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帝国系统 > 第104章 试探的激战

工业帝国系统 第104章 试探的激战

作者:魂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1:09 来源:笔趣阁

清军看到这个情景,不再使用自己擅长的弓箭攻击,而是快步冲上前,准备与明军肉搏了。

满桂与赵率教经常与清军战斗,自然是不害怕的,他们纷纷下令炮兵继续开炮。

清军冲过了六十米的距离,承受了又一轮的炮击,付出了几个人的伤亡,终于冲到了明军的面前,双方的盾牌手狠狠地撞击在了一起,清军的力量更大,将明军的盾牌手撞得向后纷纷后退。

后排的明军长矛手和清军大刀手纷纷举起兵器朝着对方攻击而去。

清军的士兵大部分都穿着铁甲,防御力惊人,足以抵挡住明军的长矛的攻击。

明军的士兵只有一半的人穿着棉甲或者铁甲,其余的一半人没有盔甲,他们在敌人的攻击之下就容易受伤。

双方正在奋力砍杀,嘴巴里发出高昂的呐喊声,手里的兵器挥舞起来,带起红色鲜血飞溅,还有少数的残肢跌落在地。

在这样的战斗之中,严格的纪律、严密的阵型、高昂的士气、精良的装备等都是关键的要素,谁能够做得更好,就可以战胜敌人。

清军的战斗力毕竟是强悍,逐渐占据了优势,他们杀伤了几十个明军,却只有聊聊几个清军受伤退后。

明军看到这一幕,士气登时低落,士兵们纷纷露出畏惧的表情,不敢上前与清军战斗了。

清军趁着明军士气低落的时候,用力攻击过去,登时又将十几个明军砍翻在地。

肉搏战斗是一件十分耗费力气的事情,战斗了一会,前列的士兵就没有了足够的力气,所以后列的士兵纷纷上前,代替前列的士兵,继续战斗。

双方就继续激战,清军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明军的士兵在清军的攻击之下不断后退,逐渐将自己的阵型挤压到了一起。

满桂和赵率教看到自己的士兵步步后退,败势明显,他们就拿着大刀上前攻击清军,有了他们身先士卒的表率,明军纷纷恢复了士气,继续高喊着战斗,死战不退!

清军之中,鳌拜、哈鲁已经被贬为了普通的士兵,他们手里挥舞着狼牙棒,朝着明军攻击而去。

满桂和赵率教都是身强体壮技巧高明的统帅,他们连杀几个清兵,将清兵砍翻在地,红色的鲜血飞溅而出,染红了地面。

鳌拜和哈鲁看到满桂和赵率教将自己的士兵打得步步后退,他们就上前与满桂和赵率教战斗,鳌拜和哈鲁的力量更大,技巧更加高明,两根沉重的狼牙棒凶猛地挥舞起来,打在了满桂和赵率教的大刀之上,将他们的大刀打得纷纷后退。

各种兵器夹杂在盾牌之中戳来戳去,个人的武勇在这样严整的阵列之中降到了最低,当然还是有用的,只是作用没有单打独斗那么明显而已。

经过了几轮的交锋,前列的众人都感到了疲倦,他们的力气消耗不小,所以指挥官们就下令后列的士兵上前顶替前列的士兵。

明军士兵是首先替换的,他们的耐力更差一些。

随后清军的士兵也就替换了一遍,因为清军想要保持对明军的巨大压力。

此时,双方的阵列是狭长的,左右两翼是弱点,但是没有哪一方派兵去攻击对方的左右两翼,这是因为每一方都有部队在左右两翼还没有投入战斗,一旦对方派兵来攻击自己的左右两翼,等候的部队就会投入战斗之中。

两支军队战斗了一会,先后更换了九批的士兵,明军这边伤亡了几百人,而清军这边伤亡了十几个人,伤亡的对比十分悬殊,可以说是明军已经大败了,只是明军没有崩溃而已,这多亏了满桂和赵率教身先士卒,做出了表率,所以士兵们都愿意拼命厮杀。

此时在京城东城墙的城头之上,海平帝带着魏忠贤、叶向高等人到来了,他们站在城头之上瞭望远处,看满桂和赵率教的军队与清军大战,众人指指点点,评点军队的优劣,在他们看来,如果伤亡的比例是一百比一,即明军伤亡一百,而清军伤亡一个人,都是划算的,毕竟明朝人多。

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的看法之中有漏洞,虽然明朝的人口是清朝的几百倍,看似以几百人换一个人不吃亏,其实不是,明朝的人口之中勇敢能战就是这么些人,如果他们损失了,剩下来的都是不敢战斗的,自然他们是打不过清兵的。

所以,明朝的军队必须把伤亡的比例降低才行,否则一定会最终失败的。

今天的一场大战落下了帷幕,明军和清军都鸣金收兵了,双方各自收兵回营,准备明天的战斗。

今天的战斗只是一个尝试,各方看看对方能力如何,有什么优势,了解之后,才能够决定下一步的战略和战术。

代善了解了今天清军与明军之间的伤亡对比,他心里有底了,明军虽然敢战,但是能力太弱,不是清军的对手,如果决战,明军一定会输的。

其余的清军将领也有同样的结论,他们忘记了还有李晓这支部队,虽然李晓的部队无法决定几万人大战的最终结局,但是他们可以决定小范围战斗的结果,李晓自信是会胜利的。

海平帝和众臣子看了今天满桂和赵率教与清军大战的经过,心头十分沉重,他们能够看出来,满桂和赵率教的士兵与清军差距颇大,伤亡很多,可以说是失败了。

而且,他们还知道,满桂和赵率教的部队已经算是比较能战敢战的了,如果连他们都如此,那么别的军队就更弱了。

海平帝等人带着沉重的心情返回了皇极殿,他们在宫殿里商议了战事,大家都心头沉重,说不出什么十分有效的办法,只好各自散去。

明朝到了此刻,已经颓势尽显,想要挽救,就需要一个很有能力和手腕的帝王,才能够改变形势,例如东汉的光武帝那样,才能够挽狂澜于既倒。

只可惜海平帝能力平平,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海平帝的领导下,魏忠贤、叶向高等人也是守成有余,开拓不足,无法挽救大明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