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一百零三章 涨工资

大明:长生天启 第一百零三章 涨工资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当然,对于这场战争,朱天启除了要在军事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外,也要保证好朝廷内部的安稳,赋役改革的事情加剧了朝中群臣与自己的对立,所以朱天启还是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拉拢人心的。

当时在早朝朝会上与群臣议定赋役改革方案的时候,朱天启曾经也是承诺过的,虽然朝廷新的赋役制度将不再保留官员士绅在赋役缴纳上的诸多特权,但还是对他们有所倾斜的,还有一点就是,要给大家涨工资!

如今赋役改革已成定局,新税法也已经推广了下去,唯独关于大臣们的赋税和俸禄的具体执行方案还没有定下来。

按照新税法的规定,国内的秀才、举人和进士依旧享受原有特权,赋役方面,可免一成;朝中官员,九品至五品可免税两成,四品至一品可免税三成。

虽然改革之后的新税法,有功名的士绅和朝中官员依然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免税特权,也不排除有百姓为了避税,将田地投献到士绅或官员的名下,但是新税法的征收是以田地亩数为基准进行征收的,田地亩数越多,征收比例越高,所以也会对这种情况有一定的遏制。

总而言之,新税法下,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士绅和官员们的免税特权,又可以遏制投献情况,缓解国内的土地兼并。

不过即便如此,也只是能够保证那些士绅豪族和那些家资丰厚殷实的官员们的利益,对于那些较为清廉或家境贫寒的官员们来说,这种程度的免税政策,并不能让他们得到太多实惠,毕竟朝廷给的俸禄太低,靠着家里的些许薄田,是难以供应日常开销的。

所以给大臣们涨工资是势在必行的,否则的话,大家为了生计,就不得不去违背自己的原则,行些贪赃枉法之事,最终被剥削的还是最底层的人民。

朱天启既然已经说过要给他们涨工资,还说了不是小涨,而是大涨,那么就不是随口说说而已,在拟定新税法的同时,他就与吏部和户部仔细商议过这件事,也深入了解了明朝官员现行的俸禄情况,结果是令朱天启大为震惊的。

按照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定下的祖制,明朝的俸禄标准为:“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为至。”

根据这个俸禄标准进行估算,一个正一品的官员月俸才只有八十七石而已,按照现今每石米二两银子的米价计算,也不过区区一百九十四两银子,而事实上一品官员的俸禄上却远远无法达到这个数目。

因为洪武年间的米价可达不到二两银子一石的高价,如今这米价可是受天灾**的影响才涨到这么高的,若是以往的丰年,也不过是一两银子上下罢了,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米价来折算的话,一个正一品的官员的月俸甚至不过百两银子。

这么看来,老朱家也确实有些太小气了,不过朱棣会告诉你,你这话说得太早了!

朱元璋定下来的官员俸禄标准,朱棣并没有进行更改,但是在俸禄的发放方式上,朱棣却是进行了一定的变更,为了推行大明宝钞,永乐时期,开始全面推行米折钞的制度,规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四品米钞各半;五六品米六钞四;七八品米八钞二。”

这样的变更在推行初期并没有对官员们的收入造成什么明显的影响,但是随着明朝金融体系的崩坏,大明宝钞的大幅贬值,瞬间便让本就十分贫困的明朝官员们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大明宝钞几乎形同厕纸,更是让官员们欲哭无泪。

所以说,明朝到了中后期,朝中官员的**情况便越来越严重,跟明朝太过苛刻的官俸制度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天启一定要给官员们涨工资,要大幅提高官员的俸禄标准,要想解决明朝官员**的问题,除了高压反腐之外,推行“高薪养廉”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然,所谓的“高薪养廉”也并非真的是把俸禄提到多么高的标准,更不要说比肩唐宋,毕竟明朝官员的俸禄标准实在是太低了,比之唐宋时期的官员俸禄标准,甚至不足十分之一,如此低的起点,恐怕朱天启哪怕只是给他们把俸禄翻上一番,就足够他们感激涕零了。

另外,就是关于官员俸禄的发放方式,既然朝廷已经合并了诸多苛捐杂税,统一按照田地亩数征收现银了,那么对于官员的俸禄也就不要再搞得那么复杂了,也是直接发放银两,如此一来,朝廷也方便,大家也开心。

新的官俸制度一经公布,也确实令朝中的官员惊喜异常,大家甚至都感觉有些难以置信了,毕竟给大明打工这么多年了,朝廷不拖欠俸禄他们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敢想“涨工资”这种美事?更别说皇上竟然还这么阔气,直接给大家把俸禄翻了一番!

要知道,朝廷养着这么多官员,若是把每个官员的俸禄都翻上一番,给朝廷带来的财政负担也是十分沉重的,这一笔开销可不是个小数目。

所以,涨工资归涨工资,但是想要拿到这份儿银子,那也是有条件的,朱天启怎么可能那么善良,白白便宜这些当官儿的?

当年张居正改革,除了一条鞭法之外,还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改革方案——“考成法”!

所谓考成法,简单来说就是朝廷设立的官员考核制度,虽然张居正所提“考成法”比之明朝之前的官吏政绩考核制度要更加完善和严谨,但是在朱天启看来,还是不太满意的。

因而朱天启让吏部对朝廷现有的各大小职务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与应尽义务进行了详细梳理,确立了对不同职务的官员的不同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也不拘泥于由吏部或都察院的官员进行主观考评,而是要通过官员日常工作的档案,对标接受考核的官员的职务考核标准,从多个维度进行考核打分,做到有凭有据,公开公正,可以说,这就是大明官员的KPI考核制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