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何处金屋可藏娇 > 作品缘起介绍

何处金屋可藏娇 作品缘起介绍

作者:那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5:52 来源:笔趣阁

《何处金屋可藏娇》写了将近一年了,中间断断续续的,很感谢一路上支持我的那些朋友们,所有从旧版前二十章坚持下来的各位都是值得佩服的勇士。因为写这本书,认识很多书友和作者,我想光是凭这些,我的辛苦就已经得到补偿了。现在能拿到实体书实在是意料之外的惊喜。我这两天一直在等样书,简直是望眼欲穿,每天都问同学有没有我的包裹。非常期待呢。

对阿娇这个人物,我最初的记忆来自于一部以卫子夫为主角的越剧,戏里的阿娇自然是个飞扬跋扈的人,卫子夫就是极其苦情的那类型人物,可惜那时候还小,二女一男的经典戏码没给我留下多少印象,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反而是李广。戏里的李广有一句台词,大意是,汉景帝喜欢任用老成的老人,可他那时还年轻,汉武帝喜欢任用年轻人,但他已经老了。虽然那个时候年纪很小,懵懵懂懂的,却也隐约感觉到了其中的悲伤,所以一直印象非常深刻。后来看的书多了,在阿娇,卫子夫,李夫人,勾弋夫人四人中,我最喜欢的是卫子夫,最欣赏的是李夫人,最可怜的是勾弋夫人,对阿娇倒一直没什么感觉。如果高中时代有人告诉我,我会写一篇汉代的文,以阿娇为主角,那我一定不会相信。

会想到写阿娇,仅仅是因为辛弃疾的那首《摸鱼儿》中的一句“千金纵买相如赋,默默此情谁诉”,才猛然发掘这个被淹没在善妒恶毒等词语中的女子其实也是有着一片真心的。想到这一点,再回过头去看阿娇的一生,才开始为她感到悲伤,之后又读了许多写给阿娇的诗词,是真的深深为那些诗词中或悲或怨的阿娇而感动了。所以才开始动手写文,但是有时候写着写着又会想,其实以阿娇的骄傲,她进入长门宫后,或者未必会像我们这些后世人想得那么幽怨,她可能会一辈子都拒绝想起那个负心人,虽然困守笼中,却不会将全部的年华的心思放在怨愤上。选择了穿越这个最普遍的形式,是因为对自己的文笔和说故事的能力没信心,如果写纯粹的古代文,我怕辱了阿娇这个人物。可是越写,我会越为书中那个消失了阿娇感到惋惜,反而觉得穿越来的陈娇有些不配了。不知道读者们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是深深觉得自己能力还有待改进,两个阿娇应该能够互相对称才能够支撑起这篇文章。

书里的卫子夫可能和大家在很多文章还有影视剧中看到的苦情形象不太一样,因为我不是很喜欢那种柔弱的全然靠人庇护的女子。我也觉得真正的卫子夫不会是那么柔弱的。这个女人的一生,是一个传奇,她的确当得起“未央神话”这个称号,从她入宫的开始到自缢的结束,都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可以说,假如她成为汉朝的皇太后在宫中安稳的迎接死亡,那么这个女子的一生反而会失色很多。她悲剧的结局加重了她人生的分量。只有真正了解了汉武帝是怎样的一个帝王,才能真正感觉做了他三十年皇后的卫子夫的不易。

卫子夫之后,还有李夫人,那个倾国倾城的李夫人,那个姗姗来迟的李夫人。读史书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李夫人之色在汉武的后宫之中应该是可以排到第一的,更难得的是,这个女子极有自知之明。“以色事人,能得几时好”这句话,岂是普通的歌女能够说出的。欣赏李夫人正是因为她的聪慧。

勾弋夫人,其实她能够和上面三人并列,几乎完全是因为她生下了刘弗陵,因为汉武帝立子杀母的狠绝。所以她短短17年的年华才能够被人牢牢记住。以花样年华陪伴一个花甲老人已然是不幸,更不幸的是最后还要被生生缢死在夜庭为那一代雄主陪葬。

看过很多后妃传和史书,猛然发觉汉武帝的后宫比任何帝王的后宫都要精彩得多了。阿娇,卫子夫,李夫人这样三个性格各异的绝世佳人,他却都曾经拥有过。我不讳言我十分崇拜汉武帝,因为他身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的东西。他做过的事情,对也好错也好,始终都有着一种真性情,洋溢着大汉民族形成的那个最初年代里特有的恣意妄为的气质。汉武年间有着太多太多的精彩故事,可惜那个年代的故事却太少太少。

一谈起汉武年代的人物和故事,我就有点滔滔不绝。总之一句话,《何处金屋可藏娇》这本书,我写得很开心,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本书稍稍增加一点点你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