转到陈夫人手里,请她点戏。两个人客气了半天,陈夫人先点了一出《阳关折柳》,王太太点了一出《拾画》。王太太又让史彦,史彦忙站起身笑道:“两位太太在这里,我哪里能点?太太们点的就是好的。”

王太太笑道:“姐姐,看你家媳妇儿,真不愧是大家闺秀出身,一举一动看着都让人敬服呢,说出来的话,也极是懂礼知分寸的。不像我们那一个,什么话都敢往外说,凡事没有规矩。”

史彦忙笑道:“婶子过誉了。张氏妹妹想来年纪还小,故而有些顽皮,倒让人心里喜欢呢。”

陈夫人满意地点点头,又笑道:“既然你王家婶子让你点,有道是‘长者赐,不敢辞’,你点一出就是了。”

史彦笑道:“既如此说,“恭敬不如从命”,婶子和太太恕我大胆了。”

等史彦点过戏,丰盛的菜肴已经络绎不绝地捧了上来,各种山南海北,中原外国,或干或鲜,或水或陆的珍奇食材,应有尽有。但菜式和贾家相比,不算精致,甚至有一丝“粗犷”。或者,这与王家多年在边关的生活有关。陈夫人和史彦,却忙不迭地齐齐夸赞;水面上,也已经飘来了婉转动人的曲子;初夏的微风轻轻吹拂着,更是增加了一层惬意。

看着陈夫人和王太太聊得很投机,史彦和王张氏也开始说些家长里短。

史彦笑道:“不知妹妹可有闺名?”

王张氏笑着回答:“嫂子不知道,我父亲是行伍出身,字都不认识几个,哪里还能给我起名字?因我是重九生的,父母都只叫我九姐儿。”

话匣子一旦被打开,王张氏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的事来。原来,这王张氏今年才十六岁,过门才仅仅三四个月。王家在边关之时,王张氏之父和王家老爷,早就给王张氏和王家的少爷王武订了亲。当王家即将升迁的消息传到边关,双方父母赶忙给儿女完了婚。当王家奉旨回京,再奉旨调任金陵的时候,王张氏就随着王家一起来了。

“怪道呢,”史彦在心中感叹,“看着还这么小。”

不过,这王张氏,虽然年龄小,倒也啥都敢说。她悄悄和史彦抱怨,婚后的生活太拘束。她又悄悄看了一眼两位谈兴正浓的太太,低声笑着告诉史彦,婆婆对自己倒是不错,就是规矩太多,自己完全应付不过来。

史彦忍不住地笑,这个小媳妇儿,倒真是率真的可爱。谁家的女儿,不是这么过来的?只不过被礼教约束,不敢大胆的说出来罢了。看着王张氏一脸的天真,听着王张氏把自己当姐姐一样倾吐心扉,史彦心里,倒也真心希望,能有这么一个可爱的妹妹。

正想着,忽听王张氏又道:“嫂子,这金陵城内外,可有什么好玩的山水?如是能出去一游,是最好不过的了。”

史彦忙道:“妹妹,咱们女子,原是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城内虽有好山水,只怕咱们也轻易去不得。”

王张氏道:“这又有什么?当初我在家里,常和父亲出去游玩。我们那边的山林,甚是雄壮,站在山林之中,格外的爽快呢。”

史彦一时竟不知怎么回答方好,又不忍打击她的兴头,只得用言语岔开,只问她一些来金陵时,路上的风土人情。王张氏更加有了兴致,便一一说与史彦听。

吃完了宴席,听完了曲子,陈夫人和史彦一边道谢,一边告辞,一边请数日之后,王家婆媳莅临贾家吃酒。

回到府中,陈夫人对着史彦有些轻蔑地笑道:“这王家的媳妇儿有意思,简直是什么都不懂,真不像一个大家子的媳妇儿。不过,王太太倒是好教养。有了王太太的调教,这媳妇儿大概也会好一点。”

哦?是吗?史彦不敢反驳婆婆,心里却不认同。她喜欢率性直爽的王张氏,喜欢她无拘无束的样子,这才是真性情啊!史彦觉得,年仅十六岁的王张氏,撩动了她心中的某根弦。从小,自己生活在侯门府邸,被母亲和几位教引嬷嬷教导,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才是知书达理,什么才是大家闺秀……嫁进公府贾家,更是步步小心,时时留意,恪守着做儿媳妇的本分,细致入微地服侍婆婆,关心丈夫,照顾小姑。自己的天性是什么?她根本不知道。此刻,她更希望,自己敢和王张氏一样,大胆率性一回,放肆地大说大笑一回,无拘无束地玩耍一回。

也就是想想罢了。史彦又在心中叹息。这些恼人的规矩,到底都是谁定的?小赦儿蹦蹦跳跳地进来了,规规矩矩地叫了一声“母亲”,便扯着母亲的衣袖撒娇。史彦脸上立刻笑开了花,爱怜地摩挲着儿子的小脑瓜,心内暗想,自己若是做了婆婆,绝对不给儿媳妇定那么多规矩,只要大礼上不错就行——自己将来的媳妇儿,可是自己的亲侄女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