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二十章 裁撤东厂

大明:长生天启 第二十章 裁撤东厂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朱天启最终挑选了几款带塑料包装盒的香皂,香皂的质量比最开始看得要好一些,包装盒也可以做香皂盒用,这种塑料盒子轻巧还不怕摔,应该也会很受欢迎的。

玻璃杯没什么说的,就是挑了几款杯子样式不同的,质量也就一般。

至于镜子,朱天启倒是没有刻意挑选尺寸挺大的,而是挑选了一种手拿的小圆镜子,就是那种十元店里常见的,金属外壳,像个大怀表的那种小化妆镜,一按按钮就能弹开,一半是镜子,一半是个小凹槽,可以放点粉扑之类的。

首先这种小镜子造型精美,但最重要的是它结实,便与运输,若是只求尺寸大,能不能从京师运到江南一带就是个问题呢!

三种商品朱天启都只买了几个作为样品,他要先问问这个时代的人,这些东西到底好不好卖,以及这些东西现在的行情,若是利润可观,再做决定大量购买也不迟。

这几天,对于朱天启来说,倒算是风平浪静,虽然他凭空捏造的一封奏疏,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所有的朝臣都紧张了起来,但是最开始的这两天,却是没有一个上疏发表意见的,所有人都十分默契地沉默了。

但是朱天启知道,他们这不是沉默,更不是臣服,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但是朱天启这两天也没有闲着,他办了一件大事——裁撤东厂!

这东厂主要由宦官组成,朱天启对于宦官这个群体是发自心底地不信任,而且他也有心要大力削减宦官这个群体的影响力和政治地位,所以东厂必须裁撤。

都说太监无后,所以是没有私心的,自然会为了皇家实心办事,可是纵观历史,那些得势的太监哪个没有私心?比起正常人来,他们反倒是办起坏事来更没有底线!

东厂的裁撤自然是大快人心的,毕竟朝中百官都已经恨透了这个机构,谁也不愿意在一群太监们的监视下过活,时不时还可能被人诬陷,莫名其妙地被抓进诏狱去,因而东厂的裁撤倒是吸引了众臣们一部分的注意力。

但是对于朱天启来说,他不喜欢宦官,但也不会刻意歧视他们,毕竟自古以来宦官之中,有能力的人也多得是,所以东厂虽然裁撤了,但是其中一些能力出众的,还是被他留了下来,直接并入了锦衣卫里。

朱天启穿越过来之前,虽然那朱由校已经做了七年的皇帝,但是实在是没有什么根基的,所以这锦衣卫还是要留着的,而且还要重用!

因而朱天启对锦衣卫管理还是很看重的,现如今原来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作为阉党的核心人物已经被处斩了,指挥使一职空缺,朱天启便直接让朱由检暂时顶了上去。

不过明朝历来是不允许王爷们担任官职的,甚至从明成祖时就有规定,王爷们“不士、不农、不工、不商”,只能混吃等死,做个吉祥物,更不要说担任锦衣卫指挥使这样的要职了,要知道,锦衣卫手里可是有刀的,距离皇帝又近,交给一个王爷手里安全吗?

反对和劝谏的奏疏也上了几封,不过朱由检的风评历来不错,所以反对的人并不多,可能大家都认为,与其让某个奸佞小人来做这个指挥使,不如让为人谦逊公正的信王来做。

其实朱天启对于朱由检也不是百分百信任的,或许朱由检本来是乐于做个逍遥王爷的,对于皇权也是没有什么想法儿,但是当朱由校亲口对他说过那句“吾弟当为尧舜”之后,朱由检对皇权有没有想法儿可就说不准了。

毕竟即便如今他的皇帝大哥没有死,但是却依然没有子嗣作为继承人,而他依然是大哥死后,继承皇位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朱天启认为,即便朱由检有想法儿,也不至于现在就敢做出点儿什么来,毕竟他年龄还小,也没什么根基,这种情况下,就算他真想动手,也成不了大事,以朱由检的智商,他是不会做这种傻事的。

而且刚刚经历过抄家事件,不论是对于朱由检还是锦衣卫,朱天启“无所不知,无有不晓”的神通已经深入人心了,一个个都把朱天启奉若神明,不敢有一点儿不老实的地方。

朱天启任命朱由检做了锦衣卫指挥使之后,要求他尽快对锦衣卫内部进行人员调整,有能力的提拔,没能力的裁撤,有问题的查办,要做到宁缺毋滥。

忙活了几天这些事之后,沉寂数日的众臣们终于集体爆发了,一下子递上来了数百封奏疏,里面引经据典,从多个角度来反对之前自己所提出的三项赋役改革方案,甚至还有些激进分子,在奏疏里明目张胆地威胁自己。

说什么“若是陛下一意孤行,恐怕会伤了天下士子之心,朝廷将无人可用,众叛亲离”之类的话,可把朱天启给气笑了,这群自诩为“读圣人书”的大臣,天天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儿,可真正有良心的又有几个?

史笔如铁,当年闯王入京,清军入关,这群人有几个有骨气的?叫的最凶的,往往是投敌最快的!

面对这上百封的奏疏,朱天启的应对之策就是——不理会,保持沉默!

就这样晾了他们几天之后,朱天启听到了一则趣闻,六部里有几个官员打起来了,而且还打得挺凶,头破血流的。

至于原因嘛,就很有趣。

因为朱天启一直都没有批复群臣的奏疏,所以时间一长,大家都有些坐不住了,甚至心情也都不太好了,有些本就心态较差的人,更是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

而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家突然想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给皇上上奏疏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毕竟皇上说要替他保密,特意没说,那么大臣们就只能胡乱去猜测了,这样的猜测也就逐渐发展成了一种互相猜忌和敌视。

“群众里面有坏人啊!”而这些大臣们,则看谁都像这个“坏人”!

最后,先是发生了言语上的争执,然后发展成了拳脚上的切磋,再然后,有人被开了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