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何处金屋可藏娇 > 第六十五章 时光荏苒怎评说(一)

何处金屋可藏娇 第六十五章 时光荏苒怎评说(一)

作者:那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5:52 来源:笔趣阁

元朔中,代薛泽为丞相。先是,汉常以列侯为丞相,惟弘无爵,上于是下诏曰:“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其后以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

——《汉书公孙弘贾杜康儿宽传第二十八》

由先秦至西汉,儒家在这五百年中,先厄于墨,次厄于法,再厄于黄老,中间又遭受焚书坑儒之祸,儒家六艺几遭灭绝。其最初的凄凉境况是习惯了以儒为尊的后世中国人所无法想像的。孔子周游列国,最终却是累累若丧家之犬,以悲乎“吾道穷矣”而终;孟子同样终生不得用世;及至荀子面对七国争雄之势,吸收了道、墨、名、法诸家的思想,变孔孟的“法先王”为“法后王”,但是他仍然坚持“从道不从君”的主张,最终还是落得个潦倒而终的下场。秦亦曾设立博士官掌《诗》、《书》、百家言,但是当时儒者却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以其通古今而非议朝政,最终以食古之罪而遭惩。

秦末之际,群雄逐鹿,儒家亦努力抓住这个机会,史书中便有“陈涉之王也,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的记载。在那样一个年代,儒者们都明白,孔孟的理想主义是不可能适应这个建立新王朝的残酷过程的,所以我们从辅佐刘邦的郦食其、叔孙通等儒生身上,根本没有看到儒家应有的只言仁义不言功利的性格,后来叔孙通为汉高祖制礼制,其实是把法家“尊君卑臣”的思想移植到了儒学之内。叔孙通由此拜太常、太子太傅,得以光明正大地传授儒学,其后的陆贾、贾谊等人的出现,使得儒学不断地为西汉的上层统治者所接受,而在民间亦得到广泛传播,对整个社会开始产生影响,及至武帝继位,尊儒实际已是呼之欲出。

其后,董仲舒在呈献给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针对当时诸侯分裂及匈奴扰边提出了大一统政策,得到了武帝的赏识,窦太皇太后去世后,儒学便开始隐有官学之势。

元朔五年冬十一月,刘彻下诏封布衣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平津侯。天下儒生们无不额手称庆,欢呼雀跃。

陈娇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有一种置身于大历史之中的神圣感。与后世的腐儒不同,西汉的儒者们是一群充满朝气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致力于将孔孟所描述的圣王之治再现于世,同时又因自身的多灾多难,在面对现实时,多了一份灵活、机变。如果说,在最初陈娇或者还会想着去阻止独尊儒家,但是在这个时代待了这么久,又经过李希的不断教育,她已经明白儒家的独尊,不是任何一个人物一手推动的,而是整个历史潮流的变化和儒家自身不断适应变化造成的。渴望有所作为的刘彻需要一个能够从天道观的高度来全面论证中央王朝统治的合理性,以及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有为理论体系,而董仲舒阐发的新儒学可以担此大任。风云际会,儒家得遇其时才能在此后的百年间彻底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以此来说,董仲舒的确当得起配享孔庙的尊荣。

而在儒家登极的这个过程中,除却董仲舒之外,发挥了最重要作用的便是公孙弘。如果说董仲舒在这一转折过程中为汉武帝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么。公孙弘则主要为这转折过程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孙弘于元朔五年,提出并拟定了为“五经博士”设底子员的措施,以及为在职官员制定了以儒家经学、礼义为标准的升官办法和补官条件。陈娇细看过公孙弘所上的条陈,那完全是一整套的关于儒家经学教育和选拔国家官员的方案。此一上书得到了刘彻认可,为广大儒生入仕开启了一个终南捷径,也使儒学从此得以一跃而登上了整个王朝统治思想的宝座,而汉初的布衣将相之局遂成历史陈迹,一批又一批的儒生开始跻身庙堂,公卿、大夫、士、吏多彬彬文学之士。而整个西汉的统治思想亦基本完成了由黄老之学到儒学的转变,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夙愿。虽然关于公孙弘这个人的争议,从他的生前到死后就一直在进行着,但是不可否认,他在汉武帝一朝却绝对是最受武帝信赖的一个重臣,同时若没有他,儒家成为思想界至尊的过程也不会如此顺利。

陈娇有时会想起自己和公孙弘在新丰的第一次相遇以及后来的历次通信,不管他在历史上的形象如何,但是这个人从头到尾对她却是十分疼爱的。只可惜,自从她的身份暴露后,公孙弘自动地远离了她,从前的亲密再也不复。为此,陈娇心中不免遗憾,却也知道这是无可奈何的。她曾经看到有人总结了公孙弘和董仲舒这两个人的为官之道,说道,董仲舒行的是师道,总喜欢为帝王师,指点帝王何去何从,而公孙弘行的却是臣道,一切以君为尊,有时甚至会曲解经义以奉君。对于这样的公孙弘了来说,她的身份转变为君妻后,疏远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娘娘,娘娘,你看这布料给小公主做衣服好吗?”阿奴的声音将陈娇从沉思中唤醒,她转过头,看到她献宝地拿着手中的一匹布,说道。

“你就不累吗?葭儿的衣服都快堆成山了。她现在不过两岁而已。”陈娇无奈地笑道。

“不累。怎么会累呢。”阿奴兴奋地摇了摇头,说道。

“你们啊,都太宠她了。”陈娇摇了摇头,说道。陈娇一边说话,一边站起身,问道:“现在什么时辰了?午膳准备好了吗?”

“备好了。”飘儿从外面走进来,说道,“就等着陛下回来,就开始用膳。”

陈娇赞许地看了飘儿一眼,自从刘徽臣出宫开府后,飘儿就真正成了昭阳殿内的大管家了。寿琦此时也从外面进来,禀报道:“娘娘,陛下刚离了前殿,正往这里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