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 第一百零八章:小孩子才做选择

苏泽不动声色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汉王突然问他张口借银子是他没想到的。

在他看来,汉王就算再穷也用不着和他借银子,好歹也是堂堂亲王,伸手问臣子借银子也太跌份了,说出去惹人笑话,有辱皇室颜面。

“殿下怎么这么缺银子?”

苏泽还是多嘴了一句,他实在有些好奇汉王这么着急要银子做什么,总不能真的和陛下杠上了,非要拿银子弄些大动作给陛下看看?

朱高煦也有些难以启齿,他缺银子,但也没缺到问苏泽借银子的地步,说起来这事还和苏泽有些关系。

要不是苏泽非要撺掇着朝廷查贪腐,如今他也不会张口问苏泽要银子。

这些年里,他和赵王为了培养党羽,那是花了不少银子的,而这些银子从哪里来的?

一部分是下面的人孝敬的,一部分则是从军饷上面动的手脚。

不过话说回来,朱高煦也觉得自己冤枉的很,这事吧和他真没多大关系,他也没那个功夫去动那些歪脑筋,一切都是赵王打着他的名头去干的。

他倒是想撇开关系,可赵王不愿意啊,说什么都要把他给拉下水。

这不兄弟两刚翻脸吗,朝中又要整治贪腐,军中也要从上到下查一遍,恰逢快要北征了,怎么着他们也得在北征前把这个窟窿给补上,不然老头子非扒了他们皮不可。

反正朱高煦现在是十分不待见朱高燧,恨朱高燧恨得牙痒痒,可他又不能拿朱高燧怎么样,这事就是一笔湖涂账。

外人谁不知道他汉王和赵王好的穿一条裤子?

现在朱高煦就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想办法把这个窟窿给补上。

缺口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这些年一共贪墨了五十多万两左右,朱高煦只准备付一半,剩下的一半让赵王自己想办法去。

可他这些天东平西凑也只凑齐了七八万两,还差十多万两的缺口,这不想起了苏泽这个土财主,想着先问苏泽借点银子把亏空给补上,等到日后有了再还苏泽好了。

苏泽见汉王不愿意说也不好多问,沉吟了会儿说道:“殿下需要多少银子?”

朱高煦支支吾吾的说道:“十多万两吧,差不多十七万两就够了,你放心,本王到时候从倭国搬回来银子第一时间就还你。”

朱高煦还是要点脸的,要不是这样他大可以去别处搜寻银子,之所以找上苏泽那是因为朱高煦觉得苏泽对胃口,日后两人还要一起去倭国搬银子,加上苏泽有银子,索性干脆问苏泽开这个口了。

苏泽一听十七万两心中陡然松了口气,他还以为汉王要狮子大开口呢,结果就十七万两......

苏泽有些鄙夷啊,堂堂汉王,连十多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真是丢人的很,要不是他苏某人大发慈悲拉汉王一把,恐怕汉王.......

不敢想,真的不敢想,苏泽一口答应了下来,十七万两对如今的他来说是九牛一毛罢了,他干脆给汉王凑了个整,答应借给汉王二十万两。

朱高煦见苏泽答应下来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听到苏泽要借他二十万两更是激动的一拍大腿,果然他没看错,苏泽不是老三那种小气的人!

还没等朱高煦高兴完,只见苏泽摸出了一个袖珍算盘,那算盘一眼望去金灿灿的,朱高煦定睛一看,好家伙,还真特娘是纯金打造的算盘。

苏泽拿着算盘开始拨弄了起来,一边拨弄一边开口道:“虽然殿下你是王爷,咱们关系也不错,可既然涉及到钱这方面,那咱们还是亲兄弟明算账。”

“殿下你是打算去倭国搬了银子再还臣是吧?”

朱高煦嘴角抽了抽,他刚刚白感动了,不过亲兄弟明算账这个他是认的,因此他也没说什么,只是不轻不重的嗯了一声。

苏泽点了点头继续算账:“那这不太妥当啊,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搬银子回来,因此殿下你得拿点东西抵押才行。”

朱高煦有些恼火道:“本王没东西抵押给你,你要是实在想要,本王把王府抵押给你好了!”

苏泽还真的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这个提议,不过很快他就否决了这个提议。

因为就算到时候朱高煦把王府给他了,他也不敢进去住。

“殿下,你也别觉得我太小家子气了,这还真不是!”

“殿下你有所不知,臣打算开个银行,银行殿下知道是什么吗?”

“算了,说了殿下你也不懂,就是和钱庄差不多,这银行不是臣一个人的,里面事情复杂的很,因此就算是殿下您想要借银子也得按照规矩来,不然有人该不高兴了!”

苏泽这是实话,这银子不是他一个人的,他为了把银行给办起来,那是花了很大的功夫才忽悠朱棣把银子放在他这里的。

如今银行的注册资金大概在三百万两左右吧,其中皇室是有一百万两左右的。

为了忽悠朱棣把银子放在银行里,他可是给出了极大的好处的,只要朱棣把银子放在银行,一年什么都不用干,年底就能分红,想用还可以随时去银行取银子,然后按照利率结算,这就相当于余额宝了。

当然,这项优惠也只有朱棣才有,其他人存银子可没这么大的好处,毕竟是皇帝嘛,总要有点特权。

银子放在宫里又不能下崽,可放在那么银行每年还能钱生钱,朱棣一听还有这好事想了想就答应了下来。

百万两银子放在银行存一年,按照年利率百分之一点五来算,一年后就能取出来一百零一万五千两。

存两年那就要更高一些,存三年还要更高,年利率都快到百分三了。

当苏泽给他算了一笔账之后,朱棣干脆想把国库的银子干脆也放银行存着了,苏泽当然是敬谢不敏。

国库的银子放在银行做什么,让陛下你占点便宜得了,别得寸进尺了,你又不存定期。

你存定期我还能放贷出去赚银子,反正不会亏,可你不存定期,我还得给你银子,那我不是亏到姥姥家去了?

这年头存银子在钱庄那是要交保管费的,可没有存银子还给你钱的道理。

至于为何不私人借给汉王银子,要走公家的渠道........

很简单,苏泽怕汉王耍无赖不还了,走银行这边借给汉王,到时候汉王不还银子有人收拾他。

朱高煦脸色不太好看,他也知道这档子事,这事算是隐秘,不过他知道老头子的确是给了苏泽一百万两银子。

朱高煦没好气的撇了苏泽一眼,他最佩服的就是苏泽这张嘴,死的都能说活,也不知道给老头子灌了什么**汤,银子都还没捂热就眼巴巴的送给苏泽了。

不过这小子也奸猾的很,做事滴水不漏,干什么都得拉着皇室一起,给自己找个大靠山。

“行行行,你看本王有什么可以抵押的,你拿去好了,反正本王到时候从倭国搬回来就还你银子,看你那小家子气的样子!”朱高煦摆了摆手,一脸不以为意。

他汉王是那种欠钱不还的人吗?

好吧......若是苏泽是他女婿,他还真不还了。

苏泽不置可否,汉王会不会还银子这个事情不好说,汉王的人品也就那样吧,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既然殿下没意见,那就拿封地的那些田地抵押吧,反正就是个意思。”

“接下来咱们就算算利率好了,二十万两银子借出去,由于通货膨胀,不可抗力因素等等因素,汉王你到时候要还二十二万两白银。”

“殿下你没意见吧?”

朱高煦默默盘算了一下利息,十分之一的利息,有些黑了,不过还算可以接受。

“什么是通货膨胀和不可抗力因素?”朱高煦不懂就问,虽然这利息可以接受,但他总觉得有些不是滋味,他觉得苏泽在忽悠他。

苏泽倒也没不耐烦,汉王算是银行的第一个客户了,解释一下也没什么,主要这利息有些黑了,借给别人是不需要这么高的。

可汉王不是一般人啊,在朱棣身上花的银子得在汉王这种冤大头身上找补回来才行。

你可能会小赚,但我永远不亏!

“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市面上流通的银子突然增多,导致银子贬值了!”

“至于不可抗力则是地震啊,海啸啊,雪灾啊这些人力不可抗衡的自然灾害。”

“为了避免......”

苏泽还想给汉王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收这么高的利息,免得朱高煦心里不舒服。

结果朱高煦晃了晃脑袋不耐烦的打断道:“算了,就按你说的办,你说的是什么本王也听不懂,还不是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朱高煦觉得他被坑了,可他没有证据,不过两万两银子他也没放在眼里,等到他去倭国把银子搬回来,还能差苏泽两万两银子?

苏泽有些心中过意不去,汉王是个好人啊,就是不知道汉王知道真相后会不会杀了他。

不过再过意不去苏泽也不会和银子不对付,和朱棣那是他没办法,想拉皇室上车只能给点好处。

这不,这才多会儿,给朱棣一年的利息不就找补回来了,不但找补回来还有得赚,这就叫羊毛出在羊身上。

“既然殿下你同意了,那咱们倒是把合同一签,殿下就可以带银子回家了!”

朱高煦没在意什么合同不合同的,听不懂也不想听懂,苏泽还敢坑他不成?

朱高煦今日来可不单单是为了和苏泽借银子的,还有别的事要谈。

“银子的事是小事,最关键的还是银山,你说你有准备,可本王怎么没见你动弹啊,你整日窝在镇国卫也不知道鼓捣什么,你给句准话,你到底有什么想法?”

“本王可提醒你,倭国使臣这两天就要进京了,你要是再没个章程,咱们搬银子的计划就泡汤了!”

苏泽食指敲击桌面,心中不断琢磨着什么。

这马上要过年了,倭国使臣进京做什么,总不可能是来给大明道贺的吧?

既然不是,那倭国使臣必有所图,苏泽仔细思考倭国使臣来京做什么,而他又能在其中做点什么。

想归想,苏泽还是问了一句,“进京就进京,和咱们去倭国搬银子有什么关系?”

朱高煦皱眉道:“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你不知道那些他国使臣每次来大明都要私下里做些什么吗?”

“那些使臣肯定会给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塞好处,笼络朝臣,到时候咱们要是再想做点什么,肯定会有朝臣替倭国说话的。”

“你的想法本王大概猜到了一些,你想用倭寇做文章,然后打着驱逐倭寇的名义做点什么,可到时候肯定有人出来阻拦。”

“你大概是不懂朝堂里的那些弯弯绕绕,有时候就算是老头子想做点什么都会受到掣肘,被那些人用祖训来说事,更别说你了!”

“你要知道,倭国乃是不征之国,是祖训,是我皇爷爷定下来的,不是说打就能打的,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们收了好处,肯定会替倭国人说话的!”

苏泽有些诧异的看了汉王一眼,你奶奶的,老子还真差点看走了眼,合着汉王不傻啊?

“汉王你知道这些龌龊事?”

朱高煦嗤笑道:“你以为本王是老大,读书读傻了,被那些伪君子忽悠的团团转?”

朱高煦有些不屑,书生误国,他一向对读书人不太感冒,当然,这和他不太喜欢读书喜欢打仗有一定关系,反正他就是看那些读书人不爽。

一个个满口仁义道德,私下里指不定是个什么样子呢。

他唯一看的过眼的读书人也就一个苏泽,因为苏泽起码不虚伪,如果说那些读书人是伪君子,那么苏泽就是真小人。

顿了顿朱高煦似乎觉得这样说太子不好,于是又说道:“其实老大也知道,只是他和那些读书人想的差不多,外面再好又如何,大明只要管好自己这摊子就可以了。”

“老头子也知道有些人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没办法,你也知道老头子本来位置来的就那什么,所以很看重祖训。”

“你把有些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一旦满朝文武反对,你的一切计划都行不通!”

“你别不当回事,以前就有过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了,就比如和瓦剌互市,又不是没人提起过。”

“依本王看啊,朝堂上的有些读书人都把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一旦涉及自身利益,什么忠君爱国,什么家国大义都是假的!”

朱高煦反正觉得苏泽之前的计划行不通,因为他太了解群臣的嘴脸了。

这事不好说,说通敌有些过了,可朝堂上绝对有不少人收了外族的好处,不然也不会几次三番提及互市。

若是此次倭国使臣进京有所图,真给倭国收买了一些人,苏泽的计划是绝对行不通的。

苏泽沉吟半响,汉王虽然没说透,可苏泽还是听懂了,他之前似乎想的简单了些。

原本觉得可以利用倭寇一事做些文章,可听了汉王这番话,苏泽觉得有必要改变一下计划了。

一开始的想法是利用倭寇一事正大光明的去倭国宣威,可现在有必要转变一下思路了。

倒不是怕了朝堂上有人替倭国说话,而是苏泽没那么多时间和他们扯皮,谁知道商议出结果来都什么时候了。

不过苏泽倒没汉王那么急躁,因为朱棣现在还活着,就算有人收了倭国的好处想要为倭国说话也不敢那么明目张胆,多少还要点脸皮,既然如此其中的可操作空间就太大了。

苏泽思索了一会儿,很快心中有了决定,他得去和朱棣讨个差事,这次倭国使臣就由他来接待好了。

一是探探倭国的底,二是防止倭国腐蚀了其他人。

嗯.......没错,苏泽觉得与其让倭国使臣收买其他人,不如收买他好了。

陛下面前的红人,太孙的好友,再加上和汉王也交好,这个身份总该够了吧?

反正倭国人也收买不了他,他眼窝子可没那么浅,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选择全都要!

倭国人送礼他照收不误,但光收礼不办事,不仅不办事暗地里还要惦记倭国本土,想着什么时候干一票。

倭国不是有倭寇吗?

咱们大明也能有海盗啊!

倭国海岸线长,海盗打一枪换一炮,和倭国打游击,抢了就跑!

至于抢来的东西,当然是被咱们大明英勇的水军缴获了,海盗抢的你们,关咱们大明水军什么事?

什么倭国的,都特娘是大明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