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二十章 郑氏集团

大明:长生天启 第二十章 郑氏集团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想通了这一点,张十里便赶忙给张国纪叩头谢起恩来:“小的多谢老爷的提携举荐,以后小的这条命就是老爷的了,愿为老爷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张国纪却是摇了摇,一脸严肃地说道:“张十里,你得始终记得一件事儿,那就是你以后是在为皇上效忠,为朝廷办差,可不是为了本官!”

张十里自然听得懂张国纪这话的意思,马上又叩首道:“是是是,小的记住了,以后小的就为了皇上,为了朝廷上刀山、下火海……”

张国纪不由得一笑,抬手打断了他,“行啦,你就不要贫了,本官不是来听你赌咒发誓的,你以后只要实心办差,自然是大有前途的,当然,若是胆敢做出什么不法之事来,后果你应该也是知道的。”

张十里忙点头:“小的记下了!”

他怎么能不知道后果呢?当时跟在张十里身边儿的手下人可都是“番子”,连朝中的大老爷们都对这些番子们害怕的很,更不要说他了!

如今该说的都说了,张国纪也就不再跟张十里多说废话,便让他起身,直接给他说起了正事儿来。

“你现在初来乍到,身无寸功,头顶上没有一顶帽子,皇上自然是不好召见你的,所以啊,你也不必心急,还是先干出点儿成绩来,到时候自然能平步青云,一步登天!”

张十里赶忙点头,施礼应道:“小的明白!”

他自然不敢奢望真的能够面见圣上,张国纪能把他举荐给皇上,让他得到这样一个为皇上办差的机会,对他来说已经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了。

张国纪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你是个聪明人,想必也不用我过多的提醒,所以咱们还是直接说正事吧,从两广到京师的海路,你熟不熟?”

“熟,当然熟!”张十里当即回答,可回答完之后他却突然又面露难色:“不过要从两广走海路到京师的话,还得经过东番,现在那地方可不太平。”

“哦?”张国纪有些惊讶地问:“怎么个不太平?”

张十里没有直接回答张国纪的问话,反倒是反问张国纪:“大人可知道郑一官?”

“郑一官?”张国纪思索片刻,便点了点头:“我想起来了,你说的这个郑一官可是福建巡抚熊文灿手下的那个郑芝龙?”

张十里连忙点头:“正是,正是!”

张国纪见他点头,顿时便更不以为然,笑道:“我倒是听说这个郑芝龙以前是个海盗,可如今既然已经归附了朝廷,你与他便是同僚,有何可惧?”

张十里听了张国纪这话,顿时哑然,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张国纪解释了,他也是这才发现,朝廷对于海上的情况还真是一点儿都不清楚啊!

张国纪见他半张着嘴也不说话,似乎是有些话不方便说出口,便直接对他抬了抬手:“你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不必有所隐瞒!”

“小的倒是不敢隐瞒老爷,只是有些话小的说出来,老爷可不要怪罪!”张十里小心翼翼地说道,直到他看到张国纪点头,这才继续说道:“那郑一官可不是个普通的小海盗,那可是纵横东海和南海,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虽然如今他已经被朝廷招抚,然其势力尤在,与别的海盗相比,也不过是不再祸害我大明海疆和百姓罢了,但是这一片海域还是姓郑的,想要从这里经过,哪能不花些银子,买上一杆‘郑’字旗呢!”

“竟有此事?!”张国纪顿时一脸惊愕,若是按照张十里所言,这个郑芝龙岂不是比朝廷的水师还要威风,俨然就是海上“皇帝”啊!

张十里缓缓点头:“何止如此啊,这郑一官势力大得很,手下有大小战船数千艘,兵力十多万,就连弗朗机人和和兰红毛鬼都惧他三分呢!”

张国纪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张十里所说的这些他还真是头一次听说,简直是刷新了他对海盗的认知,在他的认知里,海盗不过就是上不了台面的海贼流寇罢了,其实也不光是张国纪,朝中大多数官员都是这样认为的,这与大明后期不重视海事是有直接关系的。

张国纪暗暗记下了张十里的话,打算下次去见皇上的时候,一定得把这个郑芝龙的情况好好向皇上禀告一番,这个郑芝龙势力这么大,恐怕熊文灿是难以节制他的,若是日后造起反来,可是个大麻烦!

不过当下,张国纪表面还是故作冷静,继续对张十里说道:“虽然这郑芝龙有些本事,但毕竟如今也是朝廷命官了,相比面对朝廷的船只,还是不敢造次的,你也不必过于担心!”

张十里却是仍然一脸为难,说道:“这就是老爷您有所不知了,如今那南海之地可不光只有郑一官,还有一个刘香佬呢!”

“这个刘香佬也是一个大海盗?”张国纪一脸讶异地问道,他是没想到,一个郑芝龙就够令人头疼了,这会儿就冒出来一个刘香佬来,张国纪忍不住追问了一句:“除了这个郑芝龙和刘香佬,这一带到底还有多少伙儿海盗?”

张十里赶忙回答:“除了郑一官和刘香佬之外,其他人倒是不足为虑,只是现在郑一官和刘香佬反目成仇,双方打得火热,像我们这种小买卖人,是压根儿不敢接近这一带海域的!”

“哦?听你这话的意思,这郑芝龙和刘香佬以前还是一伙儿的?”张国纪问道。

张十里点了点头,解释道:“这郑一官和刘香佬本是把兄弟,后来郑一官归附朝廷,这刘香佬却不肯,双方正是因此才反目成仇的,从那以后,郑一官便成了朝廷命官,还跟和兰人一起做生意,而那刘香佬则跟弗朗机人们混在了一块儿,双方更是水火不容了。

以前他们没有决裂之前,这一带还算平靖,我们这些小海商不过是要定期交些银子便可畅行无阻,但现在不行了,买了刘香佬的旗子就得被郑一官的手下打,买了郑一官的旗子就得被刘香佬的手下打,若是两家旗子都不买则两家都要打,简直没有活路!”张国纪一听,也感觉这事儿确实难办,“若是按照你这说法,他们两家分出胜负之前,这福广一带的海域就是一条死路咯!”

张十里虽然一脸为难,但也还是点了点头:“回老爷话,对于我们这样的小人物,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张国纪也犯了愁,按照张十里所说,郑芝龙或许还能给朝廷的船一些面子,那刘香佬可就未必了,给朝廷运输钱粮财货那是半点差错都出不得的,可不敢去冒险。

张国纪既不懂海运,也不清楚海上的情况,自然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案来,只好先把这些事情都记下,等候皇上的圣裁。

张国纪转而问道:“福广一带的海域情况如此,那自浙江布政使司至山东布政使司的东部沿海海域情况又是如何呢?”

张十里稍作思索,随即回答说:“这一片海域小的很少会去,不过若只是沿岸一带的海域,应该还是比较平靖的,比较就算势力再大的人,他也不敢找朝廷的麻烦啊!”

张国纪点了点头,不过他也听得出来,张十里这后半句话不过是句溜须拍马逢迎自己的话罢了,若是那些大海盗们的势力真的有张十里所说的那么大,他们还会惧怕朝廷的水师吗?

不过至少现在看来,东部近海区域应该还是很平靖的,虽然朝廷不重视海事,但却还算重视海防,近海区域不敢有人造次。

也就是说,从应天府到顺天府如果走海路的话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以达到皇上预期的,以海运取代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目的。

想通了这一点,张国纪的心情才稍微好了一点,他对张十里吩咐道:“你就现在我的府上住下吧,稍后我让管家给你安排一个住处,等我把你今日所说的这些情况都奏明了皇上,再等候皇上的定夺吧!”

张十里自是千恩万谢,他是没什么好着急的,反正他要飞黄腾达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自是高高兴兴地在张国纪的府上住了下来,耐心等候消息,他还偷偷自己去外面买了些酒菜回来,自斟自饮地喝了一顿小酒,庆祝了一番。

张国纪则把张十里所说的情况写作了一封奏疏,随后便带着奏疏入宫去见朱天启去了。

对于张国纪这封奏疏上所写的内容,朱天启其实都是知道的,他既然要搞航海,那肯定是绕不过郑氏集团的,如今郑氏集团还没有发展到巅峰时代,等他打败了刘香佬,才真正是称霸东南海,横行东南洋呢!

所以对于郑芝龙,朱天启也始终都在纠结,到底是剿是抚!

若是想要剿灭郑芝龙,对于手握氪命商店的朱天启来说,自是也不难做到,只是这样做的话,对于自己和大明来说,却未必是个好的结果。

因为击败了郑芝龙之后,郑芝龙在倭国和东番的势力反而失去了控制,对于未来占领倭国,收复东番来说都是不利的。

反而是如果能够招抚郑芝龙,真正地让郑芝龙为自己效忠卖命,才能利用郑芝龙现有的势力和基础,更有利于自己征服倭国,收复东番。

不过不论是剿还是抚,都是要先拿出足以匹敌郑芝龙的实力来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在李邦华把战船造好之前,谈论应对郑芝龙的问题,还为时尚早。

朱天启思索了片刻,便开口对张国纪说道:“解决南海问题的时机还尚未成熟,所以你就先带着这个张十里组建一个海运船队,把朝廷漕运的活儿都给接下来,等海运足以替代漕运之后,朕便可以动手整顿漕运了!”

张国纪听了这话,便瞬间明白了,原来皇上这第一刀是打算砍在漕运头上,海上的事情反而是要放到以后再做处置的,顿时也便豁然开朗了起来。

同时张国纪也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确实是有些太心急了,朝廷施行“海禁”多年,在海事方面的建设本就薄弱,想要搞定那些像郑氏集团这样的庞然大物们,哪里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确实是应该从长计议,一步一步来的。

反观皇上才是少年老成,一步一个脚印,有条不紊地在推进着大明海事建设的计划。

现在既然皇上发了话了,张国纪自然也不敢耽搁,他回去之后便马上吩咐张十里去把他手下的船都调集到松江府去待命了。

为了推行海运,朱天启特意没有让张国纪把去年朝廷秋税时他收到的粮食,通过漕运运回京师,而是暂时存放在了应天府,而现在便是张国纪和张十里通过海运把这批粮食运回京师,向百官展示海运优于漕运的时候!

为了方便张国纪行事,朱天启下旨给他封了个“海运总督”的名头,这个名头虽然是新创的,大家都没听说过,但是大家一听名字也就不难猜出,这是一个跟漕运总督对应的职位,主管的是海运事务。

听说了这件事之后,百官顿时便炸了锅了,大家都敏锐地察觉到了朱天启此举的意图,也都猜到了这一次皇上是要砸漕运的饭碗了!

明末的漕运,是极其**的,毕竟在这个时代,没有公路和铁路,漕运便是大明朝交通运输的命脉,从来不缺油水可捞的漕运自然也就充满了贪官污吏,甚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团体。

这个**团体中,不光是数万漕运体系内的官吏,还有数十万的漕运从业人员,更有朝中大臣、勋贵外戚们参与其中。

因而想要彻底整治漕运,定然是要面临极大的阻力的,可即便是有千难万难,朱天启也只有迎难而上,不能放任这个“毒瘤”一直吸朝廷的血!

如今的漕运运输效率低下,官吏贪赃枉法,已经成为了国家进步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对于还没有能力修建铁路、发展铁路运输的朱天启来说,保证运河水路交通顺畅,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