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 第一百七十四章:天字号冤大头徐钦

徐三不安在房间来回踱步,他这次来拜访苏泽是带着魏国公的任务来的,一开始他来京城是因为魏国公想和苏泽达成合作,想要拿到苏泽手里的玻璃,肥皂等制作工艺,可苏泽开出了条件,必须要魏国公府拿到玻璃厂和肥皂厂一半的股份以上,苏泽才会考虑和魏国府加深合作。

因此徐三这些日子一直在交易中心收购股票,直到前些天,南京的信传了过来,让徐三暂时停止收购股票,争取和苏泽见上一面。

所以徐三收到信之后就连忙想要拜访苏泽,传达魏国公的意思,可如今苏泽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任由魏国府拿捏的小县令了,架子摆得很足,愣是直到今天才同意见他一面。

对此徐三心中虽然有不满,可也不敢心生怨怼,害怕误了国公爷的事,只能老老实实跟着苏泽手底下的人来到此处干等着,连杯茶都喝不上。

徐三也知道,苏泽心中估计是有点怨气,才会拿捏姿态,不愿意见他,毕竟之前魏国府和清凤县的达成合作的时候并不愉快。

苏泽一开始是不愿意和魏国公府合作的,因为他在江南那边已经有了合作人了,而清风县为了保密,一般一个地方只有一个合作商,所以即使是魏国公派人来了清风县,苏泽依然不给面子,只道已经有了合作商,不愿意违背协议,节外生枝,以作推辞。

魏国公把这事交给了徐三来办,徐三也不想因为这点小事惹得魏国公不快,于是私下使了点手段,逼迫那几个江南的商人就范。

原本徐三是想让苏泽就范的,可苏泽是胆大,直接扬言魏国公要是看他不爽就来清风县干他好了,别人会畏惧魏国公府的权势,苏泽可不怕。

徐家一门两国公,位高权重是事实,可魏国公那一支一直被朱棣所不喜,全因当初奉天靖难之时,徐辉祖站错了队,不帮他姐夫也就算了,非要站在朱允炆背后和朱棣为敌。

靖难之役时,徐辉祖作为南军主将,于白沟河之战中掩护李景隆撤退,全师而还,又在齐眉山大胜燕军。

朱棣入南京后,徐辉祖留在父祠,不肯迎接朱棣,被下狱审问。

朱棣亲自召见询问,徐辉祖一言不发,始终没有推戴朱棣称帝的意思。

法司逼迫他招供,徐辉祖振笔直书:“中山王开国功臣子孙免死。”

朱棣大怒,想要诛杀他,因其是元勋之后,且身为国舅,这才作罢。

之后,朱棣勒令徐辉祖返回私宅,革去他的俸禄和爵位,直到徐辉祖死了之后,朱棣以“中山王不可无后”为理由,命其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恢复了魏国公的爵位。

可虽然恢复了爵位不代表朱棣原谅了徐辉祖这一脉,之所以恢复爵位,一方面是因为徐达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已经故去的仁孝文皇后的原因。

朱棣对于靖难之役徐辉祖不帮他还是耿耿于怀,在历史上,永乐十九年又找了由头削去了徐钦德爵位,直到朱高炽上位了才服爵。

说是魏国公,可苏泽没当回事,魏国咋了,有本事来清风县弄他好了,清风县离京城不远,要是魏国公不能悄无声息的把苏泽干掉,那就等着朱棣找麻烦吧。

苏泽那时候可不知道黄泰顺就是当朝皇太孙朱瞻基,可他也没怕过魏国公,惹毛了他,他非要去试试魏国公府的斤两,徐三倒是威胁过苏泽一次,拿魏国府压苏泽,苏泽当场翻脸,徐三差点没离开的了清风县。

就算活着出去了,也遭了一顿毒打,随行的人在清风县县衙门口光着身子挂了三天,还是锦衣卫王康和东厂那边的人从中说和,劝苏泽不要得罪魏国公府,苏泽才捏着鼻子不情不愿的放了徐三等人。

自那之后,徐三就不敢威胁苏泽了,可他不敢威胁苏泽,威胁那几个江南的商人倒是没什么,那些商人虽然舍不得清风县这条线,可他们也不敢想苏泽一样正面硬刚魏国府,于是不情不愿的将合作权交给了魏国府。

这个时代的商人地位本就低,是个官就能随便拿捏他们,更别说魏国公府了,能借此和魏国公府搭上关系,也许他们还求之不得呢。

苏泽虽然不耻魏国府的手段,可既然那几个商人都“自愿”放弃了合作,苏泽也不愿意节外生枝,所以才和魏国府达成了合作,让魏国公府拿去了在南京一带的玻璃和肥皂的经销权。

好在后面倒是没有弄出幺蛾子,一切合作顺利,魏国公和清风县合作了之后赚了不少银子,也承苏泽的情,并没有泄露和苏泽有关的消息,关起门来闷声发大财,后面还帮苏泽处理了江南那个坏了规矩的商人,给足了苏泽的面子。

徐三等了许久苏泽都没来见他,怔怔的坐在椅子上望着天花板,脑海中回忆起魏国公在书信上的交代。

这次魏国公知道苏泽攀上了东宫的高枝,不再满足和苏泽进行商业上的合作了,想要更进一步,借着苏泽的手重新回到大明的朝廷中枢,不甘心待在南京当南京守备了。

不得不说,徐钦的反应还是很快的,当他收到了徐三的信之后,立马看到了机会,苏泽既然能一定程度上影响陛下和朝廷的决策,说不让民间私自开采无烟煤就不让,可见苏泽受到了重用,如今已经今非昔比了。

徐三只看得见那希望煤业的股票有多赚钱,可徐钦清楚的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赚多少银子倒是其次的,关键是这是贵族专属,一般人是买不到的。

以前苏泽看不上失了势的魏国公府,徐钦也看不上苏泽一个破落县令,还是被官场排挤出去的县令,虽然能帮他赚不少银子,可也只是互惠互利,只有商业上的合作,徐钦是看不上眼的。

可如今苏泽一步登天成为了天子近臣,还和皇太孙朱瞻基关系密切,那么徐钦就不再满足只是商业上的合作了。

寻常人仍觉得太子之位尚不稳固,可徐钦作为徐辉祖的儿子,大明的外戚,他觉得太子之位没那么多悬念,只要皇太孙还受宠,那么太子之位就稳固的很。

他父亲徐辉祖当初站错了队,连累的差点爵位都没了,如今他可不能再站错队了,几经犹豫,徐钦还是下定了决心,想要借着苏泽和东宫搭上话。

这些年因为当初靖难的那件事,朱家人已经渐渐疏远了魏国公府这一脉了,徐家有两脉,一脉是魏国公这一脉,另一脉是定国公那一脉。

两脉都是中山王徐达的后代,定国公府那一脉是徐达第四子徐增寿的那一脉,两脉同气连枝,这些年也帮扶了不少。

靖难之役时,徐增寿因私下向朱棣传递消息,为建文帝诛杀。

明成祖即位后,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谥号“忠愍”。永乐二年追封定国公,爵位世袭。

迁都之时,定国公府随朱家皇室一起迁去了北平,而魏国府则留在了南京,定国公府可要比他们魏国公府前途远大不少。

因为朱棣介怀靖难的时候徐辉祖的所作所为,所以虽说亲戚,可这些年来往却不是那么亲近,东宫也多有忌惮,害怕惹得朱棣不开心,所以不愿意和魏国公府走的太近。

汉王赵王倒是有意拉拢,可徐钦又不愿意接受汉王赵王的拉拢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徐钦宁愿什么都不做,守着魏国公的爵位,也不愿再冒险站错一次队了。

真正让徐钦下决心要和苏泽合作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苏泽除了和东宫走的近之外,还和汉王关系不错。

徐钦几番打听之下,不惜向京城的定国公府去了书信,知道了外人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才咬咬牙下了决心。

徐钦心想,苏泽这狗东西交际能力不错啊,左右逢源,和东宫走的近就算了,还和汉王关系不错,那日后不管是太子上位还是汉王上位,苏泽都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投资一番苏泽也不是不可以,横竖不亏。

徐钦自己不得无诏进京,所以才派了徐三来接触苏泽,想要和苏泽搭上线,看能不能回到权力中枢。

信上的最后一句话写道:“今,苏乃是支涨不跌之优良股,应趁早入手,莫要观望,越早下手赚的越多。”

徐钦也是个妙人,听说京里现在最受达官显贵欢迎的就是股票和火锅,于是他也跟着学了股票怎么玩,还让人从京城里买了不少火锅底料回去。

为了弄会股票怎么玩,他还请了好几个饱学诗书的大儒来教他,结果那些大儒屁都不懂,气的徐钦想打人,还是徐三为了替主子分忧,在交易中心请了几个“投资顾问”,花了高价钱雇佣他们去南京。

这事苏泽也知道,毕竟那几个投资顾问也是清风县人,算是从金融学院出来的,虽然也就学了一两年,但在现在的大明高低也算是个“金融专家”了,炒炒股还是可以的,但不保证赚钱。

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苏泽还愣了愣,挠了半天头都想不明白徐钦想干嘛,请投资顾问也就算了,请三个半桶水干嘛,嫌银子太多了压手?

这不是纯纯二比嘛,这年头又没什么手机和电脑,网络都没有,从北京传信回去都多久了,尼玛的从京城传回南京,消息都过时了,还特么能炒股啊?

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炒过股的都知道,就算是内幕消息,那也得最新的才能赚到钱啊,都特么过时的消息了,还入场不是等着被割韭菜嘛,这不纯纯二比嘛?

现在京城里炒股的人,谁不是交易中心一开门就进去等消息的,去了什么都不干,一边吃早饭一边拿着交易中心发的小册子看,寻摸着要买什么股票,手里股票要不要卖。

除了交易中心敲锣的消息那是板上钉钉的真消息,其他的如交易中心发行的小册子中夹杂的“专家推断”,和道听途说而来的消息都是假消息,谁信谁傻。

徐钦那二货还想在南京炒股怕不是会把裤衩子都赔进去!

就算有真正的炒股专家,他特么也不能冥想炒股吧,靠着从京城传回去过时的消息还能赚钱,苏泽当场能把他腰间的金算盘给吃下去。

还别说,徐钦也算是傻人有傻福,他听那几个专家的话,别的没学会,就学会了一个买刚发行的股票。

那几个金融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们和徐钦说,现在股票市场遍地是黄金,只要买原始股,傻子都能赚钱,因此买原始股那是包赚不赔的。

徐钦好奇之下传信给徐三,让徐三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有原始股就买下来,还别说,真给徐钦踩到狗屎了,几支新发行的股票还真让那狗东西赚了个盆满钵满。

徐钦收到消息的时候嘴都笑裂开了,瞅瞅,什么叫专业,这就叫专业,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那几个大儒叽叽歪歪半天都讲不到正题上,张口就是子曰,听的他脑壳痛,曰你老娘啊,子活着的时候都没股票,他们啥时候说怎么炒股啦?

徐钦都想大耳刮子抽他们,看看人家专家,那叫一个专业,这才刚给他上了几天课,他就赚了不少银子,这才是专家!

不愧是苏泽的弟子,还是有几分真本事的,徐钦对那几个高薪聘来的专家赞不绝口,一高兴赏了不少银子下去,把那几个专家也高兴的合不拢嘴。

既然是清风县学校出来的,那么他们自然也是苏泽的学生,苏泽偶尔也会去上课,可他们几个是金融学院的吊车尾,成绩也就一般,只是很勉强到了拿到毕业证书的水准,只比那些肄业的好一点罢了。

真正的高材生也不会去交易中心给别人出谋划策,以此谋生了,而是去当操盘手,去操彩票的盘也好,操股市的盘也好,反正不会去当什么劳什子专家了。

不当操盘手也可以,也可以去苏泽手底下的产业帮着打理产业,不愿意打理产业的,也可以继续进学深造,总之不会沦落到要去交易中心混口饭吃。

说白了,他们几个就是考核不过被淘汰了的,本事是有一点的,但学艺不精,苏泽手底下的产业不收他们,而他们也不想继续深造了,想早点出来找活干,赚钱养家,于是就去交易中心考了个证,证明他们是懂股票的,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专家”混口饭吃。

交易中心现在也有这样的人,他们一般也就是受到那些达官显贵的雇佣,帮他们出谋划策,判断市场行情,讲解股票该怎么买,怎么卖,分辨市场上的真假消息,以此谋生。

因为按照交易中心的规定,持证人员是不能炒股的,连户都不能开,所以他们也就是靠着帮别人买卖股票,赚取佣金。

就算能炒股他们也没本钱,所以干脆给别人打工了。

在交易市场,他们三个水平也就是中规中矩,门道是懂一些的,股票和证券的交易知识上学也学过,能接受得了这种新奇的事物,在交易中心的考核上,他们三人分别考了61,62,63的“高分”,满分一百,擦着及格线过的。

因此在交易市场,这三个“专家”,“高材生”在带着雇佣他们的东家成功亏钱之后,很久都没找到下家了,直到徐三的出现,才让他们三人看到了曙光。

如果说是真正的金融学院高材生给徐钦讲课,那么就不会说出那么没脑子的话,屁的原始股都能赚钱,这玩意儿也得看情况好吧。

在金融学院上课的时候苏泽提到股票的时候明确讲过,股票看的是市场前景,原始股投资主要看中的是公司上市后获取投资的高回报。

只是现在股票市场还只是开始阶段,大明的股民们还不懂,除了听“专家”的就是自己琢磨,所以才会迎来一个“捡钱”的黄金时期,可等到股民们懂里面的弯弯绕绕了,那就不好忽悠,不是什么新发的股票都能赚银子的,也会亏本。

真正的懂行的人会告诉徐钦,要注意这一点,时刻注意市场的变化,分析新发股票的市场前景,不要闷头干。

可徐钦雇佣来的那三个半桶水压根儿就没想到这茬,所以才会那么说,加上真的赚了钱,徐钦就对此深信不疑了。

徐钦最好早点解雇那几个半桶水的“专家”,不然迟早要把魏国公府都给赔进去,裤衩子都没得穿!

无论什么行业,最忌讳的就是一知半解和不懂装懂了,徐钦自以为他已经学会了如何炒股,殊不知他雇来的“专家”都是学艺不精的差生,只是踩到了狗屎撞了狗屎运,才会歪打正着赚了银子。

要是不趁着高点把手里的股票给抛出去,一旦市场检验出来之后那几支股票不是优质股的时候,别说赚银子了,裤衩子都能亏没!

不过........就算徐钦想抛出去估计也迟了,消息从南京传回北京,黄花菜都凉了。

股票跌了的消息传到了徐三的耳中,徐三再写信传回南京给徐钦,徐钦再询问一番“专家”的意见,再写信传回京城到徐三手里,再去抛售股票,这时间一来二去最快也得一个月了吧,黄花菜都特么凉了!

运气好的话损失还不大,只是少赚点,要是运气坏,那支股票垃圾的不能再垃圾了,再加上有人操盘,徐钦的银子就被套牢了!

徐钦无疑是合格的韭菜,人傻钱多就不说了,还喜欢不懂装懂,写个信都得卖弄一下自己的“专业”,纯纯牛马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