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神话红楼之贾家赘婿 > 第六十七章 鞑靼大雪

神话红楼之贾家赘婿 第六十七章 鞑靼大雪

作者:杨三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5:42 来源:笔趣阁

这里老鸨子又打扮了一番,坐了轿子前往恭亲王府。恭王府坐落在西城,距离玉香院也就两里远,不到片刻,她就来到了门口下了轿。

因为距离近,这些守门的小厮也常去玉香院逛逛,此时见是老鸨子来了,都打趣道:“老鸨你不在玉香院听墙根儿,来这里做什么,难道要跟我们王爷自荐枕席,怕是想瞎了你的心。”

老鸨子横了他们一眼,道:“少来给我胡沁,我是有事,要求着你们王爷,不知现在王敬管家可在?”

守门的小厮看她这模样不像是玩笑,正色道:“我们王爷上朝去了,王管家倒在。”

“那劳烦你们去通报一番。”

几个小厮对望一眼,笑道:“要我们通报,总要给些好处吧……”

知道他们是想白嫖,老鸨道:“把你们名儿报给我,谁去通报我给他免一次茶水。”

听了这话,几个小厮大喜,就争着去里头通报。

老鸨在门外等了一会儿,便从里面出来一个小厮,从侧门将她引了进去。

不时来到一间房内,就见一身锦衣华服,眼角长了一颗黑痣的王敬正半躺在卧榻上抽大烟。屋内烟雾弥漫,一股烟味。

他乜了老鸨子一眼,道:“究竟什么事儿,让你这个大财主大驾光临?”

老鸨子进来,笑道:“您也不必打趣我,我哪能跟您比。王管家,现今正有一件事儿需要您帮衬着。昨日我们玉香院的姑娘嫩娘死了,因牵扯到了一个大人物,特来请您主持公道。”

“哦,”王敬皱起眉头,“既是死了人,自当去报官,你来求我是何意?莫不是想让我们王爷出面。王爷虽管着宗人府,但却没有处理百姓案件的权力。”

老鸨道:“这事儿我如何不知,只是此事牵扯到了当朝首辅杨仁之子杨梁,我怕顺天府官官相护,徇私枉法,特来给您说一声,到时您给王爷通个气,不能让他们遮掩了。”

“杨仁?”听到这个名字,王敬吃惊非小。

他眼珠转了转,坐起了身,正色道:“那嫩娘的尸体可曾保护好,一切证据可都有?”

见了他这个模样,老鸨子就放下心来,心想今天算是来对了,恭王府应当与杨仁不对付,笑道:“一切都有,让仵作一查便知,如今只差报官了。”

王敬盯向老鸨道:“你将嫩娘之死的所有经过,跟我细说一遍。”

老鸨子便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

王敬听完后,默然半响,道:“你这就带了嫩娘的尸体到顺天府告状去吧,最好闹得满城皆知,我这边自有安排。你且放心,定不能让嫩娘姑娘白死。”

得了这话,老鸨子便道了谢离去。

王敬将烟杆放了,出门给院中人说了声,便急急出了门,前往皇宫。

到了皇宫,报了自己名号,拿出了玉牌,便由人引着,来到东华宫太上皇所居之处。

彼时太上皇的太监总管、西厂都督王全正在此处休息,听闻干儿子王敬来寻自己,便着人将他引了来。

王敬走过一道道宫门,来到一间矮小的院落,这里是王全节制宫中西厂番子之处。

王全坐在桌案后,端起茶盅抿了一口,问道:“你不在王府伺候,今日到这里来做什?”

王敬躬身道:“干爹,宫外玉香院出了桩人命案,是首辅杨仁的儿子杨梁做出来的,儿子想这是个扳倒杨仁一党的机会,特来给干爹说说,看要怎么谋划。”

王全听了这话,手中的茶杯停了一下,一脸惊讶地看向王敬,尖声道:“果有此事?只是凭借一桩人命案就想扳倒杨仁,怕是不能。更何况此事不是杨仁做出来的。”

王敬将老鸨子讲的案发经过,给王全讲了,道:“干爹可知现今的顺天府尹是谁?是俞迁,乃是杨仁的党羽。这个案子有诸多可操作之处。到时俞迁定然偏向杨梁,咱们就可下手了。

等确定了杨梁的罪行,就可铲除俞迁。而后就看杨仁如何作为了,他不保杨梁,就死了一个儿子。保杨梁,就陷了进来,咱们见机行事。”

王全闻言,默然半响,道:“还是敬儿你脑袋灵活。只是不能扳倒杨仁仍是有些遗憾。

这杨仁老奸巨猾,向来少有错漏,往日要拿他的错,都找不到,如今有了这案子,他最好参与进来,咱们也好借题发挥。他是永平帝的臂膀,今日咱们就替太上皇折了这支臂膀,为皇子扫清障碍。”

王敬想到自家王爷的立场,笑道:“自当如此。”

王全微笑不语,片刻后放下茶盅,道:“你回去吧。这事儿我即刻去禀告太上皇,让陛下拿主意。”

王敬行了一礼,就离开了,准备恭亲王下朝后,再给恭亲王说说。

大明宫,紫宸殿。

文武百官分列左右,龙椅上坐着穿绣金龙袍的永平帝。在左边靠门的位置,秦琼穿着五品禁卫服,挺直着身躯,正一边守卫,一边细细听这些朝臣的奏报。

经过上次和今天的朝会,他对朝中的文武都有了些了解。首辅杨仁是江浙人,在江南一带声望极高,许多官吏都是他的门生,或是跟他有故交,学子们也多有传颂他的事迹。

再加上他本身就是弘农杨氏的后裔,是名门望族,只是搬到了江南居住,也使他受到了江南士绅的礼遇,许多商贾也都以他为靠山。

如今浙江的一些官员,以杨仁为首脑,形成了一个党派,名为浙党。若是罢黜了杨仁,这个党派必然生事。

可以说,江南安定与否,与他杨仁密切相关,这也导致永平帝不敢轻易裁撤他,怕引起江南仕林的不满。

他曾在杭州、扬州、金陵等地为官,因为爱护百姓,重视农事和商贾,判案又极为公正,在百姓们口中声誉极好,他离开时,也曾有百姓送万民伞。

后来他的功绩越来越突出,才终于进入京城,入阁成为了首辅。但入阁后,他却逐渐**起来,不复青年时的廉明。

但好在,江南也并不止浙党一个党派,还有就是以吏部尚书钱穆为首的,由复林学院学子和一些官员组成的党派,名为复林党,同杨仁的浙党是敌对关系,他们经常互掐。永平帝这才彻底放心下来。

再有就是次辅李儒,他在齐鲁之地发迹,在鲁地有极强的影响力,鲁的官员和学子也都以他马首是瞻,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外人称为齐党。

最后就是湖广两地的政党,名为楚党,公认兵部尚书李翰为首脑。

其他几个地区也有一些小党派,但都不值一提。现今一个大周就被这些政党分成了数块,他们互相弹劾排挤,每次上朝都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这个结果,自是因为太过重视文臣所致,但也跟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很大关系。他们互相斗来斗去,皇帝虽然头疼,但也能从中获益。他们斗的越狠,就越需要他这个皇帝。

此时,就见兵部侍郎荀彧举着象牙玉笏出班奏道:“禀陛下,昨日从凉州发来战报,道是鞑靼地区下起了大雪,鞑靼又有南下劫掠之意,请示陛下要如何提防。”

永平帝蹙眉,道:“现今才九月,怎么这就下起了大雪,往年也没这般早。他们在草原游猎,现今下了大雪,定然缺少吃食,怕是又要来劫掠。众卿可有应对之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