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六十九章 直取京都

大明:长生天启 第六十九章 直取京都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吴三桂立功心切,如今攻占了江户,得到了德川幕府现任将军德川家光的尸首之后,他并没有满足,因为这对于他来说虽然是大功一件,但是倭国依然没有被征服,这对于他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吴三桂打算先想办法与倭国的反抗军建立联系,利用反抗军来了解一下目前倭国国内的局势,这样也有利于他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征服倭国国内的数百个令制国。

倭国国内的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哪里像大明那边,即便以前处于乱世,最多也就十几个国家混战,大家打来打去,总有统一的一天。

然而倭国却不一样,虽然地方不大,但是竟然能够分出数百个令制国出来,在吴三桂看来不过是个村子大点儿的地方,竟然也能称之为一国,虽然这些令制国没一个能打的,但是吴三桂想到要一个一个把它们逐一征服,就感到头疼。

现在吴三桂手底下的这支倭国反抗军的首领名叫上田先狩,曾经在丰臣秀吉的手下效力,后来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击败了丰臣家,成为了倭国的天下霸主,上田先狩便沦为了浪人,隐姓埋名混入了江户,伺机为丰臣家复仇。

如今倭国与大明开战,德川幕府被明军击溃,也让蛰伏已久的上田先狩再次看到了希望,随后德川幕府倒行逆施,竟然不想办法保护江户的倭国百姓撤离江户,还要逼迫江户的倭国百姓与明军死战,百姓们自然是不想送死的,对德川幕府的不满情绪也瞬间爆发了出来。

许多与上田先狩一样对德川幕府心存怨念的浪人和落魄武士们,便趁机开始鼓动和组织民众造起反来,很快便从没有组织的暴乱变成了一个反抗德川幕府的同盟组织。

上田先狩起初倒是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想亲手杀死德川家光,为丰臣秀吉报仇雪恨,但是当他冲入幕府之中时,已经晚了,德川家光正在切腹自尽,太田资宗挥刀斩下了德川家光的头颅之后,也切腹自尽了。

上田先狩只好把德川家光的尸首给带了出来,但是接下来该何去何从,他却是没有了主意,正好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赶到幕府的明军,上田先狩考虑再三,决定将德川家光的尸首献给明军,以求得到明军的协助。

事到如今,也只能跟随反抗军一条路走到黑了,说不定以后还能博得一个好的前程出来,能够在新的政权建立时,作为功臣得到封地,成为一方藩主大名。

如今吴三桂已经同样与倭国的反抗军合作,所以他便让上田先狩去与反抗军的大部队联络,希望反抗军方面能够派来个说话顶事儿的人过来聊聊。

上田先狩只好带着手下去寻找反抗军的大部队,虽然他与反抗军里的很多首领都是旧识,毕竟大家都是仇视德川幕府的人,之前私下也是有过来往的,但是这个年头儿可没有手机之类的通讯工具,江户城大乱之后,大家都已经走散了,想要寻找反抗军大部队的下落也并非易事。

在上田先狩离开之后,吴三桂便下令让明军在江户就地驻扎,被烧毁的江户城中心地带反而成了倭国人的聚集地,吴三桂让手下在这片灰烬地带围上栅栏,修建了许多简易的木屋草棚,也算是一个简易的俘虏营,把所有留在江户的倭国人都给赶了进去。

而明军则占据了外围这些还没有被烧毁的民房,作为军队的营房,按照明军的惯例,他们可是受不了外围连个城墙栅栏之类的防御性设施都没有的,所以在江户安置下来之后,吴三桂便开始让手下在江户城的外围修筑木栅栏和土围作为简易城墙了。

此时在九州岛的李邦华也已经听说了江户城被吴三桂占领的消息,而且吴三桂已经派人将德川家光的尸首送回了大明,按理说德川幕府已经覆灭,这场战争也该画上一个句号了。

然而事实上却是,倭国的数百个令制国都各怀鬼胎,没有一个主动向大明表示投降的,都还处于观望的状态,或许明军杀到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向明军投降,以示臣服,但是如今明军还没有攻打到他们的地盘上,他们反而堂而皇之地独立起来。

朱天启给李邦华的命令是,继续向东北方向进军,直至倭国的天皇向大明递交投降书,或者将其俘虏为止。

李邦华自然是依命行事,一改之前稳扎稳打的做派,让郑芝龙率军火速进军,直扑倭国的京都,吴三桂的表现可以说是让李邦华大为震撼的,若是进攻京都之事再被吴三桂抢了先,那么自己和郑芝龙这几个月可就真是白忙活了,风头和功劳全被吴三桂给抢走了。

两路明军开始比着劲儿地向倭国的京都进发,都为了抢得征伐倭国之战的首功,而驻扎在种子岛上的毛文龙可就自在得多了,再也不用担心李邦华和郑芝龙会哪天突然来打自己个措手不及了。

毕竟他作为皇上的一枚“暗子”,李邦华和郑芝龙压根儿就不知道他是自己人,为了保证九州岛的安全,很可能会来攻打自己,尤其是郑芝龙,因为之前自己抢过他在长崎的买卖,以及郑家的商船,两人之间矛盾很深,郑芝龙早就想把自己除之而后快了。

如今郑芝龙作为明军水师的先锋将军,手握重兵,保不齐就说服李邦华,率军来大隅列岛这里讨伐自己来了。

对于这种情况,朱天启也是考虑到了的,所以朱天启已经不止一次地在给李邦华的旨意中提到过关于毛文龙的事情,他告诉了李邦华,让他不要去招惹毛文龙,毛文龙比起倭国的军队来更难对付,想要将其歼灭绝非易事。

现在最要紧的是先把倭国的事情摆平,若是贸然与毛文龙开战,明军将会卷入更加麻烦的境地,对于明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李邦华自然是识大体的,皇上再三嘱咐的事情他不敢违逆,所以即便郑芝龙向他提议过几次,想要把盘踞在大隅列岛的毛文龙给歼灭了去,李邦华都没有同意。

现在李邦华把进攻倭国京都的重任交给了郑芝龙,郑芝龙自然也无暇再顾及毛文龙了,毛文龙的处境也就安全得多了。

但是接下来毛文龙可没时间休息,他要开始忙活皇上交给他的新差事了,那就是做海盗!

毛文龙现在所处的大隅列岛可是比之前的济州岛更加靠近南海和东海的海上交通要道了,很多泰西人的商船都会在附近的海域经过,尤其是那些从马尼拉或大明沿海过来倭国进行贸易的商船,他们很多都是远道而来的泰西商人,对于倭国现在的变故都是不知情的。

而且他们更没有想到,以往十分安全和平靖的航路上,竟然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海盗毛文龙,哪怕是船上插着郑一官的郑字旗和倭国幕府的旗帜都不好使,毛文龙那是一律不认。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几乎所有从附近海域经过的商船都遭受到了毛文龙的攻击和劫掠,令泰西人损失惨重。

因为毛文龙的部众很多身上还穿着明制的服饰和铠甲,导致泰西人们一度怀疑劫掠他们商船的是大明的官军,直到他们多方打听后才了解到有关于毛文龙的具体身份和情况。

泰西人可不是朝鲜人和倭国人,他们才不管毛文龙是否背叛了大明,已经不再归大明朝廷管束的事,在他们看来,既然劫掠他们商船的是大明军官,那么大明朝廷就应该对此事负责。

目前在这片海域进行贸易的泰西人主要是弗朗机人、和兰人以及英国人,弗朗机人是来得最早的,也是根基最深的,而后便是和兰人,他们还在东南亚设立了和兰东印度公司,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与弗朗机人斗得水深火热。

英国人则是后来居上,他们在海战上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而后也在东南亚建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加入到了与弗朗机人、和兰人的贸易争夺中。

但是因为各国派出来的都是远征军舰队,所以相较而言还是根基最深的弗朗机人更强大一些,和兰人与英国人虽然与弗朗机人打过几仗,但却都是以战败收场,没能讨到什么便宜,这便促使和兰人和英国越走越近了。

不过不论是弗朗机人、和兰人还是英国人,在毛文龙眼里都是泰西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对于他们的劫掠那也是无差别的,因而各国商船蒙受的损失也是同样惨重的。

但是因为弗朗机人占据濠镜澳,之前又是卖给大明红夷大炮,又是帮助大明招募泰西工匠,与大明朝廷的关系还算是比较好的,虽然至今仍然没能建立明确的外交关系,但是至少他们还是可以跟大明朝廷说得上话的。

而英国人与和兰人则就没有这种便利了,他们可以说是“投诉无门”,即便想要就遭受毛文龙劫掠一事与大明朝廷进行交涉,也是难以找到渠道的。

最终,英国人与和兰人派出代表,前往濠镜澳与弗朗机人澳督马士加路洽谈,希望弗朗机人能够帮助英国人与和兰人向大明讨回公道,挽回因被毛文龙劫掠而造成的损失。

所谓“澳督”,是濠镜澳总督的简称,自弗朗机人占据濠镜澳之后,便开始派驻总督以负责濠镜澳的防务,官邸就设置在大炮台。

但是弗朗机人任命的首任总督实际上并没有到濠镜澳来赴任,真正有总督在濠镜澳执政还是从第二任总督马士加路开始的。

可以说,弗朗机人在濠镜澳设立总督府,并派设总督,就是已经把濠镜澳当做自己的地盘儿了,即便这濠镜澳是他们通过贿赂大明官员以租借的形式得来的,每年也要向大明交五百两银子的租金。

但是在弗朗机人看来,区区五百两银子不过是象征性的一点儿租借费,加之如今他们已经通过与大明朝廷的火炮生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那么他们在濠镜澳的合法地位,便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然而他们或许不知道,大明的皇帝朱天启却并非是这么想的,这濠镜澳是迟早要收回来的,濠镜澳的弗朗机人也是要统统赶走的,时至今日都没有搭理他们,那是因为之前朱天启用得着他们,并且这几年一直忙活别的事情,把他们给忘了。

而现在,弗朗机人非要去朱天启面前刷存在感,给朱天启提醒,那么就怪不得朱天启“过河拆桥”了!

马士加路在见到英国人与和兰人派来的代表之后,也是十分热情地接见了他们,泰西人与亚洲人不同,他们对国家和私人恩怨看得没有那么重,而是更加看重利益。

因而即便前几年和兰人刚刚派遣舰队攻打过濠镜澳,双方打了好几次仗,马士加路面对英国人与和兰人送来的礼品,也依然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爽朗笑容来。

随后,三人更是一拍即合,马士加路当即表示,他愿意帮和兰人和英国人出头,向大明朝廷讨要说法。

这倒不是马士加路财迷心窍,爱出风头,他之所以答应和兰人和英国人自然也是有他的考量在里面的,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仅仅有弗朗机人一方去向大明讨要说法,未必能够引起大明朝廷的重视。

马士加路来到濠镜澳已经快十年了,他很清楚大明这边的国情和处事态度,那毛文龙已经叛逃了大明,大明是绝对不会为毛文龙的所作所为买单的。

所以,马士加路认为,就被毛文龙劫掠一事去向大明朝廷讨要说法这种事本就有点无理取闹,八成也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但是如果有了和兰人和英国人的加入,那可就未必了,大明至少也得顾及一下此事造成的国际影响吧?即便大明朝廷不顾及旧情,不肯给弗朗机人这个面子,但是大明总不能一下子再得罪上英国人与和兰人吧?

所以英国人与和兰人的加入,对于马士加路来说简直是求之不得的,如此一来,说不定大明朝廷迫于国际压力,便会答应赔偿三国人一定的损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