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七十二章 添堵的奏疏

大明:长生天启 第七十二章 添堵的奏疏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如今有孙承宗和袁崇焕师生二人镇守辽东,重新部署和加固了关宁锦防线,孙元化采购的一百门红夷大炮也已经运抵辽东,这一切都给皇太极带来了莫大的压力,别说主动进攻了,他现在甚至还得时刻警惕和防备着明军。

而且如今的皇太极也确实无暇与明军开战,刚刚继位不久的他,正在忙着处理后金政权内部的烂摊子,也算是内忧外患全都凑齐了。

但皇太极这位明朝的劲敌,自然是不会在困境面前退缩的,他不仅有条不紊地巩固着自己对辽地和八旗各部的统治,加强集权,也在暗暗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但相对于朱天启而言,辽东暂时的平靖局面却可以给他争取更多的发展和准备时间,朱天启本该是可以安心过个好年的,如果没有那些不识趣的大臣给他上些闹心的奏疏的话。

这次上奏疏的主要是那些反对购置西洋火器,招募泰西人的那部分大臣,本来朝廷采购上百门红夷大炮的事情被这些大臣得知了,他们就是要上疏的,现在看到孙元化带回来了这么多泰西人,而且朱天启还在皇极殿里宴请了这些泰西人,他们就更是群情激奋了!

甚至一些本来对于泰西人并不是很反感的大臣也都跟着上了奏疏,其实对此朱天启也表示理解,毕竟自己这段时间都没有上过朝,对于大臣们的奏疏也从不回复,颇有当年万历皇帝的做派。

本来前面已经出过一个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大臣们对于皇帝不上朝,不批奏疏的情况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毕竟当今圣上作为万历皇帝的长子长孙,继承了万历皇帝的遗风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皇上你不见自己人,却见泰西人就说不过去了吧?

因此在这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朱天启还没有收到大臣们的新年祝福,反倒是先收到了一百多本劝谏奏疏,这些奏疏的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围绕三件事。

其一,皇帝不该靡费钱财购买那么多门红夷大炮,大明的火炮也是可以用的,而且还更加便宜,朝廷毕竟财政吃紧,皇帝还是要节俭才是。

这类奏疏,朱天启直接交由王元宝,着司礼监批复,朝廷购买的红夷大炮是为强化辽东防务,抵御建奴,并不是什么享用之物,怎么能说是“靡费钱财”呢?

再者购买红夷大炮可是用的内帑里的银子,皇上用的自己的私房钱,总轮不着做臣子的指手画脚吧?

最后,朱天启毫不客气地表示,若是你们真得关心朝廷的财政问题,就多想想办法帮朝廷创收,而不是每天在这里耍嘴皮子,舞笔杆子!

奏疏中的第二件事,便是劝说朱天启不要轻信这些泰西人,更不可让他们在大明为官,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红毛番是绝对靠不住的!

对此,朱天启懒得跟他们就“种族”问题展开辩论,而只是回复说,如今大明需要这些泰西工匠们的铸炮技术和知识,若是有人认为自己比这些泰西工匠更擅长铸炮,那可以主动站出来把铸炮的差事接下来,自己也是可以把这些泰西工匠们驱逐走的。

奏疏中的第三件事,则是弹劾徐光启和孙元化的,还是关于他们师生二人的信仰问题,这次更是直接说他们俩人是别有用心,蛊惑圣上,协助泰西人入京,就是为了帮这些泰西人传播洋教。

朱天启对此也是有些无奈,虽然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的思想是比较开明的,对于他人的信仰一直是抱着尊重和不干涉的态度,可是对于这些大臣们来说,恐怕就不是那么轻易接受的了,因而才动不动就拿出来说事,朱天启还不好太过维护徐光启和孙元化二人。

因而朱天启只是回复说,招募泰西工匠是自己的旨意,不存在徐光启和孙元化蛊惑自己的问题,并警告群臣不得再以此为由污蔑朝廷重臣!

批复完了这些奏疏,朱天启也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了,明天就是除夕了,应该不会有人敢在这样的日子再给自己添堵了吧。

大臣们能够在一天之内便得到了朱天启的批复,也是颇感意外,他们本以为这次的奏疏递上去,说不定还是会石沉大海,是等不到回音的,即便皇上肯批复他们,也得等到节后去了,没想到这一次皇上的批复竟然出奇地迅速!

对于朱天启地批复,大臣们自然是不服气的,但是大多数大臣还是从皇帝的批复中感受到了皇帝的愤怒情绪,毕竟这大过年的,非要给皇上添堵,也是忒不懂事了点儿,所以这些大臣便打算就此作罢了。

而那些不肯服软,决定硬刚到底的,则又都悄悄地找上了钱龙锡,希望钱龙锡再次领导群臣上疏,必须把这些泰西人赶出京师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扳倒徐光启和孙元化。

钱龙锡虽然在之前赋役改革的时候失了人心,但是他毕竟是东林党的核心人物,在文臣团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大臣们有事还是得指望钱龙锡出手!

加之上次他们信了周延儒的鬼话,跟着周延儒“偷鸡不成蚀把米”,便更认为还是钱龙锡更稳重,更靠谱了。

其实钱龙锡本人是不想跟皇上对着干的,他是个聪明人,自上次他带头挑起赋役改革之事,却被朱天启的一套“组合拳”打得毫无反击之力以来,他就意识到,当今的圣上绝非庸碌之君,而是极其英明睿智的,若是自作聪明妄图跟皇上斗,那是极不明智的!

所以他选择了保持沉默,但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皇上的一举一动,暗暗地揣摩着圣意,等待着合适的时机。

对于群臣打算扳倒徐光启和孙元化的打算,他是不赞成的,因为现在徐光启和孙元化的风头正盛,皇上对他们非常信赖,现在非要与之为敌,无异于以卵击石,不仅会与徐光启和孙元化二人结怨,还会惹得皇上不悦,岂不是惹火烧身,自讨苦吃?

群臣听了钱龙锡的这一番话,虽然心有不甘,但是这一次,他们却是不敢再不听钱龙锡的话了,上一次他们不听钱龙锡的劝,沉不住气,非要跟着周延儒去“贿赂”皇上,结果差点儿因为周延儒那一句“羲皇上人”,跟他一起背上大不敬的罪名,这可是前车之鉴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