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谋阙 > 第六十二章 三个问题

谋阙 第六十二章 三个问题

作者:酒时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7:29 来源:笔趣阁

东天刚有一抹蓝,风林儿便起床了。

花去近一个时辰的时间,试衣换服、梳洗打扮。自己觉得满意后,便又拾起枕边的兵法,以此安定着情绪。

可惜这些兵法都是自己可以背下来的,看了一阵便又放下了。太阳迟迟不升,他便在三生园里到处走着,脑中一个个画面变幻,好似排兵布阵般演练起来。

只因,今日是去瑜府的日子。

忐忑的清晨终于过去,路上的风林儿好似揣着一只兔子,坐在马车里分外不安,“主司,你带我亲见瑜将军,那他一定会觉得我有什么过人之处,到时问起我问题该如何是好?”

古扬笑道:“在我面前还耍滑头,你巴不得他问你问题呢吧。”

风林儿嘿嘿一笑,“可我不懂的着实太多。”

“放心好了,以你的身份,他不会问一些难懂的东西,不然岂不成了刁难?”

“是是,主司在,林儿便心安。”

驻马下轿,二人入府。

早在三日前,古扬便呈书太史瑜讲过风林儿之事,此时古扬不比三年之前,他推荐的人,太史瑜自然也重视得很。

礼数过后,太史瑜目定风林儿,以他的阅历,看人早已不是面目之评。不过这风林儿还是让他不由多看几眼,精干利落、眉目栩栩,坦定从容,倒是像个怀璧之人。

“兵书十卷不及一战,林儿,你可知秋兰谷?”

“林儿”这称呼,让风林儿内心狂喜,忙道:“回将军话,秋兰谷在赤珠城正南九十里,为赤珠城五大要塞之一。”

太史瑜点点头,“甚好,恰巧军中来报,潇军夜渡沅水,假设他们逼近秋兰谷,我军当如何设伏?”

风林儿没想到考验来的如此之快,也深觉有古扬的牵线,太史瑜对自己非平常视之。微思一瞬,风林儿道:“秋兰谷南宽北狭,潇军入谷只能以长蛇阵行军,此阵胜在机动但战斗力极弱,我军两千兵马可伏万人。所以林儿想,五大要塞潇军应不会闯难度最大的秋兰谷。”

风林儿的回答让太史瑜多少有些意外,他命了题,风林儿回答得却更加宏观,似是先机之言。

“越是易守难攻之地,越是全局之喉,若我军重点防御其它四谷,潇军迷惑行军,尽遣主力破秋兰谷,又当如何应之?”

风林儿道:“潇军可迷惑行军,我军亦可迷惑布防。”

太史瑜微微一笑,“战争的主动永远在攻方,如乱拳对沙袋,只知己方之稳,不懂对方招数之乱,何以胜券在握?”

风林儿凝住双眉,心中忽然疑窦,五谷本就是固守之地,难道还能演变成攻敌之法?

太史瑜却不纠于此,反是走到后壁挂着的一张巨幅地图前,“你且上前来。”随后,太史瑜将细竹递给风林儿,“潇军想攻到赤珠城前,可是只能走五谷?”

风林儿执竿的手不禁有些微微颤抖,见他微出一口气,缓缓摇头,竿指地图说道:“秋兰谷与银溪谷间,有处十丈高的矮丘,称小圆山,此山周围浓阴密布且位置极具隐蔽性,恰能躲过秋兰银溪的岗哨。潇军当有一计,齐攻双谷,偷越小圆山,或者反向行之,强攻小圆山,吸引双谷兵力,然后强攻双谷之一。”

话到这里,竹竿东移,风林儿又道:“五谷最东,乃平原之地,虽不利行兵,但不排除潇军迂回的可能,这平原之地有处密林,南北纵深七十六里,与沅水相接,也是潇军最有可能迂回的路线。”

沅国还在的时候,当年便是通过这处密林打到了赤珠城下,只是那时正值南北吞沅的特殊时刻,并不只是纯粹的战争。

太史瑜微微点头,军中知晓那处密林的不在少数,但那小圆山则鲜有人看出它的重要,那确是一个可行奇兵之地,对地形不熟悉的人极有可能重跌于此。

太史瑜简单一问,不过是以点得面,他只是想了解风林儿对地形的掌握程度罢了。但他哪里知道,只是此领域而论,天下能比风林儿更详实的人寥寥无几,他看过无数有关大雍山川的地图,比对、总结,如刻在心里一般。而且,他还是顾九州带过的人,而顾九州,堪称行走的大雍地图。

回到庭中,桌上放着两本指节余厚的书,赫然是流传广泛的《石亭公策》《石亭公略》,“此二书,你可看过?”

风林儿连连点头,“许久之前便已读过。”

“此间策略,你是如何理解?”

风林儿不由睨了一眼古扬,却见古扬不动声色,风林儿心中忐忑,有关地形之问,他心里还算踏实,但之前秋兰谷攻守之语总觉得大大落了下风。不过他倒也能释然,站在他面前的,可是大雍履历最丰富、战功最卓绝的封府将军。

“石亭公论,尽道真假虚实之事,通篇看来捉摸不定,可说字字入心,也可说字字飘渺。”

“还有呢?”

“从前林儿以为石亭公为世外高人,于一隅间通晓天下,但眼下他出山,便不由在想,他之论断会不会是一种手段。”

“如果是手段,何以天下拜读?”

风林儿道:“虚实本就最难界定,石亭公领会颇深,深浅结合便展现奇谋。但天下能临阵挥兵的毕竟少数,多数人都停留于纸上勘此间论断,方有这两本书的名声。”

“听上去,你并非这两本书的赞赏之人。”

“至少林儿以为,这书上所载,非石亭公最精粹的东西。”

太史瑜微微一笑,“蹑风营虽然凶险,但也是战功最大之地,先从那里做起,有些底子再归中军大营,你可愿意?”

风林儿哪里会有丝毫犹豫,立时单膝跪地,“林儿谢将军赏识!”

旋即,太史瑜目落古扬。

“林儿,你到前厅等我。”

“是。”

气氛立时有些不同,太史瑜悠悠踱了几步,“前几日有人夜袭骧府,实力令人震撼,古主司可知何人所为?”

古扬道:“遥公子与白马斋合力而为,此为白马斋入骧府的第一步。”

太史瑜凝目道:“骧府绝不敢纳白马斋,白马斋这块肉,谁也不敢碰,雷布骧可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

古扬点了点头,“洛国朝堂海晏河清,翎王旧部这样的势力自然是烫手,下官也以为无人敢碰。不过今日尚且看不到明日,明日之后谁又能说得清,下官只是以为,除却白马斋欲入骧府,没有更好的解释了。”

“轻重缓急,古主司比任何人都通透,本府明日便要离开王都,战事要紧,但愿古主司只关心前线。”

古扬道:“除了对潇之战事,下官还有什么值得关心的?”

太史瑜眯了眯眼,眼前之人还真是“固若金汤”,不启任何口风,即便他开了头,对面也没有相继的意思。

最终,太史瑜还是妥协了,因为古扬可以一字不发,他却有些话不得不说,“此间之争,关乎众多人的前途甚至性命,我离开王都虽然是一大机会,但王上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尤其是在战争期间。”

古扬随即变得“坦诚”起来,“王上的心思固然难测,但将军远征在外,又是兵伐潇国这样的头等大事,王之心思必少不了一个稳字。此间如若有人大动干戈,必是王上不能忍受之事。”

“有人”二字微妙得很,太史瑜心知在他说出“瑜派”“骧派”之前,古扬是绝然不会提这些的。

“其一,骧府并非无谋,断不会在我离都之后攻击……所谓的,瑜派;其二,即便瑜派连遭打击,王上难道不会以为这是瑜派以退为进之计?这点更为可怕,骧派既重创瑜派,又让王上以为这是瑜派故意挨打。”

太史瑜也是思虑深沉之人,难怪王仕子弟被冠以“瑜”字。

古扬道:“如果处处都先念王之思虑,便如木马渡江一步不前,事在人为,骧派动,瑜派亦动,至于如何权衡,我们似乎想得太多了。”

太史瑜不由笑了出来,“不顾王之权衡,你这是赌徒之举。”

古扬摇了摇头,“将军手中握着洛国一大王牌,是洛国最为不可或缺之人。”

“你指何物?”太史瑜冷道。

“洛国水师。”古扬凝定太史瑜,“据下官所知,水师之事,将军并非全无保留,此为朝堂之争利器。王上志在四海**,水师是必成之举,此等格局非瑜骧可比。”

太史瑜目绽寒光,他听到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王牌,而是只要提到水师,就不可避免要与这古扬联系起来,因为从最开始,水师建构便不是他自己所能完成。

这朝堂之上,有时怕的并不是敌对,而是深入的牵连。派系与派系,只需权衡利弊。派系之内,才是最复杂,要花更多的时间彼此洞察,思量谁会掣肘,衡量权柄之重。

水师二字,远不是一个工程这么简单。天熙所留下的东西,太史瑜消化不少,但他不可能全盘托于王前,正如古扬所言,这是他不倒的利器。有关水师,他知晓的比别人多,但相比古扬,他或许也只能算“入门级”。

太史瑜心中明了,古扬乃是“硬上船”的意思,要用水师将自己与他绑在一起。虽未言于表面,但这就是一场交易,太史瑜需要水师,古扬需要太史瑜。

这位瑜将军担心的是,一旦这里绑稳了,瑜骧之事,眼前这个深谋如渊的人——

恐怕要放开手脚了吧。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