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帝国系统 > 第100章 运输粮食

工业帝国系统 第100章 运输粮食

作者:魂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1:09 来源:笔趣阁

“难道运来的是多年的腐烂的陈粮?”吴襄下意识地问道。

李晓出列说:“我保证是今年刚刚收获的粮食,是我们平安堡的特产土豆。”

“土豆?”众人都是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抬上来!”李晓对着门外大喊,就有几个士兵抬着一大锅的土豆走了进来,这些土豆都经过了仔细的烹饪,味道恰到好处,李晓就让士兵给众人分土豆吃。

众人拿过土豆看了看,然后慢慢吃了一点尝试,感觉还不错,味道甜丝丝的,众人很快就吃完了一颗土豆,就连熊廷弼也吃了一颗。

众人知道这是可以填饱肚子的粮食,登时放心了。

“你真的能够以一石土豆半两银子的价格卖给我们粮食?”吴襄有些不相信地问道。

“我能,如果需要更多,我也能卖给你们。”李晓说道。

众人都震惊了!李晓这是收获了多少的土豆啊!竟然能够负担几万大军的消耗,而且看他的意思,他手里还有很多土豆可以出售。

李晓的豪气让众人都十分的震惊!

吴襄马上兴奋地说道:“我需要十万石的粮食,你能卖给我吗?”

“可以!”李晓大包大揽地说道。

祖大寿也兴奋了,他眼睛发亮看着李晓,他说道:“我也买十万石的粮食,你能卖给我吗?”

“可以!”李晓来者不拒。

众多的总兵、副将和守备纷纷向李晓购买粮食,李晓一一答应,反正他的土豆大丰收了,大量的土豆卖不出去高价,现在卖给他们,能够大赚一笔。

总兵、副将和守备们你买了十万石的粮食,我买了五万石的粮食,很快李晓收到的请求就超过了五十万石,这可是一笔大生意!

李晓事不宜迟,与众人谈好价格之后,他就向众人租借了两千五百辆的大车,还有赶车的马匹和车夫,李晓带着这些大车在五百士兵的护卫之下返回了平安堡,他们立即开始了运粮大计。

平安堡里土豆多得堆积如山,仓库都放不下了,只能存放在屋子里。

李晓利用自己的资金收购了大量的土豆,他没有剥削农民们的利益,而是按照最优惠的价格收购的土豆,然后李晓就带着五百士兵和两千五百辆大车出发了,往各个边关城堡里运送粮食。

李晓首先将粮食运到了山海关交给吴襄,吴襄带领几百个军官出来验收土豆,经过仔细地称量,果然有两万五千石土豆运来了,吴襄当场支付了一万两千两银子。

李晓带着这些银子和一些商品返回了平安堡,他将银子用来收购更多的粮食,又将商品卖给百姓们,平安堡的百姓们出售了很多的土豆给李晓,价格较高,导致他们都发了财,所以有钱购买很多的肉食、针线等物。

李晓又将粮食运到了广宁交给了祖大寿,同样得到了银子作为报酬。

李晓就这样不停地运送粮食到各个边关城堡,忙得不亦乐乎,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累,李晓总算是将所有的粮食运输到位了。

所有收到李晓粮食的总兵、副将和守备都震惊了!

李晓真的有这么多的粮食出售,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要知道现在到处都缺粮,由于天气寒冷,收成少,导致粮食价格偏高,在边关粮食价格更高了,可是李晓运来的平价粮食平抑了粮食的价格,使得粮食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了,这有利于边关的士兵,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为此,熊廷弼专门给李晓记了一功。

平安堡里的百姓们总算是富裕了,他们之前只能是温饱,但是经过了这次的运粮和收购,每一个百姓家庭都卖出了大约不到50两银子的土豆,他们可以用这笔钱来购买马匹耕种田地,以后就不必那么劳累了。他们也可以用这笔钱来购买住宅,今后他们就是有家的人了。

很少有农民家庭能够每年赚到50两银子。

这是农民一家人一整年赚到的银子,平均来说就是每个劳动力二十多两银子。

平安堡里积存了大量的粮食,李晓开始考虑是否要招募更多的人来开垦荒地了。

现在李晓的产业结构很不健康,他的工业产品过多,农产品还不够多,如果按照10%的比率征收税赋,李晓在明年可以收到125000石粮食,可以养活25000人,相当于15625两银子。

这表明李晓的农业产值太低,完全无法与工业产值相比。

李晓需要发展自己的平安堡,就需要更多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以平衡不健康的产业结构。

李晓打算再招募8000人来当农民,让他们开垦荒地,为李晓的平安堡发展插上起飞的翅膀。

为了招募这些农民,李晓需要准备每个月5000两银子的成本,等到农民们赚了钱之后才偿还李晓借给他们的农具、房子、种子、粮食等物。

这些银子将来都会得到偿还的,所以不算是亏本。

为了安置这些农民,李晓在平安堡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碉堡修建新的城堡,都是周长三百米的城堡,里面修建了很多四层的楼房,供新来的农民居住。

如此,就可以将八千人分散安置,让他们距离自己的田地更近一些,方便他们外出劳作。

李晓带着杨九等民事的管理人员外出到天津卫招募流民开垦荒地了。

在现在这个地方,也只有无依无靠的流民愿意到辽西这样危险的地方开垦荒地,如果是有田有地的农民,他们是不愿意远离家乡到平安堡附近来开垦荒地的。

李晓、杨九、施爱平等人带着各个管理人员来到了天津卫,天津卫这里聚集了很多的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流民,也有部分山东的流民,只是人数较少。

这些年大明朝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寒冷干旱,收成不好,加上官吏盘剥,小民的赋税很重,导致产生了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都朝着京城和天津卫的方向走,希望到富裕的地方混一口稀饭吃,能够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候。

李晓带着杨九、施爱平等人来到天津卫南门之外,这里是流民聚集的地方,在这里聚集了几万名的流民,他们都靠着天津卫里富裕人家施粥生存下去。

流民的聚居地里条件十分恶劣,他们住的是窝棚,一旦下雨就浸水,条件很糟糕。

流民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坐在窝棚里发呆,他们没有了未来,已经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朝廷无力赈济如此之多的流民,只能任由他们活活饿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