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帝国系统 > 第76章 好消息

工业帝国系统 第76章 好消息

作者:魂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1:09 来源:笔趣阁

清军攻击不利,又找不到办法对方李晓的掷弹兵,所以莽尔古泰只能眼睁睁看着明军修好了新的城墙,如此,大凌河堡就修建完成了。

幸亏有了李晓提供的便宜而又好用的水泥,大凌河堡才能够如此快速便宜地修建完毕。

明军在这里驻扎了三千人的士兵,然后就撤军了。

清军看到大凌河堡已经修建完成,城堡高耸,防御森严,没有找到攻击机会的莽尔古泰只好撤兵了。

双方的大战就草草收场了。

李晓带着自己的部下返回了平安堡,受到了众人的热烈欢迎。

李晓给了伤亡的士兵两百两银子的抚恤,又给他们的家属分配了五十亩的田地,还给受伤残疾的士兵安排了守城门等轻松的工作,如此,伤亡的士兵就安置完毕了。

然后,李晓又在城堡中央修建了一个卫国英雄纪念碑,纪念死去的士兵。

李晓又在广场的中央给受伤的士兵颁发英雄纪念奖章,奖励他们的英勇战斗行为,让大家对于当兵有了更好的期待。

经过一番操作,李晓顺利地在城堡里建立起了士兵十分光荣的传统。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份,大雪已经落了几次了,在京城之中,街道之上都变成了白色,房子和树木上面落满了白色的晶莹雪花。

在皇极殿之中,点燃了十几盆的炭火,门窗都开着,里面潮湿温暖的气流溜了出去,让外面的冷空气有机会渗透了进来,使得门窗上面结出了晶莹剔透的白色的冰。

海平帝坐在龙椅之上,正在审阅奏章,魏忠贤侍立在旁,大气都不敢喘息一口。

海平帝看到奏章都是各地干旱饥荒需要赈济,还有各地的流贼大军四处攻城夺地,以及边军对阵清军屡次失败,都是坏消息,他心头十分沉重,连连叹气不已。

海平帝太需要一个好消息了。

看得有些疲累的海平帝将手里的奏章丢下,身体往后仰靠在了龙椅之上,他双手按住自己的太阳穴轻轻揉动,闭目养神。

魏忠贤上前收拾好桌面上乱放的奏章,他低声说:“陛下,是否歇息一会?”

海平帝睁开眼睛,看了看魏忠贤的胖脸,摇了摇头说:“不可,朕要中兴大明,岂能贪图逸乐而懈怠政务?魏忠贤,你来读给朕听。”

魏忠贤就上前拿起一份奏章读了起来,海平帝闭着眼睛听着,心思已经飘远了。

远处,一个响亮沉重的脚步声冲了过来,来到宫门之外,骤然停住,来人是传递奏章的信使,来自辽西。信使送上了奏章,把守宫门的宦官就接过奏章送到了海平帝的面前,魏忠贤看了一眼,看到是熊廷弼的奏章,他心里一动,拿起奏章打开念了出来。

原来是熊廷弼上奏在大凌河南岸顺利修建了大凌河堡,足以将清军的脚步挡在大凌河北岸,而且在历次与清军的较量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先后斩杀清兵一千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李晓的部队斩杀的。

海平帝一听就兴奋了,他睁开疲惫的双眼,扶着瘦弱的大腿站了起来,他兴奋地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好,熊廷弼果然不愧是能臣,总算是给朕带来了好消息。我记得上次熊廷弼报功的时候,也是这个李晓斩杀的清兵最多,他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斩杀如此之多的清兵?”

魏忠贤双眼扫过奏章,看到了最后,就看到了答案,熊廷弼当然了解过李晓胜利的关键,李晓说是手榴弹,熊廷弼就仔细地在奏章里描述了李晓使用手榴弹的成果。手榴弹其实不难制造,难的就是其中的颗粒化黑火药,如果是使用粉状的黑火药,在运输手榴弹的过程里,由于颠簸等原因,容易造成粉状的黑火药之中重的往下沉,轻的浮在上面,黑火药就容易分层,导致威力不足。

所以,李晓也是十分大方地告诉了熊廷弼之中的奥妙,熊廷弼上奏此事,就是要让朝廷的工匠能够制造出合格的手榴弹给各支军队使用。

但是熊廷弼的美好愿望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朝廷的工匠生活十分贫苦,他们替朝廷干活没有工钱,而且各级官吏贪污材料钱,提供的材料十分粗劣,再加上工匠偷工减料,导致制造出来的器械十分不堪使用。

海平帝兴奋地在宫殿里走来走去,他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走了一会,他才停下,说道:“宣旨,升熊廷弼为辽东、辽西各路兵马总督,总管辽东、辽西军事,奖励李晓四万两白银。”

此时,海平帝虽然十分高兴,但是他还记得李晓刚刚升官不久,不宜再次升官,所以给了他银子作为奖励。

四万两白银不少了,只可惜要经过官吏们的层层剥削,真正到李晓手上的恐怕不到一半。

传旨的宦官和锦衣卫自然去辽西办事,李晓是没有资格得到海平帝的圣旨的,只有熊廷弼这样的高官才有可能得到圣旨,李晓只能听熊廷弼转告的二手消息。

由于之前熊廷弼已经提前给了李晓两万两银子作为奖励,此刻他又给了李晓两万两银子,李晓依旧将全部的银子发给了自己的士兵,士兵们收到了银子,登时发出响亮的欢呼声,十分高兴。

今天,所有的士兵都买了肉回家,给自己的家人增添美食。

与此同时,工业帝国系统也给予了李晓杀死一千多个清兵的奖励7500点贡献值,李晓的贡献值总算是多了起来。

此时,李晓已经拜托秦友光帮忙将肥皂、玻璃器皿、精美书籍带到江南去销售,销量比钱不换的京城区域的销量低一些,只有大约一半左右,但是秦友光了解南方的市场和情况,所以李晓又让秦友光写信回去让家里的人开发华南的市场。

由于此时明国在华南进行与西洋人的交易,华南广州作为港口允许西洋人进来交易,所以广州一带的有钱人不少,作为奢侈品的肥皂、玻璃器皿和精美书籍应该很有市场才对。

李晓不认识广州的商人,只好委托秦友光派人去广州物色合适的商人开展合作,专门出售李晓制造的肥皂、玻璃器皿和精美书籍。

秦友光亲眼看到李晓大破清兵,还制造出了肥皂、玻璃器皿、精美书籍、精良钢材、蒸汽机等先进的商品,秦友光十分庆幸自己眼光高,能够看出李晓的不凡,在他没有升官的时候就投入了他的麾下,将来的前程无可限量,所以秦友光对于李晓交付的事情很是重视,亲笔写信给自己的家里,让家里派人去广州物色合适的商人进行合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