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前尘影事 > 第七十二回 捧觞祝寿女儿读书

红楼之前尘影事 第七十二回 捧觞祝寿女儿读书

作者:梁嬷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01:38 来源:笔趣阁

话说贾代偲兄弟二人,正不知如何回答竹泉先生的话,这竹泉先生又笑道:“贵昆仲何必如此?自打上次贾兄来过,我见贾兄器宇轩昂,不似普通官宦人家子弟,心中就有些疑惑。昨儿又见了令堂弟,一样的富贵逼人,只这两件狐裘鹤氅,就不是一般人家有的,又听贵昆仲略略谈了些家事,心中便也就明白了些。想京城中的贾家,两府之中都能如此富贵的,除了宁荣二公,还有何人?”

贾代偲忙又坐了下来,略有些尴尬地笑道:“竹泉兄见谅,并非我们兄弟有意隐瞒,只因我们都因家中之事,有些烦恼,故而没能畅所欲言。”

竹泉先生笑道:“我昨日因喝了酒,也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此时也瞒不得二位。若是二位有意去向令尊大人说明,只怕倒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贾代偲忙又站起身,深深一躬,赔笑道:“竹泉兄何出此言?你我二人相谈甚欢,我岂肯为了荣华富贵,出卖朋友?更何况……更何况……”

竹泉先生笑道:“贾兄可是想说,更何况当年之事,其实与我无关?”因叹了一口气,又道:“虽然我被父母寄托于农家,我父亲倒也一直在请先生,教导我诗文典籍,孔夫子有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圣上已是承继了大统,又并无大错,那位王爷一心要谋朝篡位,我心中也一直不赞成,只是人不在家中,对那桩事也并不太了解,想来总是不对的。只是陡然间失去了所有亲人,心中痛不可当。这数年来,寄身山林,也想明白了一些道理,我并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更何况我也身单力薄,便是有这样的想法,也无这样的能力。两位贾兄尽可放心。只是,你们这一去,再不可来了,恐被人发现,带累尊驾。我只怕也不能在此长安久居了,不日定要另寻个去处了。”

贾代仪也忙赔笑道:“竹泉兄大可放心,此事只有咱们三人知道,我们兄弟,是决计不会说出去的。难得这样一个清幽之所,兄台若是去了,又到哪里安身?”

竹泉先生脸上浮现出一丝黯淡,又笑道:“我自然相信二位贾兄,否则,我也就不会和二位说的如此明白了。只是二位贾兄既然能寻到这里,别人也难免会寻到这里,若是再被别人发现,倒不妙了。不如早去的好。处处都有好山好水,哪能寻不出来一个安身之处?”

三人都没了话说,沉寂半日,竹泉先生笑道:“粥饭应该齐备了,我们吃了粥饭,各自走开就是了。”

只这一句话,倒让两兄弟心中一阵凄凉,想来,都是自己两个害了这位竹泉先生,又要颠沛流离,提心吊胆。仔细想想,竟也再没有更合适的话,来劝慰竹泉先生,只得互相一拱手,三人都一句话不说,起身往房内来。

两个小厮已经粥饭摆在桌上,也不过是简单的白米粥,一点咸菜,还有昨天剩下的馒头,胡饼。

三人默不作声地吃饭,两个小厮察觉出来异样,也不敢多说。等三人吃了饭,他们收拾了桌子,也到灶下简单吃了些。

贾代偲和贾代仪举手向竹泉先生告辞。竹泉先生微微一笑,拿出自己的两幅画作,道:“这两幅画,虽然粗糙,留于两位贾兄,做个纪念。”贾代仪和贾代偲仔细看时,原来是两幅山水画,画中之景,就是竹泉先生的这座木屋,以及房后的湖泊密林。两幅画是不同的视角,却一样的清幽雅致,令人赞叹。

画的末端,并没有任何落款,心内也知道这是竹泉先生怕给二人惹来麻烦,忙拱手谢了,带了小厮下山。

一路无话。

回到家中,贾代偲将地契交于雷氏收了,雷氏满心欢喜,命小丫头给丈夫打水洗脸,又预备饭菜不提。

转眼之间,已是方夫人的寿诞之日。宁国府中早已彩灯高悬,红绸高挂,车马盈门,高朋满座,道贺之声不绝于耳。因前来贺寿的亲朋众多,贾代化遂分了三日宴请宾客,第一日请王公贵族,世交相与;第二日是宁荣二府的家宴;第三日请下属官宦极其家眷。

这日正是宁荣二府的家宴。贾代偲给母亲拜寿已毕,忽然看见堆满了贺礼的长桌上,一个洁白莹润的羊脂香炉,格外惹人注意。遂笑道:“老太太这里的贺礼,可否让儿子开开眼?”

方夫人虽不待见这个庶出的儿子,但大喜的日子,心里很是欢喜,便笑道:“你只管看去,这可有什么呢?若是有喜欢的,只管拿了去。”

贾代偲忙笑道:“老太太说笑了,儿子不能略进孝心也就罢了,哪里还敢拿老太太的寿礼?”遂挨个看来,走到香炉旁,便站住了,拿起来仔细赏玩——可不正是自己当日在玉器店看中的那个香炉!

旁边的丫头看到四爷赏玩香炉,笑道:“四爷,这是西府中善大奶奶送来的。”

贾代偲不便多说,只得笑道:“这个倒好,你们善大奶奶费心了。”

走到一旁,心中感叹,妻子平日里抱怨嫡母偏心,倒也并非没有道理,若是当日嫡母能公平分家,自己何至于连这样一个香炉也买不起?一个做儿子的,竟没有侄子家送来的寿礼贵重,也难怪妻子觉得丢面子。

正想着,有人在他肩头拍了一笑,道:“四哥,想什么呢?我们听戏去了。”

贾代偲回头一看,正是贾代仪,忙一笑,与贾代仪一起走了出来。

前院的大厅内,早已摆下戏台,贾代化另请了一班海盐派的子弟,在这里为亲朋唱戏。戏台上唱的正是《紫钗记》中的《插钗新赏》一折,只听那老旦道:“好匠手也!以万钱赏之!”侯景先谢道:“琢成双玉燕,酬赏万金蚨。”

贾代偲心内又是一阵感叹,想当日父亲在时,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出手阔绰?现如今——唉!

后院的大花厅内,也聚满了内眷。先是陈夫人给嫂子拜寿,正要下拜,方夫人忙亲自搀住,笑道:“妹妹太客气了。”陈夫人执意要拜寿,方夫人只得受了半礼。

接着是三个儿媳妇给方夫人拜寿,方夫人笑着应了,命丫头们搀起来,拿了刺绣精致的荷包,赏给三个媳妇。然后是两个侄媳妇——史彦与娄氏给方夫人拜寿,方夫人也赏赐了荷包。接着是贾敬、贾敖、贾赦、贾政、贾致、贾攸六个孙子,也依次拜寿已毕,方夫人也拿了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赏了。贾敬与贾赦年龄已大,拜了寿,便走出去,到外面厅上,与父亲、叔父等一起吃酒。

唐氏便叫了女儿贾敦,谢氏叫了女儿贾畋,史彦唤过来庶女贾孜,嫡女贾敏,一起来与祖母拜寿。

方夫人眼见满堂的儿孙绕膝,一个一个粉妆玉琢,器宇不凡,心内更加喜悦,遂道:“想当年,咱们家两位老爷,疆场中拼出这份家业,不曾想今日有这等繁华热闹。你们妯娌姐妹,要和睦相处,教养好儿孙,也算对得起你们的父亲、叔叔。”

说完,命众人落座,方夫人与陈夫人在上席并坐,媳妇们分东西落座,孙子孙女们,都随各人的母亲坐了。

贾敦、贾畋、贾孜三个女孩儿,简单吃了点东西,都来逗最小的妹妹贾敏。一个拿起小勺,给贾敏喂汤,一个细心地搽拭贾敏嘴角的饭渍,一个说贾敏头上的花歪了,要重新给她戴一下。

陈夫人和方夫人都笑道:“这小姐儿四个,倒要好的很。”

史彦笑道:“正是有一件事,要与两位太太商议。”

方夫人忙笑道:“有什么你只管说,就咱们娘几个在,用不着客气。”

史彦笑道:“咱们家的哥儿,除了两个最小的,已是都入了学堂了。这几个姐儿,也都大了,我觉得,也该读些书,才更好些。不知两位太太心下如何?”

方夫人道:“彦姐儿这话有几分道理。这几年,官宦人家的小姐,读书的也多了。咱们这样人家,将来女孩儿出了阁,自然都是要做管家奶奶的,若是识些字,管家自然也更有条理。”

陈夫人本是不愿意女孩儿读书的,只是听嫂子这样说,也不好反驳,只得道:“女孩子家不便出门,只怕有些不大便宜。”

方夫人道:“哪里用得着让她们上学堂去?不过请一个先生,在家里教习也就是了。回头我和你们大哥哥商议了,就让他在外请一个可靠的先生来。只是孜儿以后只怕得每天到这府中来了。”

史彦笑道:“家里有的是媳妇儿们,孜儿也有自己的丫头,让她们每天陪孜儿过来就是了。”

陈夫人忙道:“读上一两年,些许认识几个字,也就罢了。又不考状元,也不必限定了日日都上课,或旬日,或三五日,也可歇息一天。”

方夫人笑道:“可见妹妹疼爱孙女了,还怕读书劳累着了。不过妹妹说的也是,女孩儿家读书,不用那么当紧,松散些也就是了。”

陈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一笑罢了。

至晚,众人都散了之后,方夫人果然唤了贾代化进来,与他商议此事。

贾代化道:“老太太思虑的极是。原是前几天,西府中的叔叔也和我提了一下此事,只因女孩儿们是老太太们在调教,故而原等着过了老太太的寿诞,再向老太太提及此事的。不想老太太竟先提出来的。既然如此,儿子这两日就安排此事。”

方夫人道:“既然你们也都想到了,就命人请一位稳重知礼的老儒,进宅内来教导三个姐儿。且在我院后的耳房内,布置出一间书房,前半间留作先生讲课,后半间放三张书桌,作为姐儿们的读书之中,中间用湘帘隔开。也就妥当了。”

贾代化答应了,遂命人安排好了,只待请了先生上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