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 第四十六章:给朱瞻基的考题

苏泽见朱瞻基陷入了沉思也没有打扰的意思,有些事朱瞻基不是看不明白,而是一叶障目了。

一直以来都是汉王在针对东宫,所以朱瞻基下意识的对汉王观感不好,而忽略了赵王。

等到朱瞻基神色放松了之后,苏泽聊起了别的话题。

“太子殿下既然在赈灾,那应当解决了问题才是,为何你还是愁眉苦脸的?”

朱瞻基闻言也不再去想汉王和赵王的事情,听到苏泽提起这个,苦笑一声说道:“问题就在于灾民太多了,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

“不止是京城周边出现了流民,其他地方也受了灾,一场大雪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虽说朝廷募捐上来了不少粮草,可国库之前还有很大的亏空,开春又要北征,处处都要用钱。”

“募捐上来的物资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罢了。”

苏泽敲了敲桌子,陷入了沉思,此事的关键在他看来不在雪灾,而在于朝廷。

一场大雪也不至于让这么多百姓流离失所,归根结底还是封建制度的弊端。

这些百姓成为流民的不是因为没地方住,而是因为没粮食了,没有粮食可不是就要出去找粮食嘛。

这年头的老百姓,种地种出来,一年到头是没有多少粮食进入到自己肚子里的。

也就是永乐朝还好一点,朱棣还算是体恤百姓,减免了不少赋税。

可即使如此,百姓也就是个温饱罢了,多的余粮是没有的。

当然,没有余粮也不能全归咎于朝廷,一是这时代的农作物产量普遍不高,粮食产量上不来。

二则是北方本就不比南方适宜种植,北方气候偏寒,南方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北方只能一年一熟罢了。

士绅,豪商家里自然是有余粮的,可他们也不会白给老百姓,要想要粮只有借,用地抵押。

遍观史书便可发现,每到有大灾害的时候,便是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时候。

权贵阶层最喜欢的便是趁人之危,想法设法的把老百姓的地弄到自己手里。

朱元璋驱逐元朝之后是分过一次地的,可过了这么些年,还是有士绅豪商把这些地从老百姓手里弄到了自己的手里。

古人,或者说咱们这个民族对于土地都有一种莫名的执念,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卖自家的地的。

要是有人无缘无故的把自家的地卖了,那是会被其他人唾弃的。

崽卖爷地不心疼,事业有成者应当谨记!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才导致了一场雪灾便出现了如此多的流民。

想清楚了这些,苏泽望向侧耳聆听的朱瞻基。

苏泽并不觉得自己比朱瞻基聪明多少,可朱瞻基毕竟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思维被局限住了。

他唯一比朱瞻基多的便是二十多年后世的眼界和思维,这也算是他这个穿越者的金手指了。

而他能做的便是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思想带给朱瞻基,让朱瞻基得到一些启发。

苏泽正襟危坐,难得的多了几分正经。

“太孙,你有没有想过,为何一场大雪,便能让这么多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光是赈灾是不行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能总是每次受了灾,朝廷就要去赈灾。”

“一次两次也许还可以,可次数多了,会拖累朝廷和国库的,甚至严重的会影响整个大明的运转。”

苏泽这话也不是信口开河,明朝灭亡的原因其中之一便是土地兼并过多导致的农民起义。

首先是权贵阶层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于赋税,而百姓没地了之后又无税可交,所以国家财政大幅度减少,国库没钱没粮。

为了弥补上这个亏空,朝廷只能施展强硬手段给下面增派收税任务。

可权贵阶层依然想法设法的利用特权偷税漏税,昂贵的赋税还是积压在了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身上。

原本不堪重负的老百姓生活更加困苦,这就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发,最终演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民。

这些流民又在一些野心勃勃的人的蛊惑之下,演变了成了农民起义军。

没有人生来就想要造反的,若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生活勉强能过的下去,自然不会有人揭竿而起。

可若是都活不下去了,那便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此时朝廷尚有能力施以援手,问题还没突显,只是一些流民罢了,给几口饭吃,度过这场灾便可以了。

可不解决根本问题,长此以往,大明最终还是难逃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

朱瞻基先是聚精会神的听着,听到后面脸色一变,神色郑重了起来。

苏泽说的没错,一次两次赈灾也就罢了,可一有灾害便要赈灾,长此以往国库必然不堪重负。

此次若不是苏泽提了个募捐的法子,别说开春北征了,就连眼前这个冬天都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度不过去。

可朝廷也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必须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朱瞻基连忙急切的开口:“苏兄可有高见?”

苏泽微微一笑,早有腹稿。

“以工代赈,今年开始朝廷不再无偿赈灾,而是以工代赈。”

“一来是为了减轻朝廷的负担,二来则是让百姓们养成习惯,不能总是依靠朝廷。”

“不能每次受到了灾害便想着有朝廷兜底,开始往京城方向汇聚。”

“流民流窜始终不妥,终会有些危害,天寒地冻,又有多少百姓会死在路上?”

“责令各地官府,以工代赈,做好防范,加固堤坝,改水道,大雪之后,来年便是大水。”

“与其求天,不如靠己。”

“就如清风县一般,人人有工作,通过自己的双手便能换取钱粮,养活一家人。”

“这样就算有了雪灾旱灾,百姓家中多少还是有些钱粮在手。”

“不到走投无路,活不下去,谁愿意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如此一来,麻烦可解!”

朱瞻基若有所思,连连点头,清风县确实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没有一个人是吃闲饭的,就算有也被苏泽抓去改造了。

清风县也从未和朝廷叫苦过,让朝廷拨款救助,反而每年交上来的赋税比周边县城加起来都多。

要知道,清风县的人口加起来满打满算也就万余人出头。

苏泽看着若有所思的朱瞻基有些头疼,这小子该不会以为这样便能让其他地方都变成和清风县一样了吧?

清风县走的是商业路子,再加上有他这个穿越者在,开了外挂才能变得这么富的。

苏泽有些头疼的揉了揉眉心,以前还觉得朱瞻基是个小肥羊,现在看来是小穷鬼才是,一听到和清风县一样,眼睛都快绿了。

“那个,你别想太多,这只是权宜之计罢了,要想让大明的百姓都富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给你出个题目,你回去好好想想。”

朱瞻基讪笑一声,有些不好意思,他刚刚确实想的有点远了,主要太馋清风县了,一时之间想入非非了。

若是大明所有地方都和清风县一般富足,皇爷爷和他父亲也不会那么头疼了。

“苏兄请说,我回去了定当好好思考。”

“还是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为何一场大雪,便能让这么多大明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

“慢慢想,不着急,这其中的问题很复杂,不仅仅只是一场大雪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