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帝国系统 > 第44章 烧制玻璃

工业帝国系统 第44章 烧制玻璃

作者:魂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1:09 来源:笔趣阁

由于李晓不断地给熊廷弼送去自己杀死的清兵尸体,熊廷弼也不断地给予李晓赏赐,但是赏赐的次数多了,熊廷弼也觉得不好意思,他开始考虑要给李晓升官了,李晓这段时间已经杀死了几十个清兵,如此巨大的功劳,已经足以让李晓升官了,熊廷弼将李晓提升为了副千户,将此事汇报到了京城的兵部,等候兵部的批准。

经过了两个月的公文来往,熊廷弼终于收到了李晓晋升为副千户的命令,熊廷弼就让人去通知李晓,来广宁城领取升官的凭证。

李晓带着一队士兵离开了平安堡,来到了广宁城之中。

熊廷弼这段时间过得还算是不错,因为李晓经常给他带来惊喜,时不时送来一些清兵的尸体作为功劳上报,熊廷弼从中也得到了好处,多次受到了朝廷的嘉奖,所以,熊廷弼对于李晓是十分看重的。

得知李晓来了,熊廷弼就让人将李晓带进来。

李晓来到熊廷弼的面前,鞠躬行礼,道:“卑职参见巡抚大人。”

然后,李晓送上了一百两银子的礼物,熊廷弼接过礼单随意地看了看,然后就收下了。熊廷弼对李晓说:“李晓,你的副千户官身下来了,你领回去吧。”

旁边就有熊廷弼的亲兵拿来官服、令牌等物,递给了李晓,李晓就接过,然后道了谢。从今天开始,李晓就是副千户了,可以指挥一千名的士兵。

熊廷弼没有让李晓立即离开,而是让李晓坐在一旁,两个人聊了起来,熊廷弼对李晓说:“李晓,上次你说的话,我还记在心里,你说只要给士兵足够的军饷,精良的装备,更好的训练,严格的纪律,更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就可以战胜清兵。我思考了很久,许多军官的家丁军饷还是充足的,他们的训练也不差,装备也可以说是比较好的,可是他们就是难以战胜清兵,这是为什么呢?”

李晓对此事也是略知一二,军官们的家丁的确是如熊廷弼所说比较强悍,足以与清兵战斗,虽然无法取胜,但是也不会败得很惨,还是可以一战的,但是他们的问题在于,家丁只是当兵吃粮而已,心中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他们被人看不起,遭受别人的贬低,认为他们只是大头兵,没有社会地位,很多人年纪颇大了,都找不到老婆。

那么为什么家丁社会地位低呢?就是因为朝廷如此安排的,为了不让士兵们作乱,明朝实行了文贵武贱的政策,文官地位高,受人尊敬,武官地位低,受人轻视。如此一来,当兵吃粮就成为了迫不得已的事情,没人愿意干,所以,士兵们的士气就低落,没有战斗力。

虽然李晓无法改变这样的社会风气,但是他对于自己的部下是很好的,经常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尊敬,夸奖他们是保家卫国的好汉,如此士兵就有了责任心和荣誉感,能够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熊廷弼也是文官,自然免不了防备武官们作乱,对于士兵们也缺乏足够多的尊敬。

所以,熊廷弼无法改变自己部下战斗力弱的局面。

李晓只好旁敲侧击地说了自己的意见,但是熊廷弼听了之后,心里感到为难,实行文贵武贱的政策是因为汉唐之时武人作乱,后来宋朝时期就实行了文贵武贱的政策,明朝因袭了这样的政策,都是为了防止武人作乱,这样阉割武人的政策,就导致了武人的战斗力低下。

如果提高武人的社会地位,就会让更多的人才渴望成为武官,武官作乱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一个难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依靠强大的中央集权朝廷来平衡武人的势力,一旦朝廷衰弱下去,武人自然就会作乱。

熊廷弼知道其中的厉害,自然不敢随便提高武人的社会地位。

所以,熊廷弼对于李晓的做法是无法复制的,只好遗憾地舍弃了。

李晓当即告辞离开,他带着士兵们留了下来,在广宁城里招募了九百名的营兵,这些营兵都是有家眷的辽东流民,有家眷代表他们有保护家人的责任感,能够长时间地安居乐业。

李晓给这些营兵的军饷是每个月二两银子,这就要花费他每个月两千两银子,此时的李晓终于还是知道自己赚的钱不足以武装自己的军队了。

因此,李晓必须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生意,赚到更多的钱,才能够更好地武装自己的军队。

此外,李晓也要扩大平安堡的范围,才能够容纳一千人的士兵及其家眷。

这都需要钱啊!

现在每个月李晓都可以卖出五万块的肥皂,以及卖出三千本的书籍,每个月的利润是五千五百两银子。

这些银子要用来养兵、养工匠和工人、购买火药、铁矿等原材料,更加重要的是要购买马匹和粮草,已经不够用了。

李晓需要开源了。

李晓经过仔细的思考,决定制造玻璃卖钱,玻璃使用的原材料十分便宜,而且制造出来之后,玻璃能够卖出高价。虽然玻璃只是有钱人的商品,普通人是不会购买的,但是只要有钱人愿意购买,市场也是很大的。

玻璃的原材料十分容易获得,李晓就拜托钱不换帮忙购买,然后又拜托钱不换帮忙招募了五个烧制瓷器的工匠,这些工匠知道如何修建炼制玻璃的炉子。

原材料和工匠到来之后,李晓就让士兵们帮忙修建了一个熔炼玻璃的炉子,这个炉子像是一个炼制瓷器的炉子,但是使用了坩埚。

工匠们建好炉子之后,李晓就将烧制玻璃的技术告诉了他们,让工匠们开始尝试烧制玻璃。

首先,工匠们将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

然后将这些原材料按比例混合。

玻璃配合料在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

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

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经过多次的尝试,工匠们终于烧制出了一炉合格的玻璃,工匠们将玻璃倒入模具之中,制成了各种形状,主要是玻璃杯、玻璃壶、酒瓶、镇纸、砚台等物。

等到技术成熟之后,还会烧制平板玻璃,作为窗户使用。

还要烧制玻璃镜子,这才是赚大钱的杀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