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七十八章 内阁人选

大明:长生天启 第七十八章 内阁人选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听说大臣们因为内阁阁臣和六部尚书的人选吵得不可开交,朱天启这才松了口气,他这次之所以这么快“认怂”,是因为他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人们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往往是团结的,但当他们面对利益时,则是贪婪和自私的!”

不过朱天启可顾不上隔岸观火看好戏了,他比这些大臣们更着急,因为一旦再把内阁给立起来了,自己再想按照个人意愿来对朝廷官员进行任命升职,或削职罢免可就做不到了,到时候都得让先内阁点头才行。

所以他必须赶在这群大臣们把他们推举的人选名单递上来之前,抢先安排几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才行。

别看朱天启现在控制了司礼监,把决策权紧紧握在了自己手里,人家内阁可是有“封驳权”的。

虽然内阁在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强势和霸道,阁臣们是不敢公然驳回皇命的,而往往是恭敬地把皇上朱笔御批的奏疏给送回来,然后由内阁首辅带着一群阁臣轮番地劝皇上“三思”,耗到你收回成命为止,其结果就是皇命无法下达执行。

当然,对于内阁的“票拟”,作为皇帝朱天启自然也是可以一票否决的,内阁想做什么事,没有朱天启点头同样也是做不到的。

简言之,如果皇帝和内阁的意见得不到统一,那么其结果就是谁也别想得逞,很可能最后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可大多数时候,朝廷的事情是拖不起的,就算大臣们豁得出去,皇上也豁不出去啊!

因而,皇帝在与内阁的权力博弈中,往往是最后妥协的一方,而且皇帝也确实常常处于劣势,虽然他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但是架不住对方人多,毕竟当六七个阁臣“劝”不动皇上的时候,他们就会发动百官一起来“劝”,直到皇上因为无法承受来自百官的巨大压力而选择妥协为止!

朱天启是不能容忍自己的权力被内阁架空的,而且他也很清楚,一旦内阁被朝中的文官集团所掌控,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功亏一篑,所以内阁必须由自己掌控!

这几天里,朱天启拼命翻阅史书,寻找着合适的人选,但可选择的人选并不多,因为不论是内阁阁臣还是六部尚书,都是朝中要职,没有一定根基和地位的人是难以服众的,所以最好还是从曾经担任过阁臣的人里面选。

之前的内阁成员里,如今只剩下了钱龙锡和刘鸿训二人,本来应该在明年六月才告老还乡的来宗道已经在清查阉党的时候提前请辞回老家去了,史书中对来宗道的评价是“知进退”,朱天启认为,这样的人应该还是比较听话的。

而且来宗道这个人能力尚可,风评也不错,以前也颇受朱由校重用,自己如果选他入阁的话,于情于理应该都是说得过去的。

朱天启看上的第二个人选则是周道登,史书中对于周道登的评价大多是“愚蠢木讷”,而且还善于“装孙子”,可也说不定人家周道登是“大智若愚”,毕竟崇祯一朝的内阁成员可是鲜有善终的人,可偏偏根基浅薄的人周道登最后就全身而退了!

不过朱天启可不管这周道登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他之所以看得上周道登主要还是看中了周道登善于“认怂”,应该是不敢跟自己正面硬刚的,也便于自己掌控。

不过这周道登可不比来宗道,他是没有什么根基的,当年他之所以能够入阁也多半是靠的运气,幸运地被崇祯抽签给抽中了。

没错,就是抽签,因为当时朝中党争严重,不论选谁入阁,都会引起另一方的抵制,因而崇祯便搞出了一个“枚卜大典”,即把几个候选人的名字放在一个金瓶里,然后用个象牙签夹出里面的纸签来,夹到谁的名字,谁就入阁,简直就是个抓阄大会。

事实证明,这“枚卜大典”也确实“没谱儿”,大明朝二百多年总共也就出了百余位阁臣,而崇祯一朝短短十七年,竟然就换了五十多位阁臣,还一个靠谱的都没有,由此可见崇祯也确实脸黑的可以!

朱天启可不想搞这种没谱的抓阄大会,他既然已经让大臣们去推荐人选了,那么就等他们把名单递上来了,再从中选择便是。

当然,在那之前自己也是要提前挑出几个合适的人选来的,毕竟能够符合入阁标准的人选并不多,自己看中的这两人,大概率是在他们的推荐名单里的。

除了选定来宗道和周道登二人之外,朱天启已经命王元宝着司礼监拟旨,封徐光启为东阁大学士,准备让他入阁了,这内阁首辅之位,是必须要由自己信赖的人来担任的。

朱天启的亲信大臣中,有资格入阁并担任内阁首辅的,只有徐光启和孙承宗二人,而且孙承宗比徐光启更有资历,也更有根基,只可惜现在孙承宗督师蓟辽,辽东未平,自己是不可能把他召回来的,因而自己也只能让徐光启来担任内阁首辅了。

倒不是朱天启对徐光启的能力有所不满,而是因为自己想要把徐光启推上内阁首辅的位子,所要面对的阻力定然是要远远高于选择孙承宗的,可是事到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不过大臣们的反应倒是出乎朱天启的意料,徐光启被封为东阁大学士之后,大臣们并没有人站出来表示反对,可能是因为这早就是他们意料之中的事情了吧,毕竟这段时间以来,皇上谁都不见,却只肯召见徐光启和孙承宗,对二人的倚重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尤其是孙承宗,之前还从东阁大学士直接升为了中极殿大学士,俨然已经成为了准内阁首辅,只是没想到皇上最终竟然没有留他在京任职,反倒是又让他去了辽东做督师。

不过孙承宗虽然走了,徐光启还是在的,皇上既然没有让孙承宗来做这个内阁首辅,那么八成是要把这个首辅之位留给徐光启的。

虽然眼睁睁看着首辅之位被徐光启所占,大臣们心里自然是不甘心的,可是如今皇上都已经做出了让步,让出了几个内阁阁臣的位子和六部尚书的位子来,他们也不能太不识时务了,还是应该“礼尚往来”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