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 第九十一章:永乐!永乐!永乐!

朱棣没有说话,苏泽也不敢说话,都顾不得去擦拭额头上的冷汗了。

他先前那番话可能别人听不懂,但他觉得朱棣是听得懂的,虽然是在吹捧朱棣,可关键是朱棣去过清风县,甚至还把清风县给翻个底朝天过。

苏泽在清风县玩的是什么,玩的是人人平等那一套。

而这一套是不被任何一个皇帝所能接受的,就算再爱民如子的皇帝都接受不了人人平等这种思想。

若是人人平等了,皇帝算什么,皇权又算什么?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人人平等终究是一个奢望。

无论什么时代都有阶级的存在,不管你承不承认,它就是真实的存在着。

阶级之间的壁垒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打破的,何况还是封建落后的古代。

君权神授象征着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力,人人平等与之就是完全相对立的存在。

有哪一个皇帝能允许这种威胁自己地位的思想出现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朱瞻基年轻还看不明白,不知道苏泽所信奉的会威胁到皇室,朱棣难道还看不明白吗?

也就是群臣没深入了解过清风县,不然早就应该明白苏泽会是他们的头号大敌。

此时的群臣还没觉得不妥,只是觉得苏泽这番话也太能舔了,合着人家草原部落的长生天选中的是我大明的皇帝是吧?

你苏泽的意思是陛下乃是天命所归,迟早要统一寰宇吗?

你奶奶的,真是半点风骨不要了啊,你这么舔,咱们以后还怎么舔?

离朱棣近的三杨和六部尚书微微觉得有些疑惑,苏泽不是在夸陛下你吗,为什么陛下你脸色如此难看?

难不成是苏泽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陛下你不爱听?

就在群臣不明所以,以及苏泽忐忑不安的时候,朱棣忽然笑了。

“让他们下来,朕也想上天看看。”

群臣顾不得去揣摩朱棣心思了,连忙出声阻止道:“陛下不可,这飞球瞧着很危险,陛下切不可以身试险!”

“陛下,不如让臣等为君分忧,上天一观。”

“是啊陛下.......”

朱棣摆了摆手说道:“朕乃天子,岂会有危险,无需多言,朕要上天一观!”

你们都说朕乃天子,朕自己也以为自己是天子,既然如此,上天一观又何妨?

天意还会害天子不成!?

眼见劝阻不成,群臣纷纷建言要陪同朱棣一起上天。

朱棣看向苏泽问道:“此物最多能送多少人上天?”

苏泽张了张嘴,有些欲言又止,他也想劝一下朱棣,万一到时候出了什么岔子,他就是想跑路都来不及了。

苏泽看了看周围的禁军,打消了跑路的念头,劝阻道:“陛下,此物还不够稳妥,要不等日后再上天?”

“朕现在是在问你,此物最多能送多少人上天!”

“你再和朕推辞,信不信朕现在砍了你,你真当朕不会杀你?”

苏泽听明白了朱棣话里的意思,知道老爷子快要发飙了,老老实实的回道:“两人。”

“那好,你陪朕一起上天!”朱棣不顾群臣劝阻,一言而决。

苏泽没说话,默默的跟在朱棣后面,来到了飞球降落的围着静静的等着。

朱瞻基倒是跃跃欲试,结果被心情不好的朱棣给了一脚。

苏泽有些想笑,可看朱棣板着一张脸,强行给憋了回去。

飞球降下来之后,余佳狼狈的从吊篮里爬了出来,喜极而泣,都忘记了朱棣的存在,狼狈不堪的跑到朱瞻基身边就开始嚎叫。

“殿下,奴婢活下来了!”

“哦哦,活下来就好!”朱瞻基敷衍了一句,有些心不在焉,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想上天。

苏泽带来的人已经开始给飞球补充燃料了,朱棣趁着这个时间一直在观察刚刚上天的两人。

丁航和没事人一样,余佳哭的都没个人样了。

朱棣望了望一眼望不到头的天空,突然有些胆怯,怎么瞧着有些不靠谱的样子,不会出什么岔子吧?

苏泽见状轻声问道:“陛下,要不还是算了,太危险了。”

朱棣冷哼了一声说道:“你在小瞧朕?”

“朕戎马一生,那么多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还会怕上天一观?”

“臣不敢!”

苏泽有些无奈的耸了耸肩,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自己好心提醒你一句,老爷子这么大火气干嘛。

等燃料补充好之后,朱棣率先进了吊篮里面,苏泽紧随其后。

随着重新点火,飞球再次缓缓飞到了空中。

朱棣站在吊篮边缘,看向下方,一开始还看的清下方群臣脸上担忧的神色,可后来随着飞球逐渐升高,就只能看见越来越小的人影了。

苏泽一直默默的控制火力的大小,生怕出了点什么岔子。

朱棣眺望远方,依稀能看到紫禁城的轮廓了,他眯了眯眼问道:“还能再高点吗?”

苏泽摇了摇头,“陛下,不能再高了。”

朱棣双手扶在吊篮的边缘,深呼吸一口气,伸出一只手,远远的指向紫禁城方向说道:“你看到了吗,这就是我大明江山。”

“山河万里,何其壮哉!”

“如此江山,再看一万年也看不厌。”

苏泽抿了抿嘴,欲言又止,犹豫半响,最终还是站在朱棣背后轻声说道:“陛下,那里也是我大明江山。”

朱棣转过头,看向苏泽手指的方向。

苏泽手指的方向正是西山的流民集聚地,在空中依稀可以看到地上那些歪歪斜斜的窝棚,和正在四处走动的人影。

朱棣有些怔神,他指着紫禁城说,大明江山和其壮丽。

苏泽指着下方的流民集聚地说,大明江山也就一般,不能只看到紫禁城,而对下方西山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视若无睹。

朱棣沉默半响说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苏泽面无表情的回道:“好不起来的陛下,大明只会越来越糟的。”

朱棣有些恼火的说道:“你为何总是不看好大明的未来?”

“大明此时国力蒸蒸日上,宣威四海,等到朕驱除了北方那些蛮夷,自然能腾出手来整理内政,百姓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怎会越来越糟?”

苏泽挺直了腰板,第一次正视永乐,不再和之前一样谨小慎微,小心翼翼。

“大明此时看起来强盛,实则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随着我大明人口的增长,以及土地兼并的恶化,如果有点什么天灾**的,必然先是国内沸反盈天,随后草原上的异族人就会接着入关,毁灭我大明。”

“陛下在时,自然无忧,北方异族不敢入侵,海外蛮夷纷纷俯首称臣。”

“可若是陛下不在呢?”

“陛下,你抬头看看,这天上没有神仙,这世上也没有长生不老药,生老病死乃是天理循环。”

“臣说话有些大逆不道了,还请陛下责罚。”

苏泽说完,微微躬身,他知道这番话会被朱棣所不喜,可他还是说了。

他说的都是实话,都是历史上真切发生过的事情。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天灾,**,大明此时看似国力蒸蒸日上,可没几十年就会被打回原型。

永乐,洪熙,宣德三位还算不错。

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大明国力是强盛了好些年,可一场土木堡之变瞬间让大明一朝回到解放前。

自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朝对北方草原的压制力逐渐减弱。

文官正式走上前台,贪腐之风盛行,土地兼并情况愈演愈烈。

自宣宗之后便闭关锁国,停了下西洋一应事宜,施行海禁,西方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殖民狂潮。

西方吃到了大航海的福利,大明却固步自封,关起家门来做起了天朝上国的白日梦。

直到北方异族入关,西方带着坚船利炮来到大明扬武扬威,一朝梦醒,汉人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开启了汉人长达数百年的悲惨生活。

朱棣眼神闪烁,冷哼道:“危言耸听,你真不怕死?”

苏泽语气平澹的说道:“是不是危言耸听陛下你自己心里清楚。”

“一场大雪便让京城周边多了数万流民,一次查贪腐便拿下官员上百人,文武百官随随便便便能捐出上千亩地,百姓却无地可耕,国库却无钱可用,何其可笑?”

“至于臣怕不怕死.......”

说到这里,苏泽晒笑一声。

“以前怕,总担心陛下你一刀把臣给砍了,吓得臣都打算连夜带着一家老小去海外找个岛当岛主了。”

“可陛下你见过了清风县的那一切,没选择杀臣,其实臣心里就没那么怕了。”

“陛下你要杀臣早杀了,何必等到今日?”

朱棣嗤笑一声,冷哼道:“朕早知你不是什么好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对朕毕恭毕敬,实则心中对朕没有半点敬畏之心,怎么,今日不装了?”

“是不是觉得这里就你和朕两人,你不用担心了?”

“可你总是要下去的,除非你现在杀了朕,可是你敢吗?”

苏泽跨着脸,面无表情的看着一脸戏谑的朱棣,有心想给老爷子一拳。

这张脸怎么看怎么讨厌啊。

你特么说的是人话吗?

搁这儿钓鱼执法是吧?

老子杀了你,下面那么多禁卫等着呢,真当老子是愣头青啊?

“不敢。”苏泽闷闷的回道。

朱棣哈哈大笑,手指着苏泽笑骂道:“你若是真有这份心,朕倒是佩服你几分,可你连这份心都没有,不觉得好笑吗?”

“是挺好笑的,嘴上再怎么说不怕死,可还是惜命的很。”

苏泽皮笑肉不笑,反正是彻底躺平摆烂了,他也摸不清朱棣到底是什么心思。

朱棣没再看苏泽,转而扶着吊篮的边缘,目光遥遥地看向远方,神色中有些感伤。

“你说的对,人总是会死的,任何人都不能免俗。”

“大明此时看起来国力蒸蒸日上,日渐兴盛,可实际上却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经不起折腾。”

“可朕没时间了你知道吗,年龄大了,日渐力不从心了。”

“所以朕没杀你,想着留着你辅左瞻基,朕老了,瞻基还很年轻。”

“若不是瞻基,朕不会允许你这样的人活在世上的。”

老人站在吊篮中,眺望远方,神色萧索。

苏泽欲言又止,被朱棣挥手打断,老人接着说道。

“你让朕想到了道衍,他和你是一类人,胆大包天,野心勃勃,都是自命不凡之辈。”

“他当日带着一顶白帽子跑到本王面前来,大逆不道的说奉白帽着王。”

“白字加王字,可不就是皇吗?”

“哈哈哈,父皇当时还活着,你说他是不是大逆不道,胆大包天?”

“朕当时听到都不敢相信,大明居然有如此胆大包天之徒!”

“可后来,朕和他携手做成了,一场奉天靖难,朕真的坐上了那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位子!”

“朕也不为自己什么借口,朕就是想坐那个位子,并且一定比建文小儿做的更好!”

“朕这些年呕心沥血,一刻都不敢懈怠,就是为了向天上的父皇证明,朕比建文更适合接他的班!”

“朕这一生,犯过大错,立过大功,几十年战战兢兢是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

“有人骂朕是窃国贼,有人骂朕是穷兵黩武,花钱如流水,从不爱惜国力和民生。”

“后世人不知道我宵衣旰食,在战场上爬冰卧雪。”

“修故宫,天子守国门,筑长城,御敌于外!”

“征漠北,出兵安南,下西洋,开疆拓土,四海宣威!”

“编撰永乐大典,搜集古今奇书,为后世子孙造福!”

“你说,以我这个年龄,上马杀敌,下马治国,那个帝王比得了我?”

“什么十殿阎罗,八府判官,千古骂名,朕都不在乎!”

“这天下根本没有什么神仙,朕即天子!”

“一世命即万世命,是非功过留待后人书!”

老人遥视远方,背负双手,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虽未披甲却霸道无边,说不尽的风流。

苏泽看着眼前这个不怒自威的老人,怔怔出神。

永乐!

永乐!

永乐!

无论历史上如何记载他得位不正,他都是一手开创了永乐盛世的永乐大帝,后世人都抹不去他一生的功绩。

永乐一生,有大错,也有大功!

得位不正,弑侄上位。

穷兵黩武,不顾国计民生,百姓苦于战乱。

可他五征漠北,打到斡难河边,封狼居胥,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编撰永乐大典,永乐大典近四亿字,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万册巨帙。

六下西洋,大明的军队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宣威四海!

郑和下西洋时隔八十七年后,才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九十三年后,达加玛才发现新航路,一百一十六年后,麦哲伦的船队才离港出航。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在世界历史上是空前的。

正如英国李约瑟教授在其巨着《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描述:当世界变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前,即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一幅中国人在海上远航的图景,这一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

而这一切都是永乐不顾文武百官质疑,全力推动的,可谓是开世界之先河!

无论他做着一切的初衷是为了什么,永乐都在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苏泽怔神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讪笑一声干巴巴的说道:“陛下,那个容臣多嘴一句,如您一般的帝王,也许古往今来还是有那么几个的。”

他也知道现在说这个有些不合时宜,可老爷子吹自己吹的太过了,还古往今来只他一人,苏泽有些没脸看老爷子再吹下去了,再吹下去整个宇宙就他最牛了。

朱棣有些不悦的横了苏泽一眼,有心想把苏泽给从飞球上丢下去。

他也只是亲自上天之后有些感触。

世无神仙,朕即天子!

是非功过留待后人书,任谁都不能抹平他一生的功绩。

结果苏泽倒好,偏生非要多嘴一句,把气氛给全破坏了。

怎么着,只准你小子吹的天花乱坠,还不准老头子吹吹牛?

再说了,朕说了那么多,你小子到底听懂了没有?

朕希望你和瞻基如朕和道衍一样相辅相成,善始善终,而不是让你来挑朕的毛病的!

道衍今年去世了,他有些怀念道衍。

他看到苏泽就像是看到当年那个拿着一顶白帽子口出狂言的黑衣老和尚一般。

不是说此时的苏泽能比得上黑衣和尚,而是两人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

姚广孝在他父皇还活着的时候,屁颠屁颠的拿着个白帽子就找到了他,来了一句臣奉白帽着王。

苏泽在大明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在他面前说大明吃枣药丸,一样的口出狂言,一样的自命不凡。

道衍成功了,成功辅左他坐上了那把椅子,两人相辅相成,有始有终,终成一段佳话。

他希望苏泽别学道衍一门心思想着造反,而是学道衍好的地方,辅左君王,匡扶社稷,让大明变得越来越好。

既然你对大明的未来不看好,那你行你上,朕倒是想看看你苏泽到底能不能行。

结果苏泽压根没领会到那个意思,非要和他抬杠。

朕用得着你一个毛头小子来提醒朕?

朕都说了是非功过留待后人书,你特娘又不是后人,你多嘴个屁啊!

朱棣越想越气,左右寻了寻没寻到趁手的家伙,反手就是一巴掌呼在了苏泽的后脑勺上,当真是爷爷打孙子。

“竖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